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林调查
——迈向共同富裕的乡村实践案例

2021-04-16柳怀瑾徐安妮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梅林共同富裕发展

□ 柳怀瑾 徐安妮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被党中央赋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历史使命,率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浙江要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就必须回答好新时期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问题。为深入探究共同富裕乡村单位的建设路径和振兴思路,本文以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为例,探究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路径和思路经验,为浙江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乡村振兴提供新样板。

|基本情况

梅林村,地处风景秀丽的钱塘江南岸,位于杭州市萧山瓜沥镇中东部,东临车路湾村,西连山北村,南接信源村,北靠张潭村,梅林大道纵贯全村,村域面积1.88 平方公里,现有常住居民714 户、2507 人,耕地1748 亩,地势平坦,是典型的沙地平原村庄。

(一)“千万工程”重要起源地

2002 年12 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梅林村考察,充分肯定梅林村新农村建设成果,并提出“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的响的小康示范村镇,为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成功的经验”。次年,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二)未来乡村先行示范地

今年3 月全面启动未来乡村建设以来,梅林村顺应数字革命浪潮,用数字化改革诠释新时代未来乡村的全新内涵,6 月成功列入杭州首批未来乡村建设示范点。全村锚定“共同富裕+数字乡村+美丽低碳”目标,以美丽乡村为底色,数字智能为路径,当前50 个数字应用场景全面落地,各类公共服务的数字化集成已融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共同富裕乡村重要单元

长期以来,梅林村坚定走改革发展、创新发展、美丽发展之路,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典型乡村代表。1999 年梅林村高起点规划了集“工业小区、农业园区、住宅楼区”为一体的“三区合一”建设方案,成为萧山率先实现别墅化新农村的行政村之一。当前,梅林村成功落地美好生活中心、梅林乡村公园、乡村集市等项目,辐射周边社区的生活共享空间,健全完善以“沥家园”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为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强力保障,奋力书写了以人为本的共富单元乡村答卷。

|发展基础

(一)三次产业兴旺

产业发展是梅林村乡村建设的源头活水。从一产看,梅林村探索无人机播种、集中化管理的智慧化农业生产,当前已规模性地形成1200 多亩农业园区,农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从二产看,2020 年梅林村工业企业20 家,产值达11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为9.45 万元,全村形成以浙江爱迪尔包装集团为“龙头”,纺织、卫浴、服装、五金等行业为依托的工业格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三产看,2020 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16 家,全年营业收入5000 万元。其中梅林村因电子商务销售额较高,连续多年被阿里研究院列入“淘宝村”。

(二)人民生活殷实

2020年村集体收入约500万元。向村民人均发放股权红利1386 元。全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118 元,高于全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1 元。从收入结构上看,收入总体呈现以工资性收入为主体,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相互补充的多元格局。2020 年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7667 元,占收入比重为61.3%,转移净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分别为10917元、6421 元和113 元。

(三)文化生活丰富

共同富裕不仅要经济富起来,更要提升精神文化软实力,让老百姓从精神层面富起来。梅林村十分注重民风家风建设和民风民俗传承,每逢重要节假日都要开展民俗活动,如端午包粽子、重阳登高等,平时也会开展如“好工匠”“好青年”“好儿媳”评选活动、“传承花边非遗,争当挑绣达人”挑花边比赛等活动,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

(四)人居环境秀美

梅林村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总体呈现“一轴一带多点”的村舍布局。一轴,即纵贯整村的村主干道路——梅林大道。梅林大道长1800 米、宽30 米,两侧分别排列着香樟树,寄托着许许多多梅林人的“乡愁”。一带,即梅林大道旁整齐林立的别墅群。从2000 年起,梅林村经过6 期建设的“安居新村”,如今在梅林村新区内已集聚形成216户别墅式农民住宅。多点,梅林村以“美丽庭院”示范创建为抓手,开展房前屋后风貌整治、垃圾分类、绿化美化,多点开花,实现“小盆景”向“大花园”的华丽转变。

(五)基层组织善治

梅林村充分交叉兼职,现任三委班子成员6人,党委5人,村委5人,经联社5 人。今年梅林村成功发动全村开展“围墙革命”,累计拆除176 户老旧围墙,为农户庭院降高透绿;组织全村开展基层数字治理,目前“沥家园”基层治理体系注册户覆盖率达100%;按照区、镇的统一部署,梅林村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攻坚未来乡村一期建设,高质量完成预期目标……三委班子在不断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中积累了较大威望,当前村民对三委班子的发展思路、决策认同度和配合度均超过85%。

|共富短板

(一)老龄化程度较高

和多数农村一样,梅林村在发展中也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当前村里60 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达25.0%,50 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达42.6%,而且由于当前40-60岁占比达39.3%,可以预见未来20年老龄化现象会更加严重。(图1)

图1 梅林村人口年龄结构图

(二)受教育程度较低

梅林村区域内有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初中,分别是党山幼儿园梅林分园和瓜沥镇党山初级中学,2 公里外有党山小学,初中及以下的教育基本满足需求。当前,梅林常住人口中47.1%的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23.6%的人为初中,而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仅9.1%,尤其是研究生仅10 人,整体受教育程度层次较低,高等教育人才较少。

(三)收支结构待提升

梅林村人均收入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和消费的结构有待提升。从收入结构看,2020 年家庭可支配收入为158263 元。年收入10 万-50万的中等收入家庭占60.8%,50 万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仅占0.5%,10万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占38.7%。总体呈现中低收入群体较多,高收入家庭少的水滴形结构。(图2)

图2 梅林村家庭年收入

|发展路径

(一)启航——以工兴农

过去的梅林人扎根在沙地上,草房林立,男人们去滩涂围垦干活,女人们白天剥麻,晚上挑花边,穿的是土布衣,吃的是番薯、萝卜、霉毛豆,过着一穷二白的贫苦生活。1976 年,上海知青王鑫炎来村插队落户,在他的带动下梅林大队集资4000 元,以3 间破旧的粮仓屋和两台旧注塑机办起了党山塑料制品厂(浙江爱迪尔包装集团有限公司前身)。短短三四年时间,塑料厂生产的塑料文具盒和什锦包装盒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开拓了国外市场,生意办的红红火火。爱迪尔的成功激发了梅林百姓的创业热情,时任村委趁热打铁锚定工业化发展的目标,推出系列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吸引了一批在外的人回乡兴办企业,带动了一批本地村民自发创业。一时间大厂小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梅林村的工业经济弯道超车抢先步入快车道,迎来工业化发展的“黄金转型期”。

(二)飞跃——环境示范

经过20 多年的工业化发展,梅林村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均实现长足的进步,但与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步凸显,如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等。产业“兴”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如何让村子“靓”起来成为当时村委必须要回答的问题。1999 年村干部在学习总结其他美丽乡村的理念思路、空间布局、节点打造、建材取用、产业发展等基础上,立足当时梅林村“有产业、有资金、有人才”的要素优势,高起点规划了“工业小区、农业园区、住宅楼区”的“三区合一”方案,共投入资金5500 万元。目标要把梅林村建设成为萧山东部一流的“样板式新农村”。

红白相间的新式别墅住宅区,亭台楼阁、假山曲径、连片绿地的中心公园,长1800 米、宽30 米、总投资500 多万元的梅林中心大道,一时间让梅林村声名鹊起。据时任书记盛增虎回忆,那几年每月都有来村里学习参观的队伍,省级、中央甚至还有韩国前总理姜英勋都来考察过。梅林村弯道超车、超出预期,成为当时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典型翘楚。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梅林答卷,实现了梅林村发展中一次重要的飞跃。

(三)腾飞——探索引领

当前萧山正处于“后峰会、前亚运”的战略机遇期,又恰逢浙江被赋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两个百年目标”交接、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等重要历史节点,梅林村的新农村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且大有可为的新机遇。未来,梅林村将一如既往以“示范中的示范、样板中的样本”自我要求,确立以“共同富裕+数字乡村+美丽低碳”为总框架,通过实现“八个全省首个”,即全省首个村级“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全省首个村级共富展示馆、全省首个村级电力(低碳)服务驿站、全省首个村级青少年分宫、全省首个乡村“未来居”展厅、全省首个智慧慈善工作站、全省首个村级数字化24 小时乡村书房、全省首批五星级智慧化村级卫生服务站,落地邻里、文化、健康、生态、创业、建筑、交通、数字、服务、治理等十大场景,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

|梅林启示

一路走来,梅林村的农村建设总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涌现了许多梅林思路和梅林经验。主要是“两发挥、三坚持”: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梅林村从名不见经传的平原围垦村到全力打造未来乡村示范村,基层党组织如战斗堡垒般的坚强领导力是重要保障。在文革后期,村委第一时间响应中央提出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号召,鼓励和支持村民创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初期,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规划先行原则,有效避免行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在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用数字化改革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题,率先打造未来乡村示范村……几十年来,梅林基层党组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的姿态为梅林绘就特色致富路,以“宣导者、先行者、领航者”的自觉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梅林方案。

(二)发挥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梅林村近几十年的发展是一段上海知青在乡村结缘、扎根、反哺的佳话。1976 年,在王鑫炎的提议下,梅林大队办起了党山塑料制品厂(浙江爱迪尔包装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他在担任主要领导期间,抢抓市场机遇,抢搭改革开放快车,凭借超前的创新理念和敏锐的市场眼光,很快使一家作坊式的塑料小厂华丽转身,一跃发展成为专业生产各类出口商品包装、卷烟商标印刷、彩印纸箱纸盒、高档制品纸、真空镀铝纸、文具礼品纸等产品的全国包装业领军企业,世界包装行业500 强,总资产达20亿元。王鑫炎“创新、敬业、执着”的企业家精神深深影响了梅林一代人,也带动了一批人像他一样艰苦创业,热情逐梦,为梅林村迈向共同富裕打下扎实的基础,更激发了梅林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惠及全体百姓走向富裕,到如今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双轨并行,梅林村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当前村级重大项目由集体经济服务和支撑,如梅林村未来乡村美好生活中心、乡村公园、数字跑道等项目建设均由区供销社出资。同时,民营经济也是村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村民营企业44 家,占比达97.8%。梅林实践再次有力说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推动乡村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坚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盘根基。梅林村靠实体经济起家,也以实体经济为根。长期以来,梅林村一方面是坚定不移保持实业底色,特别是把制造业做优做实做好,自觉抵制“脱实向虚”发展,不断把实体蛋糕做大;另一方面是坚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村支柱企业爱迪尔为例,它在发展过程中曾多次探索企业发展模式,与国营大厂搞联营办分厂、与外商合资办企业、强强联合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实现多次转型,前后开展6 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为其他企业不断做优做强给出了正面榜样。可以说,雄厚坚实的实体经济托底一直是梅林村在机遇的浪潮中敢于逆流而上、奋勇搏击的自信和底气,也是梅林村屡次弯道超车、示范引领的秘密武器。

(五)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

思想的破冰决定行动的突围,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兴办乡镇企业实现工业化改革,高起点谋划三区合一实现乡村环境改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级治理、产业转型、居民生活五个维度提升实现数字化改革,梅林几十年的蝶变发展就是一段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发展史。这几十年的改革里蕴藏着化蛹为蝶的决心,开拓创新的魄力,也潜藏着乘势而上的动力和智慧。未来梅林也必将赓续“吃苦耐劳、奋发自强、善抓机遇、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大业中建功立业、作出示范。

猜你喜欢

梅林共同富裕发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吃梅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望“梅”止渴
林和靖与梅云——孤山梅林里的爱情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