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
2021-04-16张恒源
张恒源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
张恒源
(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500)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建筑行业的大力推动,但是随着建筑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长,部分建筑工程位于地震高发地带,为了加强建筑的抗震性和安全性,必须要采用更加高质量的抗震技术进行施工,降低地震的隐患风险。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应用需要综合考量较多的因素,包括建筑的设计水平、施工方法和建材质量等,需要加强对抗震技术的应用探讨,期望能够探讨出更多的抗震技术应用形式,促进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提高。
建筑工程;抗震技术;施工应用
0 引言
不同阶段的建筑施工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智能建筑的影响较大,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应用增加了线路的精密性和复杂性,也更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产生难以预计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抗震技术的应用中加入更多的抗震技术需求,使建筑的安全性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并通过不断的应用实践,对抗震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更加科学的完善和优化,达到更高水平的抗震性能。
1 抗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状况
我国地势条件较为复杂,地震带分布较广,多个城市位于地震多发区域,常伴有强烈地震发生,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要在建筑施工中做好抗震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强烈地震造成了500万间房屋的坍塌,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难以估计。足以证明地震会对建筑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更加警示了抗震技术的应用重要性。日本在建筑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应用水平较高,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对于我国的抗震技术应用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如今我国对于建筑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也更加重视,对于建筑质量和技术质量的管理及把控也更加严格,能够增加建筑施工的科学合理性,强化建筑施工的稳定性,满足建筑的安全需求。
2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抗震技术的原理
地壳运动是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地壳运动期间产生出的大量能力会形成地震波,对周围区域造成极为强烈的震动影响,导致区域内的建筑稳定性受到破坏而坍塌,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抗震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多的考 量到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差异,并结合建筑的阻尼参数,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抗震方案,最终在建筑工程结构中强化抗震性能,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抗震技术效果。合理增加建筑的阻尼值能够使建筑提高对地震的吸收能力,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震所造成的损伤,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将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当前采用的建筑施工抗震技术主要是被动抗震和结构抗震两种,其中被动抗震能够利用传统的方法将建筑加固,促进建筑整体稳定性的提高,而结构抗震能够在施工期间通过增加阻尼参数增加的方法使地震波被建筑吸收,在地震后将相应的能力释放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
3 建筑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
3.1 抗震接地设计应用
接地设计是抗震技术应用的重要部分,能够充分起到抗震技术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抗震技术中的接地设计较为复杂,对于设计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要求都较高,必须做好设计质量的严格把控。在现代建筑行业中,建筑会受到四周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通常情况下抗震和保护地都需要在大楼基础钢筋网中进行接地处理。比如电源TN-S5系统的应用,需要将底层变电设置引出接地,保障接地的安全性。主要原理在于建筑基础钢筋网可以起到自然接地网的良好作用,通过柱子的钢筋内部设计,能够在下线引出的同时直接将屋顶的接闪器进行链接,使楼层钢筋实现抗震的电位面,既能够保证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又能够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
3.2 半主动和主动控制抗震技术应用
半主动抗震技术是通过控制部件使外部建筑结构的参数能够进行适当的调节,将控制作为调节载体,可以利用最低的外部能量发挥出微弱的电流影响,为实现抗震性能提供能量。在抗震技术应用时,可以将电键作为控制部件,将自动电键装置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能够较大程度的改变建筑结构的动态特性,而半主动控制装置主要是由可控液体阻尼和可变装置组成。主动控制抗震技术在应用时,要格外注重地震等级边界对建筑结构参数的影响情况,由于抗震力属于反向力,需要基于地震波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出抗震的性能,所以在建筑内还需要建立传感系统,使抗震技术更加完善。
3.3 基础抗震
基础抗震主要是通过橡胶或支撑等物体的支撑结构性能,使地震对建筑造成的冲击力受到阻隔,从而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影响。在实际的基础抗震应用过程中,要在建筑基础施工环节时做好特定位置的抗震施工,将抗震装置进行准确的设置,使地震能量能够通过抗震装置进行传输,并对能量的传输和影响范围进行合理的控制,达到理想的抗震作用。还可以采用钢筋砼、砼砌体、橡胶隔振垫等多种装置,在建筑基础底部或柱顶等位置进行设置,使基础和上方结构能够形成有效的隔离,将建筑结构力的作用进行改变,最终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建筑影响,如图1所示。隔震体系还能够使垂直压缩强度升高,达到50-2000t的垂向荷载,并达到10-50cm的水平位移极限,充分保障了建筑基础初始刚度,对于地震力和风荷载都能起到显著的抵抗作用。即使地震较为剧烈,良好的结构柔性也可以通过滑动提高建筑的刚度,更加保障了建筑的安全性。采用基础抗震的建筑还能够表现出更强的持久性,有效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在低层和多层建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图1 基础抗震图
4 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4.1 建筑地基的选择和规划的不合理
建筑地基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必须要在施工前做好科学合理的建筑地基选择和规划,不同建筑对于地基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地质特点进行选择和规划,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和抗震技术达到施工要求。但是部分建筑工程在地基的选择和规划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情况,比如缺少对地基稳定性的充分考察和科学分析,导致建筑无法达到要求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大的坍塌风险。
4.2 建筑结构选择的不合理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角度,大部分农村的建筑设计都存在着严重的抗震问题,尤其是在建筑结构的选择方面,砖混结构的应用极为普遍,很少采用复杂的框架结构,抗震技术没有任何能够发挥的余地。当发生地震时,建筑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在不断的晃动之下坍塌,极大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主要是由于房屋架构对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大,必须要做好建筑整体的布局和结构的布置,才能够使建筑形成规则性的抗震性能,达到抵抗地震的作用。
4.3 施工质量不达标
在合理选择和规划建筑地基的基础之上,能够使建筑质量得到较大的保障,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也会对建筑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偷工减料、设计缺陷等问题,都会导致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无法达到施工要求。主要是由于部分建筑工程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采用质量较差的材料进行施工、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缺乏有效的质量把控体系导致质量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甚至是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都会直接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无法达到标准,影响到建筑的抗震性能。
5 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策略
5.1 合理选择和规划建筑地基
通常选择开阔平坦或地质较硬的区域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如果施工区 域存在其他地质问题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所以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先做好地质等环境条件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根据地段条件进行筛选,排除掉影响较大的地段,使建筑工程的地震危害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地段的筛选条件较多,通常存在地势陡峭、边坡、河岸和山包等情况的地段,将会由于较为薄弱的地质条件加剧建筑工程地震的危害,需要尽力避免进行建筑地基的选择和规划。
5.2 合理选择建筑结构
抗震结构体的选择是进行抗震技术应用的关键,可以根据不同的形式进行不同种类的划分。比如基于不同结构的划分,包括简体结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基于不同材料的划分,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砌体结构等。在进行建筑结构的选择时,需要按照具体的建筑施工要求和施工区域的相关条件,经过综合考量后做出适当的选择。比如在选择多层砌体房屋结构体系的过程中,对于纵横墙的共同承重或横墙的承重使用情况要做好规划。通常纵墙承重的规划较少,在于横线有着较少的支撑,会增加坍塌的风险,如图2所示。钢筋混凝土的抗震能力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尤其是较好的柔韧性还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变形能力,通常能够更加适用于多种建筑功能和抗震性能的结构要求,如图3所示。
图2 纵横强连接薄弱坍塌图
图3 钢结构建筑图
5.3 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把控
由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所以在进行施工质量的把控时,必须注意加强把控的全面性和严格性,才能够有效减少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主要是建立起完善的施工质量把控体系,包括对施工材料采购和检验的规章制度、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考核制度、对施工质量的巡查和抽查制度等,只有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达到施工质量要求,才能够确保整体的施工质量都达到施工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抗震技术的应用学习,掌握更加先进的抗震技术,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进行优化,能够使抗震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更好的保障建筑的抗震性能。
6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应用是在民用住宅、工业厂房、特殊建筑等多种建筑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能够使建筑的安全性得到更好的提高,避免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造成的人员和财务损伤。通过对抗震技术应用的分析能够更好的强化对抗震技术应用的了解,有利于抗震技术应用的学习和提高,尤其是对当前抗震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更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才能够使抗震技术更好的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1]胡舜文.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J]. 绿色环保建材, 2019, 145(03):168-168.
[2]苗云. 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J]. 中国住宅设施, 2020, No.207(08):121-122.
[3]张栓齐.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J]. 建材发展导向, 2019, 017(005):171-171.
[4]丁幼亮,梁启慧,朱浩樑,钱东升.建筑抗震支吊架地震作用计算方法评述[J].建筑设计管理,2017,34(11):72-73+90.
[5]龙辉.浅议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5,34(45):95-96.
张恒源(1990.1- ),男,汉,籍贯:山东青州,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专,单位: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设工程施工技术。
S210
A
1007-6344(2021)04-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