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刻“提梁花鸟”的创作感悟
2021-04-16任恩智
任恩智
图1 提梁花鸟
紫砂陶刻创作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书画功底,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各种紫砂泥料的性质。由于紫砂矿具有一定的稀缺性,需要进行科学可持续的开采,为了提高紫砂矿的利用率,紫砂泥料的种类朝着更加细分的领域拓展,传统紫砂陶刻以大泥种笼统的泥性认识,正逐步被淘汰,紫砂陶刻正向着一个更加专业的艺术道路上发展。所以当代紫砂陶刻的创作,是对创作者全方位的素质考验,对于陶刻画面的掌握就需要学习更多的内容。
一般来说,紫砂陶刻分为印刻和空刻两种,印刻就是俗称的“刻底子”,需要先用毛笔将字画稿绘制在紫砂坯体上,然后用刻刀依样刻出;空刻就是减少毛笔绘制底稿的过程,手握刻刀以刀代笔,直接在紫砂坯体上刻出字画,这样刻出来的画面带有一种洒脱的随性,有着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对于印刻会更有味道,但倘若对画面的整体掌控不足,就没办法在刻画的时候随机应变,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最终刻画出来的反而不如印刻。所以紫砂陶刻的创作者对于刻画能力,画面的掌控决定了其应当选择哪一种刻法。
印刻和空刻两种方法不能单纯的分出谁优谁劣,要在紫砂陶刻创作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选择。陶刻画面的掌握至关重要,通常来说,当刻画所占紫砂器表面面积不大的时候,可以考虑空刻优先于印刻。因为当刻画的空间狭小、内容不多的时候,整个画面可以通过双眼整体掌握,并且由于刻画全局更容易观察,所以在陶刻的过程中也便于及时修正。当紫砂陶刻在紫砂器上所占的面积很大,无法一眼兼顾的时候,采用印刻法来进行创作会更有把握,例如创作图1“提梁花鸟”中,陶刻的内容遍布壶身,呈横幅环绕之势,单纯从一个角度观察,就没有办法看到刻画内容的全貌,且这件作品采用了提梁的造型,壶面没有通常的壶把来进行分断,所以这把壶上的陶刻花鸟是整体连贯的,从壶流开始又至壶流结束,这样偏重于整体的画面刻画。如果采用空刻法,那势必会增加思考的负担,且空刻的优势在于局部随性的发挥,面对这种前后连贯,刻画内容又相互影响的情况就不如印刻法实用,通过提前布局,这把壶上的陶刻花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题材本身的画面感,让陶刻的效率大大提升。
陶刻花鸟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意态”为高的风格,刻画真实的一面但要有所保留,“提梁花鸟”选择了一个斜45 度角的构图方法,这可以说是这把壶最佳的画面观赏角度。由于紫砂壶的实用场景在于茶桌,人的视野往往居高临下,而提梁壶具有经典的实用场景,人的视线与壶面会正好形成45 度的夹角,刻画花鸟亦采用这一角度,并用阳刻的方式点睛,用更深的刻画线条来突出翎羽,画面以会动的“鸟儿”为中心,依次展开,竹子的清冽。鸟儿的灵动,构成一幅整体和谐的画面,动静结合,通过将书画合理的转化,将书画中灵动传神的一面凸显了出来。
陶刻画面的整体布局是考验一个创作者刀工刻底和书画的布局能力,由于紫砂坯体往往不是平面,所以一般的书画并不能完全照搬复制,需要根据紫砂器表面的部位来进行一定的调整。在“提梁花鸟”的画面布局上,越靠近壶底,刻画就显得越密集,越靠近壶肩,画面越空,这一方面符合花鸟世界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将整个画面的基础打牢,让人能够产生和谐而有序的情景想象。
紫砂陶刻的画面掌握不仅仅是构图一项,而是包含了刀法、布局、搭配的种种技巧,同时根据创作主题的不同,还需要能够通过所刻画的画面让人产生适当的联想,从而让作品的创作主题得到丰富。总而言之,紫砂陶刻创作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只有潜心打磨技艺,开阔自身视野,才能够在新时代下创作出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紫砂陶刻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