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我国当代建筑中的符号化倾向

2021-04-16王又佳WangYoujia

华中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符号化符号大众

王又佳 | Wang Youjia

在过去的历史年代中建筑除却使用外,其形式是有其符号意义的,可以象征自然崇拜、宗教精神、王室权力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中建筑形式符号意义变得愈加重要,而且具有了普遍性的意义。也就是说,在过去仅仅重要的建筑才具有符号化的意义,而在今天就连都市中日常的普通建筑也有了符号化的象征意义。建筑形式在古代是再现,现代是表现,而在当今则是符号。正像列菲弗尔(Henri Lefevre)所说的那样,在当代都市中,我们有的是“商品陈列的消费,消费的陈列商品,符号的消费,消费的符号”。(费瑟斯通,2000)①建筑形式的符号价值在今天则指代着文化、时尚等象征意义。今天都市中的建筑形式已经符号化了。这种符号化具体地体现在建筑形式中则表现为结构与表皮的分离、形式与功能的分离、艺术与价值的分离、现实与历史的分离。

1 符号与物质的分离

在建筑市场中,建筑形式表现为推销建筑理念的一种包装形式,这是社会认可的美学形式。建筑形式已经普遍商业化,也就是说它已经被审美对象化了——包装化了,偶像化了,欲望化了,符号化了。什么是市场的什么也就是审美的。在物质的建筑形式中渗入了越来越多的非物质因素,在各种投标、竞赛中,理念、形式、广告、宣传等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形式设计中发挥着支配性的作用。以视觉形式为表现方式的符号体系对于建筑形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时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大众与业主所最关心的已不再是物质,而是符号,符号价值已经成为建筑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计可以将美丽、富足、归属感、科学进步和好生活等符号信息附加在建筑形式上。当形式与华贵、奇异、美丽、浪漫等文化意味联系在一起时,其本身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以当前中国都市中的某住宅小区的设计说明为例:

“欧洲浪漫水岸生活:采集经典欧风气息,融合东方圆润动线,打造独具气质的多视角景观窗,万米景观绿地,百米艺术花廊,河畔林荫步道,卵石浅水河尽收眼底。

4~5层低密度新古典欧风建筑,气派3m层高,宽敞舒适,优雅现代。

蓝色坡屋顶设计,270°外飘观景窗成就全面欧风生活。

莱茵河流域五大经典主题景观:

瑞士花钟景观区、荷兰风车郁金香景观区、莱茵河流域地景及景观墙区、德国啤酒桶喷泉景观区、法国德方斯张拉膜广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异国风情休憩空间(互联网 2005)。”②

图1 盘古大厦,北京

图2 城市魔方,北京

图3 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查到各种风格的别墅

这种大众文化而非专业术语的陈述方式虚拟了建筑的使用者所向往的异国文化,在修辞上特别强调了它的异国情调。符号和修辞游戏背后隐含着的商业诉求清晰可见,这个居住区的方案设计显然是将精心包装的“异国文化”作为符号来传达一种时尚概念的。这些或中或西的符号表达,是开发者赋予建筑形式的文化理念的光晕。无论它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凭借仿真的方式得以实现,都并不影响建筑的使用者接受开发商投射的心理暗示——大家更多地会关心诸多堆砌符号背后的隐喻,而非物质的建筑形式本身。这类修辞也就编织成一种叙事,或者说是用符号虚拟的文化空间。但是,建筑的使用者在认购这些符号的同时显然也认同了其背后的含义存在。它不止是对一种文化虚荣的满足;在这种满足以及反复叙事中,建筑消费行为的双方将其转化为真实,这就是符号的力量。可见,在今天这种符号的力量已经脱离建筑的物质形式本身而独立存在了。

2 形式与功能的分离

形式与功能这两个相对应的建筑要素孰轻孰重,在整个建筑史上此消彼长的。现代主义时期在这个二元对立中,功能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形式是追随功能的,是内在功能的反映。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物质产品的丰富,这种关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建筑形式走向纯粹的仿真与拼贴,而与此同时各式符号在立面上的泛滥,使得形形色色的意味都蕴藏于形式之中,建筑形式因此逐步担负起符号、标志和隐喻的作用。这样,建筑形式本身便具有了独立性,可以独立于功能、结构与空间之外的生成意义。詹姆斯·维因(Jams Wines)甚至还提出“叙事立面”的理论,即建筑可以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来与大众产生交流。他认为建筑形式本身就是一件商品,其“商业形象”应能易于被大众接纳。这就好比那些盛极一时的“橱窗艺术”,是那样易于贴近大众。这样,建筑形式的地位因其符号意义而得到了提升,不仅削弱甚至颠倒了形式与功能或与结构的关系,而且为建筑形式本身注入了活力,使之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如图1~2,在北京的一些新建筑中形式已与其内部的功能空间失去了必然的联系。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归结起来有如下原因。

①城市化进程中有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由于建造技术及设计工具的进步,打造满足众多个性化需求的建筑产品成为现实。在内部功能基本一致的情形下,建筑的形式成为个性化追求的主要始发领域。个性化、多元化的大众需求唤醒了形式表现的巨大潜能。并最终导致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形式与内部功能严格对应关系的解体。形式成为表征文化与情感等诸多因素的符号,逐渐褪去了功能主义的色彩,取得了与功能相对平等的地位。

②建筑师在今已经不再是为少数建筑服务,而是为都市中几乎所有的建筑在从事建筑设计。这不免会导致建筑大众化与流行化的趋势。为了适应大众的审美取向,这亦促成了建筑宣扬形式的潜规则。尤其是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图像日益成为媒介的主导因素。这更有利于展现建筑的形式而非结构、功能、空间。2003年美国建筑师学会建筑奖的评论员写道:“媒体的判断或许表明,表皮比空间更具吸引力,这是因为空间不能充分地由图片展示出来,而只能通过亲身体味才能领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撰写这篇文章,我也只能看图片——就是那些建筑的照片和渲染图。”而市场中甲方、官员、大众对建筑的选择、欣赏也更多地依赖于这种图片。因此,在今天,大众传媒所营造的文化环境使建筑形式成为焦点,而功能与空间却边缘化了,形式与功能空间的关系出现了反转。

③更为重要的是,建筑形式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内在动力。大众消费欲望的膨胀,多元化的诉求使建筑设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大众或许喜欢西班牙风格的、德国风格的、美式的、英式的,也或许喜欢反映中国传统的、反映高科技的、反映生态的、反映时尚的等等,诸如此类(图3)。总之今天的市场是宽容的。因此,建筑师可以为任何功能、空间的建筑赋以任何材质,也可以创造出非传统的欧几里德式的建筑语言,即不受重力、功能和结构制约的形式。在传统的观念看来,今天的建筑形式变得五花八门,甚至奇奇怪怪。对于形式前所未有的重视,使得形式与功能关系的讨论在今天的文化中失去了以往的意义。

可见,当代大都市中的建筑形式与功能已日趋分离了。建筑虽然还是一个庇护所,但不必真正看起来像一个庇护所;建筑有功能,但不必看上去像它的功能;建筑必须站立,但也不必反映它站立的结构。现代主义以来,功能性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特征,但今天功能则成了既有的前提,是建筑师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而建筑形式则不再是一种反映固定功能和组织的东西,它成为符号,成为今天大众生活、文化以及价值取向的表征。因此,可以说今天的建筑形式日趋成为独立于功能之外的元素,其自身已然成为符号意义的物质载体。

3 现实与历史的分离

中国是一个重历史的国度,以史为鉴是流传至今的古训。在现实与历史的二元对立中,历史往往比现实更重要。历史总是神圣的,对现实有着警示与借鉴的作用,因为历史总是胜利者的历史,代表了最主流、最优秀、最辉煌的文化,反映在建筑中亦是如此。古代建筑的建筑形式是历史的积淀,其形制、做法、比例等无一不是对以往建筑借鉴与批判的结果。而建国初期,我国由于功能与经济等原因弃用了历史的形式,但历史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仍是每一位建筑师心中最深的情结,传统的样式、比例及构件经常出现在当时的建筑形式中。建国之初的十大建筑即是尊重历史的有力表征。

图4 广州云山诗意人家

图5 北京翠宫饭店

图6 各城市的仿古一条街

而在今天的建筑市场中,历史已经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是精英阶层所独享,而是成为普通大众体验的对象。因为当代的文化是面向大众的,而大众是重现实的。在大众主导的建筑市场中,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历史成为装点现实的符号。历史中的建筑形式在今天已经被肢解,被符号化,并与其他表现科技、时尚、建构等形式符号拼贴在一起出现在中国都市的街巷中,历史在今天的建筑中仅仅成为了一种符号(图4~5)。与建国初期对民族形式的追求不同,今天大众并不在乎所挪用的传统形式的比例、尺度、在整体中的位置,甚至无关美丑。大众需要的是对历史的体验,而不再是历史的警示与借鉴功能。

另外,历史是通过叙述流传下来的,因此总是带有叙事者的痕迹。而在今天的民主社会中大众成为叙事的主体。即便是完全复古的仿建或者是古为今用的历史建筑,其中的历史感经过大众文化的重述,本身亦符号化了。在周庄、丽江等古镇中,那些建筑形式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的对象;而形形色色的仿古一条街中(图6),历史本身也已让位于现实的体验。建筑形式的历史已经边缘化,符号化,现实日趋走向两者关系的中心,决定着历史符号的出场与意义。

在五光十色的都市环境中,徜徉在其中的人们跟踪着转瞬即逝的图像,很难把那些建筑形式的意味连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叙述,而仅仅是陶醉于那些容纳众多形式和符号的迭连画面所造成的感官刺激和愉悦中了。在今天由建筑形式构成的都市环境中充斥着符号。而符号本身并不是建筑市场中种种弊端的根源,符号的泛滥、意义的相对匮乏才是其症结所在。建筑师的职责不能仅仅是使用符号、拼贴符号,而是要恰当地表达符号,给符号找到正确的意义。只有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意义来支撑无限丰富的建筑符号,建筑学才能在今天获得其存在的合理性。

资料来源:

图1~2:作者自摄;

图3:作者整理自网络;

图4:http://to.kinpan.com/kinpanto/UploadFiles/BrowseImages/542153121896.jpg;

图5:源自http://www.subways.cn/?viewnews-13009.html;

图6:作者整理自网络。

注释

① (英)迈克·费瑟斯通. 2000.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第151页。

② http://www.efw.cn/fc/ry/yd.htm。

猜你喜欢

符号化符号大众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学符号,比多少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符号的由来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