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21-04-16章文龙杨文东周金山廖志振刘航辉黄敏乾
章文龙, 杨文东, 周金山, 廖志振, 刘航辉, 黄敏乾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胸外科, 广东 惠州516000)
胸腺瘤属于一种前纵膈肿瘤, 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2% ~1.5%。 有10% ~30%的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 加重了患者的症状, 增加治疗难度[1]。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确诊后一般即刻或择期行开胸手术治疗, 但因手术需在胸骨正中劈开,容易造成较大的创伤, 患者术后恢复缓慢, 且术后容易留下明显瘢痕, 患者难以接受[2]。 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院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研究对比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效果, 旨在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60 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 纳入标准: ①经胸部CT 检查确诊胸腺瘤, 同时经神经内科确诊合并重症肌无力[3]; ②具有良好的手术指征, 麻醉分级ASA 为Ⅰ~Ⅱ级; ③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衰竭或严重器质性病变; ②严重感染或患有先天性免疫系统疾病; ③存在手术禁忌证; ④家属不同意参加研究。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 例。实验组中, 男18 例, 女12 例; 年龄35 ~71 岁, 平均 (52.2 ±1.5) 岁; 重症肌无力Osserman 分型: Ⅰ型14 例, Ⅱa 型6 例,Ⅱb 型5 例, Ⅲ型5 例。 对照组中, 男20 例, 女10 例; 年龄33 ~70 岁, 平均 (51.8 ± 1.4) 岁; 重症肌无力Osserman 分型: Ⅰ型12 例, Ⅱa 型7 例, Ⅱb 型7 例, Ⅲ型4 例。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患者口服溴吡斯的明, 用量控制在180 mg/d 内, 口服强的松30 mg/d。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 具体如下: 为患者进行单腔气管插管, 选择胸骨正中位置作一手术切口, 仔细探查患者胸腺情况, 手术策略是将胸腺完全切除, 并对脂肪组织进行清扫。 切除胸腺时从胸腺下极开始, 以锐性、 钝性方式进行分离, 使胸腺后的头臂静脉充分暴露, 将胸腺完整切除后清除两侧膈神经间前纵膈脂肪组织, 借助7-0 钢丝对胸骨进行固定。 实验组采用经胸腔镜手术治疗, 具体如下: 右侧胸腔空间较大者取右胸入路, 按开胸手术操作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进行气管插管, 将右侧向上垫高45°, 患侧上肢固定于麻醉头架。 选择腋中线第6 肋间作小切口 (长度>1.5 cm), 置入胸腔镜仔细探查前纵膈, 医师在胸腔镜引导下作小切口, 选择第4 肋间腋前线切开, 将该切口作为主操作孔。 医师利用电凝钩在膈神经前纵行切开纵膈胸膜, 自心包反折处对右侧腺叶进行游离, 用电凝钩、 超声刀进行游离, 钝性推开腺叶、 纵膈脂肪, 提及腺叶, 自胸骨后钝性分离到对侧胸门部位。 以锐性与钝性相结合方式将胸腺右叶分离,直至胸顶左无名静脉汇到上腔静脉部位, 若胸前上极前方存在胸廓内动、 静脉分支, 借助超声刀切断胸腺血管。 对于引流到左无名静脉的胸腺静脉及同无名静脉间存在粘连情况下, 术中需使用钛夹进行夹闭, 将其中的脂肪清除, 对胸腺双侧上极可采取钝性拔出的处理方式, 术中结合电凝钩、 超声刀、 吸引器将胸腺完全切除, 止血彻底后置入胸腔引流管。 两组患者术后按照术前剂量继续使用溴吡斯的明与强的松, 但后续持续减量, 维持1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 术后住院时间。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重症肌无力疗效。 痊愈: 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体征消失且无复发; 好转: 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但存在轻微不良症状;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缓解, 病情恶化。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 100%。 ③统计两组术后感染、 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行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 ± s)
表1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 ±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实验组 30 95.26±7.56 75.51±7.21 152.25±21.25 6.25±0.81对照组 30 125.56±9.41 121.15±10.15 241.15±26.65 8.15±1.16 t 13.749 20.079 14.286 7.356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重症肌无力疗效实验组的重症肌无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重症肌无力疗效比较 [n (%)]
2.3 术后并发症实验组术后发生1 例肺不张, 发生率为3.33%; 对照组术后发生1 例感染、 2 例胸腔积液及3 例肺不张, 发生率为20.00%;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43, P =0.044)。
3 讨论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在临床常见, 其主要症状为骨骼肌无力, 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开胸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但其创伤大、 恢复慢、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4], 患者难以接受, 故临床中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微创术式的迅速发展, 胸腔镜手术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胸腔镜手术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手术创伤小。传统开胸切除胸腺的术式需要从患者胸骨正中位置劈开, 且还需切断胸部肌肉, 甚至部分患者需劈开胸骨, 切口大且出血量多, 术后容易出现剧烈疼痛, 不利于患者康复[5-6]。 胸腔镜手术在手术操作上仅需在胸壁上开出几个小孔, 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 疼痛程度轻, 术后恢复时间较短。 ②手术时间短。 传统开胸手术需要作较大切口, 耗时长, 胸腔感染发生率提高, 而胸腔镜手术则经小切口对胸腔进行探查, 切开及游离胸膜的时间短, 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小, 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7]。 ③美容效果好。 传统开胸手术切口较大, 患者术后常常会遗留难看瘢痕, 患者难以接受, 而胸腔镜手术切口较小, 术后外观较好, 基本不留瘢痕, 患者容易接受[8]。 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胸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 较少引起感染、 肺不张情况, 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短。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的各项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 重症肌无力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表明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满意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具有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