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体化信息平台助力人社服务新体系
2021-04-15刘荣华李云飞陈子暄
■文/刘荣华 李云飞 陈子暄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社厅
自2018 年人社部在全系统部署开展行风建设工作以来,江苏人社系统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各项要求,在人社部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务办“一部门一系统”的具体部署,从2019 年6 月起,举全系统之力,用1 年半时间打造省、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5 级人社经办业务、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纵向集中统一、横向集约整合、纵横联动协同的全业务省集中一体化信息平台,全省“一网一门一次” 服务目标基本实现,“一网通办、全省同办、就近可办、异地能办”的人社服务体系建设初显成效。
聚焦平台建设
国家和人社部为加快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多次明确提出要建设“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江苏从规划建设方案伊始,就将开发建设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进行了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让系统行风建设真正取得实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明确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目标。老百姓看人社部门工作好不好,作风实不实,第一判断就是在服务大厅办事是不是便捷高效,网上办事是不是简洁顺畅。落实“放管服”任务,必须统筹做好项目建设。一是高起点制定一体化建设方案,以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计划为契机,形成全省“政策、流程、业务、标准、系统、数据、管理、服务”等八统一的一体化平台建设方案。二是高水平梳理经办业务流程,提前开展业务流程梳理工作,形成全省统一的340 个服务事项,全省人社服务在省级层面上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分办、一窗出件、一号服务、一键评价”。三是高质量推进一体化项目建设,提前开展历史数据清洗和全省标准化统一工作,将流程简化、优化、透明化作为开发需求的最终标准,省市共建,确保群众在新平台上能够享受到更全、更快、更好的人社贴心服务。
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细化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任务。江苏一体化信息平台,是将全省分散独立的人社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为目标,形成“一端受、集中批、联合审、快递送”的全省人社服务体系。平台全方位多渠道提供服务“网上办”、手机“随时办”、自助服务一体机“就近办”、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一次办”,让服务对象身不离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最优、最简、最好的贴心服务,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人社部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夯实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架构一体化信息平台服务体系。江苏一体化信息平台将各地原有分散独立的全部人社业务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服务统一、全省通办的“大系统”作为项目建设的总目标,依托全国先进的云技术和硬件资源支撑全省5 级人社工作,全面打造底层可互通、能力可复用、横向可拓展的人社全业务省集中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信息化保障。
聚焦先进技术
当前“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要采用最前沿的理念、最新的技术、最先进的架构和最详实的标准才能支撑新时代新阶段人社公共服务体系的最新要求。
采用先进的系统架构和最新技术。按照人社部4 大板块最新统一软件规范,基于人社行业LEAF6. 2 架构和云平台、大数据、区块链等10 多项新技术要求,采用“大中台,小前台”的建设思路,将所有业务的共性内容通过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和人工智能中台进行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整合一体,实现全层级、全业务、全流程、全环节的紧密耦合和一体联动。主要特性:一是强调基础能力复用,制定了涵盖总则、数据、技术、网络、硬件、安全、管理等7 大体系35 类标准规范,强化软件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下进行开发。二是依托技术中台开发,通过统一系统架构、统一云平台服务、统一开发技术、统一人工智能能力等,基于统一的共享能力进行一体化开发。三是通用中台提供基础能力,通过统一用户管理、统一事项受理、统一任务调度、统一财务管理、统一档案平台,集成内部经办和外部公共服务,实现全省人社业务一体化运行。四是业务中台提供业务能力复用,通过统一变更登记、统一关系转移、统一征收缴费、统一待遇发放等,实现跨板块、跨业务、跨层级平台的一体化运行。
制定科学的业务标准规范和体系。制定全省性的标准体系是系统开发最基本、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主要做法:一是构建标准体系,制定全省统一标准的340 个业务事项清单和办理指南、14个一件事清单、10 个主题服务,建立业务档案一体化、业务财务档案一体化、信用管理、稽核风控、调度指挥等标准体系。二是把握统一原则,将相同的、普通的、共性的政策和业务上升为全省统一的标准规范,对各地合理的、个性化的创新给予支持和保留,对不规范的要求进行整改。三是举全系统之力,省市县共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最高峰时有1600 人参与项目建设,集中攻破平台建设中的业务技术等各类难题。
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共享体系。江苏从战略层面搭建人社核心资产数据体系。一是高标准开展数据清洗工作,按照同名、同卡、同号、同省、同库等“5 同”和同一单位名称、同一单位编码、同一信用代码的“3 同”要求,开展13 个地市5 条业务线的数据清洗工作,保障了数据的无损转换和精准迁移。二是全面建设“2+N”核心数据指标体系,对照国标和部门标准等指标体系,系统地架构、定义、增减人社一体化指标体系,以单位和人员基础信息统一管理的基础信息库,以劳动用工参保三合一、社保卡和各业务指标体系为主体,形成完整、完善、完备的核心数据指标体系。三是强力支撑大数据分析,对内支撑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和劳动关系各项业务互联互通,对外实现与公安、地税、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构成强大的大数据支撑,分别从时间、区域、资金、人员分类等多维度、多角度,实时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人社核心数据资料和决策依据。
江苏从2019 年6 月份全面启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平台就已分2 批实现在省本级、泰州、无锡、淮安、镇江等地全业务一体化切换上线,系统平稳安全高效运行,预计到2021 年10 月份,江苏将全面完成平台全省上线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社全业务省集中。
聚焦流程重构
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是人社部持续深化行风建设的重要部署和关键举措。江苏以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开发建设为抓手,聚焦聚力人社业务领域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化事项打包融合、简化业务经办流程、强化信息系统支撑,促进服务提质、增效、挖潜,有力推动行风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突出规范统一,大力推进“打包办”。江苏人社系统以业务流程梳理为抓手,通过对流程相近、材料相同、结果关联的事项进一步加强整合提炼,研究制定“招聘一件事”“企业录用职工一件事”“创业一件事”“失业一件事”等14 个面向全省的“人社服务一件事”。以“高校毕业一件事”为例,上线后高校毕业生在全省各级人社服务窗口可一次性选择办理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个人就业见习岗位申请、接收手续办理、社会保障卡申领等多项管理业务,所需材料一次提交,各项业务同步办理,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目标。
突出智能创新,积极实施“提速办”。在业务流程梳理过程中,对照部里最新要求和江苏工作实际,对高频服务事项进一步进行压时限、提效率。例如在工伤保险上,创新开展工伤保险“快速救治、快速申报、快速认定、快速康复、快速结算”惠企利民服务,企业办事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进行工伤认定申请,大幅减轻来回奔波之苦。无锡市新吴区某企业职工张先生5 月22 日在车间发生意外伤害,同事第一时间送他到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医治,让他们深感意外的是,从送医救治、工伤认定到医药费报销结束,原来至少要60 天左右,这次竟然仅用两天就全部办好。对此,张先生连连感慨:“真是太便捷、太贴心了!我出事当天就认定了工伤,单位和我都不用垫钱,工伤基金直接划卡结算。”
突出便捷高效,全面推进“简便办”。江苏人社系统同步推行综合柜员制改革,推进实施“大厅咨询引导、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限时办结送件、全程公开透明、服务优质高效”的经办模式,基本实现各项人社业务“只进一门办”和“一窗受理、一窗通办”。同时积极将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嵌入各项业务系统,加快与基层平台、银行等机构的互联互通,着力打造15 分钟人社公共服务圈。例如利用合作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开设“政务服务专窗”,将一批面广量大、风险可控的查询类业务和经办类业务分批下沉。像原来灵活就业参保人员需要在人社窗口办理参保登记手续,再到银行办理缴费手续,现在只需到银行即可实现一次性办理,从服务对象办事的角度,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