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04-16勇,余

关键词:工作岗位课程内容职业技能

张 勇,余 琴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分院,安徽 合肥 230011)

“科技、时尚、绿色”是当前对纺织行业新的定位和认知,纺织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调整。新型材料、纺织智能制造等技术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技术关键。产业升级需要更多拥有新技术、新知识、高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安徽是传统的纺织加工大省,随着融入长三角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纺织企业进驻我省。在此大背景下,培养大批纺织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迫切。

2019年国家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2]。高职教育作为技能人才输送渠道,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经济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1+X”证书制度下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目前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教学内容陈旧,无法适应社会对纺织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纺织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例如电子商务对纺织产业的渗透、人工智能在纺织产业的应用等。但目前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授课程内容还是以理论为主,课程内容没有将近年来纺织产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整合进去,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这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岗位。

1.2 实践教学过于简单,无法达到纺织专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拥有能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开设相关实践性教学课程。但在实际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开设偏少,已开设的课程也由于实训条件和教师实践性教学水平限制,导致实践内容过于简单,浮于表面,没有达到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

1.3 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支持不足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主要是由本专业教师通过对行业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后,进行研讨制订出来的。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些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长及自身的发展需求。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如何满足对于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需求,是需要探讨的一个难题。

2 “1+X”证书制度内涵、现状及挑战

2.1 “1+X”证书制度内涵

“1+X”证书制度中的“1”指的是学历证书,是学生在学历制教育机构修满规定学分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后取得的学历证书。“1+X”证书制度就是指学生除了获得学历证书,同时还依据自身爱好和特长完成多种职业技能学习,并通过考核,获得多种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4],为学生毕业后就业选择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X”证书制度下对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学校关起门来闭门造车,而是要有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深度参与进来,依托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这样,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技能标准相对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相融合[5,6]。同时也可将职业技能考核与学历教育中相关专业课程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进行考核评价。

2.2 “1+X”证书制度现状及挑战

2019年1月,为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行在职业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进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工作。2019年4月遴选出第一批建筑工程技术、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物流管理、信息与通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5个领域的试点院校,开展相关工作。目前第一批所有试点院校都已完成考证工作。第二批在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传感网应用开发、网店运营推广、特殊焊接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母婴护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失智老年人照护、智能财税、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等10领域开展试点工作,第三批也已进行立项和开展工作[7~9]。

“1+X”证书制度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能将行业中的代表性企业引入到职业教育中来,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1+X”证书制度给职业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职业教育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考核内容相对接、校企合作如何加强、面对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师资队伍如何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去探索、落实与解决。

3 面向“1+X”证书制度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属于第一批试点院校,在物流管理、建筑工程等专业进行“1+X”制度试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也在积极准备,先行进行“1+X”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3.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要对人才培养目标有清晰而明确的定位。首先学院通过对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华润纺织(合肥)有限公司等代表性企业进行调研,明确相关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了解企业相关工作岗位设置、岗位工作流程及岗位工作内容;其次利用行业协会,了解整个产业链情况,结合行业招聘数据等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并进行研讨;最后制定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具体内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是涵盖了纺织生产专业技术技能、纺织生产管理、纺织质量控制管理、纺织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内容的专业。通过对产业链分析和工作岗位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得到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对应的主要岗位有:纺织设备操作与维护、纺织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纺织产品质量控制管理以及延伸工作岗位——纺织生产管理及纺织品销售、非织、针织、染整等。

3.2 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在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后,再对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进行分析,结合国家颁布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将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融合在课程内容中,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夯实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同时使学生拥有坚实的职业技能素质,并且还具有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和拓展能力。通过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整理出工作岗位所对应的专业课程。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工作岗位及其专业课程

再通过分析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对应的相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和考核内容内容,融合到课程内容中去。具体见表2。

表2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证书考核内容及融合课程

通过以上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工作岗位与课程设置、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与课程设置整理分析,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打破原先学科系统性,再结合人才培养所要具有的职业文化素质以及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要求,重新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将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核内容融合到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中去,让学生在学完相关课程时就可以直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最终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证融合,能力递进提升,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大平台”课程体系。具体见图1。

图1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在学期安排上,职业文化素质课和纺织行业通用课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学习,第三学期主要安排职业核心课中纺纱方面的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完第三学期课程后就可以根据需要考取纺织纤维梳理工、并条工、纺纱工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第四学期主要安排织造方面课程,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结束时考取整经工、织布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第五学期主要安排职业拓展能力的课程。

3.3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是重点。课程开发必须与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以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基准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更加强调实践性,只有相关企业深入地参与进来,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才能实现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发了《现代纺纱技术》、《现代机织技术》等课、证融通教材,与纺织类职业标准相对接。同时企业还开发了多种形式、紧扣证书要求的工作手册式教材、证书培训等教学资源。

3.4 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与企业密切深入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在“1+X”证书制度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校内实训环境建设在已建的实训环境基础上对纺织实训室进行改造升级,保证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和日常教学需要;与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搭建高质量校外实训基地,从而使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有了保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纺织专业的教师也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和生产管理,使校外实训基地成为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基地,让教师快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3.5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专业教学团队的数量和质量。通过组织纺织专业教师参加纺织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工厂生产一线中去,锻炼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力。打造出一支具有纺织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也从华茂、华润等纺织企业中聘请能工巧匠承担纺织类职业培训工作和教学实践任务。

4 小结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推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改革,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有着重大意义。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在“1+X”证书制度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重新构建、校企合作共同课程开发及实训基地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仅提高了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让毕业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并在工作岗位更快地成长,也适应了纺织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猜你喜欢

工作岗位课程内容职业技能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开年珠宝小惊喜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