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的内涵原则结构及其效应实现
2021-04-15方小强
方小强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402)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层次变革与高职教育事业和规模的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变得复杂多元化,导致我国人力资源实际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折射出人才成长过程中对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供给的需求更具差异性。高职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专业化技术人才培育数量上的提升,更加要注重人才质量的提升。
1 高职体育有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原则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从政府层面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形成了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革热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2]。通过理论探索,查阅分析促进高职学生体能素质发展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而厘清“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的方法特点,归纳“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设计、创新练习手段和评价体系,为“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高职学生体能发展主要规律和特点,全面分析影响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因素,以此为依据实践和探寻高职体育有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原则。
1.1 强化“立德树人”目标导向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高职体育课程中与体育技能教育和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与思政课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一致。只有确立“教会、勤练、竞赛”体育教学的“圆心半径”,转化升级成为培养大学生职业体能职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才能更好地体现“立德树人”目标导向,促进高职体育教学可持续健康地发展。强化“立德树人”目标导向和根本任务的实现,既是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的起点和终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1.2 “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对接与融合原则
深化“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对接与融合,对教育而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创新有效课堂形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教学实践,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科普工作,引导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对接与融合应全面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加速推进和创造校园健康支持性环境和健康促进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营造健康的安全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自律安全的健康行为和习惯。疫情期间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线上体育课的直播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高职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借助多媒体系统的应用,促进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3 实现“终身体育”的适度延伸原则
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最好的特效药其实是源于自身的免疫能力,体育有效课堂适度的延伸,注重理论与实践、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真正体现出教育效能、培养效能和发展功能等。疫情期间,居家学生的活动半径变小了,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科学健身的积极性反而更加高涨。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线上直播课堂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也出现了不同的课堂形式。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4]。通过科学锻炼增强对复杂严峻的疫情态势和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效率和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
1.4 “教学做一体化”原则
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素养教育,强化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既是提高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个体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生存技能。梳理不同专业学生未来职业所需求的身心健康标准和职业体能,不断拓展和加速创新有效课堂教学内容资源与大学生成才的核心素质紧密衔接,更好地强化“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和效果的提升。高职体育教育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使每位学生的体质得到最佳的发展。
2 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的结构层次和维度特点
准确解读体育有效课堂促进高职学生体能素质提高的作用价值,科学总结和深化体育课堂时间的教学特点与效果,提出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与要求,探索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开展适合高职体育教学实际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体育有效课堂。注重体育有效课堂课程结构的基础性、系统性、应用性三个维度,体育有效课堂必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心肺功能作为考试内容其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3]。
2.1 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结构的基础性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学习并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有效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目标的把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实施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学过程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等功能。教师对目标的合理定位,并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课堂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构建有效体育课堂教学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教学目标应定位在个人的健康发展上,努力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起抓,五个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协调发展[5]。
2.2 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结构的系统性
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及其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结构的系统性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知行合一”过程,学会学习是学生的最高目标。有效课堂结构的系统性,一是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有效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教会学生怎么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这是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所在。二是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均等的发展机会,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逐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三是合理安排时间,每节课精益求精,尽量使教学最优化、最有效,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和实现成功的愉悦。
2.3 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结构的综合性
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结构的综合性是由许多种动静要素构成的综合体,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体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全面具体的体现。同时,基于突发疫情的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或常态化防控条件下,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功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线上线下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内涵也日益丰富和复杂。特别是居家体育课堂直播教学的过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师生教学行为标准和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线教学实践,带来了“四个变”:改变了教师的教、改变了学生的学、改变了学校的管、改变了教育的形态,进入常态化防控条件下疫情期间掀起“学习革命”将继续扎实有效地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4]。
3 高职体育有效课堂主动适应策略及其效应实现
3.1 主动适应的目的性及“立德树人”的效应实现
有效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学过程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等功能。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对目标的合理定位,并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提高课堂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构建有效体育课堂教学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教学目标应定位在一个人的健康发展上,努力做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5]。只有充分发挥高职体育教育教学专业特色与当代“课程思政”高度融合,才能确保政治方向一致性、育人方向的一致性,进而增强“课程思政”时代感和吸引力。
3.2 “阳光体育”活动中高职体育有效课堂实施策略与创新效应的实现
为了扭转我国学生部分体能素质指标多年来持续下降这一局面,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200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针对青少年体质某些指标连续下滑问题做出明确要求:“5 年内止跌回升”[6]。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和目标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有序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是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免疫力、疏导心理焦虑、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夯实“阳光体育”活动中高职体育有效课堂实施策略与创新效应的基础。教育部明确提出:学校要加强健康教育教学和实践,做好健康教育科普工作,引导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广大体育教师要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加强自身学习,创新健康教育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传播健康的理念与知识,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习惯[7]。
3.3 主动适应的社会性及“教学创新”的效应实现
高职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创新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小班化和分层分类教学,探索考核方式的改革,积极打造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促进教与学的交流互动,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本位”的课堂教学观念。在掌握知识、锻练技能和培养情感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急性超常态防控和疫情防控常态化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的主动适应及其“教学创新”的效应实现,重在小班化教学、分层分类教学加速体育有效课堂教学的重点要从传授知识向能力培养转化[8]。基于高校体育课程特质、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线上和线下两个课堂的有效对接融合与教学创新,重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感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3.4 加强学习情境设计与创新,促进高职体育有效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和效应提升
依据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为重点,加强高职体育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的整体设计与创新,进而确定学生应知应会的具体指标和标准,促进高职体育有效课堂教学创新整体水平和整体效益的同步提升。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先进经验,设计有关体育教学情境设计与创新,一是补充完善高职体育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二是有利于全面启动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创新具体方案和措施,体现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最终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提倡和加强教师之间各自课堂教学创新观点的交流,力求个人与集体的教学资源的融合与拓展,力求课堂教学创新活动与过程管理同步,主动适应社会职业结构、类型与数量转换升级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
3.5 加强课外体育作业的管理,促进教学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外体育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与任务的延伸,也是体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创新过程中,加强课外体育作业的管理,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教学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结合有氧踏板基本步法和套路学习,要求学生4~8人为一组创编1min的踏板操组合,依据音乐节奏旋律的创编原则和方法,编出不同风格的操化组合,作为一项创立能力培养的考核在体育课堂中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作品。主要创新思路是让学生在创编和表演过程中,即能领悟和加深对动作音乐的配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陶冶情操,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立德树人”有助于高职学生未来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的同步提升
基于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推进高职“双高计划”打造高水平院校和专业。高职体育有效课堂的目标导向与整体设计,必须服务于培养承担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夯实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更好地体现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助力学生获得体育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好地体现“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欣赏”融合为一体,有助于大学生未来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的同步提升。
4.2 坚持“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构建实施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有效课堂
坚持“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构建实施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有效课堂,它既是体育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又是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载体。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下体育有效课堂推广和开展,必须更好地适应高职学生身心特点和“新冠防疫”的需求。拓宽高职学生获取“依法防控、科学健身”知识的渠道,强化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养成科学健身的行为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状态都达到最佳水平
4.3 体育有效课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进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立足高等职业学校的特殊性讲求体育课堂的实效性,教师自身真正融入到“阳光体育”中,建立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基本目标的高职体育有效课堂,其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身体机能活动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不断拓展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资源,多元化多渠道助力学生在高职阶段至少熟练掌握一项体育活动和锻炼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4.4 优化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融合共享分享的有效课堂
高职体育有效课堂课程的结构的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三个维度,重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转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态度,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各种方法必须自己主动去发现。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根据学生能力,教师采取分层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人翁角色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