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航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现状和对策探究
——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4-16陈振旗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源公众个体

陈振旗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403)

一、引言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它分为内在自我意识和公众自我意识。前者指个体对自己的感受比较关注和重视,倾向于坚持自己的行为原则、观点和理念,也就是说,较少或不太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左右;后者指个体过于关注和聚焦外在环境的影响,注重他人的看法、观点与评价,易产生瞬时性、短暂性的低自尊感,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己之间产生距离或差异(Fenigstein等,1975)。自我意识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以自我教育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熊亚刚、张秀春,2006)[1],积极人格和自我意识培养的弱化,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2],自我意识的矛盾或偏差都将给个体带来心理或行为上的影响或障碍[3]。

近年来,从实际工作中发现一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混乱、模糊不清,如自我角色定位不准确,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自我体验消极、挫败,自我调节方式不健康、不合理等,导致心理危机的事件时有发生,进而成为了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羁绊与阻力,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成熟、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为大学生能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同时确立符合实际的理想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加强和健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随机抽取高职大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107份,回收率为92.3%。其中男生751人,占比67.8%;女生356人,占比32.2%;文科生402人,占比36.3%;理科生705人,占比63.7%;独生子女464人,占比41.9%;非独生643人,占比58.1%;担任干部415人,占比37.5%;非担任干部692人,占比62.5%;生源地为农村525人,占比47.4%;生源地为城镇582人,占比52.6%;大一至大三人数分别为500、490、117,占比为45.2%、44.3%、10.6%。

采用由心理学家Fenigstein、Sheier和Buss在1975年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此量表由17项题目组成,其中7项题目代表内在自我,10项题目代表公众自我;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

(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索自我意识在性别、生源地、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担任干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见下页表1。

从表1可知,自我意识在性别和生源地上的差异是显著的,在是否担任干部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公众自我在专业上差异显著,在是否担任干部上差异极其显著;内在自我在性别上差异极其显著,在生源地和是否担任干部上差异显著;自我意识、公众自我及内在自我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都不显著。

表1 自我意识在性别、生源地、专业、是否独生及是否担任干部的差异

(二)高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年级上的LSD多重比较

以年级和家庭经济状况为分组变量,以自我意识、内在自我、公众自我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年级对于自我意识的LSD多重比较

表3 家庭经济状况对于自我意识的LSD多重比较

从表2可知,大一和大二在自我意识上差异显著,与大三之间差异极其显著;大一和大二、大三在内在自我方面差异都极其显著。从表3可知,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学生在自我意识、公众自我及内在自我上的表现都要更好些。

四、讨论与分析

(一)性别、生源地、专业、是否独生及是否担任干部与自我意识的分析

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在自我意识及内在自我方面都显著高于女生,一定程度上说明男大学生对自我及内在自我的关注越来越多,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女生的公众自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研究结果(唐海朋等,2016)[4],这说明女生更关注外在环境的因素;因院校设置专业(如空中乘务、机务维修)性质的缘故,导致性别的单一化,也促进了这种变化的发生。

来自城镇的学生在自我意识及内在自我上都显著高于农村学生,一方面可能与城镇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有关,本测评中家庭经济状况与自我意识的差异性显著也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也与城镇学生家庭结构有关,如独生子女较多,促进城镇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增强的同时,形成了其更关注内在自我意识的结果。文科生在公众自我方面显著高于理科生,在其他两个方面无显著差异,这一方面与文科生笼统、概念、概括性的思维有关,另一方面与文科生相对理科生而言更感性化有关。

担任学生干部在自我意识、内在自我及公众自我三方面都显著高于非担任干部学生。事实上,能够被选为学生干部本身就说明其在自我意识层面都将更清晰、完善、成熟一些;在公共自我方面因能达到掌控局面的目的实际上进行了大量锻炼和实践,因此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更易关注到外在环境的变化、更关注公众自我;在内在自我方面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或事物促使其进行更多的自我反省、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进一步促进人际更和谐、顺畅。而是否独生在以上三方面都无显著差异,这说明随着科技的日渐发展和互联网信息传递的更迅速、更全面,无形中使大学生自我意识成熟过程中的促进或阻碍因素间的差异越来越小,社会化理论也认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对其自我意识是有影响的。

(二)年级及家庭经济状况与自我意识的分析

大二、大三的学生在自我意识、内在自我方面都显著高于大一的学生。一是由于大一新生对身边的人、事、物等有一种陌生感,具体到自我意识上的表现将更局促、谨慎;二是随年龄与阅历的增加促进其自我意识成熟,成长起来的大一新生在自我意识及内在自我方面的表现将更自然、从容。从表3可知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学生在自我意识、公众自我及内在自我方面的表现都要更好些。这说明经济状况越好,越有利于大学生接触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拓展自我的活动范围,涉猎更丰富、更深刻的生活内容,这都有利于自我意识的成熟和完善。

五、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高职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正确认识自我在个体的心理特性、做事风格及行为方式的形成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这都是认识自我的榜样和典范。

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SWTO”分析法、调整自我的认知结构法及激励法等科学有效的方法客观理智地剖析自己、梳理自己、认识自己,从而进一步展现和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己的短板和劣势[6]。引导高职大学生用一种远见性、预见性视角,积极主动的思维丈量自己、提升自我,鼓励其设置契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同时,鼓励高职大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积极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从实践中进一步增加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从而更准确地、全面地剖析自我、认识自我。

(二)引导高职大学生积极接纳自我

接纳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成熟的关键,也是个体获得自尊感、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的重要基础。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智地、正确地看待自身优缺点,既不能因自身缺点而否定自己,亦不能因自身优点而骄傲自大。要努力学会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同时还应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弥补自己的缺点,也就是说不仅因自身优势而高兴,又能不因自身劣势而气馁,应从内心深处积极地接受、容纳自我的状态。另外,要努力掌握应对困难的态度和方法,如从困难或消极事件中挖掘积极的品质,变负性阻力为正性动力,找出其中的病灶或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进而形成自我韧性的性格品质,从而保持自身的乐观、坚韧的奋斗拼搏精神,才可使自己坚守住底线,勇敢地面对困难,也可使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

(三)引导高职大学生理性调节自我

古人有言,“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也就是说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管你喜欢与否,困难和挫折都会与你我如影随形。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如何在遭遇障碍和阻力的时候勇于面对,奋力前行呢?那就需要积极引导高职大学生及时认清形势,理性调节自我。

首先对提高困难和挫折的认知水平,知晓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易卜生所言:“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其次对困难和挫折进行正确归因,即对其产生的原因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弄清楚挫折的原因到底来源于何处,从而避免因归因的片面性产生不必要的挫败感和失落感。最后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受挫后,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极易导致个体精神状态的失常,因此要及时宣泄负性情绪,调适自我心理状态。自我调适的方法有音乐调节法、书画陶冶法、倾诉法、转移法、舞蹈法、运动法、记日记法、远足旅游法、垂钓法等。

(四)引导高职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从测评结果看,内在自我在性别、生源地及是否担任干部上差异显著。这提示我们在自我意识的培养上,要注意这些差别,有侧重地对其进行培育。缤纷多彩、青春洋溢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对象是学生,理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创设积极的活动环境、活动内容、活动世界。有研究表明,团体活动可有效改善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王平等,2009),如青春同伴社、心理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协会、书法协会、排球协会、航空协会、羽毛球协会、魔术协会、动漫社、文学社、国学社、英语协会等[7],为大学生提供了非常宽阔的活动空间,营造了温馨的活动氛围。除此之外,学校举办的各种讲座、交流会、校友会,各种比赛等等,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提供非常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这些载体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良好自我意识。

总之,只有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才能促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获得快乐感、自尊感、幸福感、自信心。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所言:“在一番激烈抗争之于,当濒临绝望之际,倏然返回自我的人,即可认清自己和世界,进而改变自己的所有本质,超越自身的痛苦,进入无比崇高、平静、幸福的境界。”

猜你喜欢

生源公众个体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公众号3月热榜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