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发展路径探析
2021-04-15高小宇
高小宇
(晋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授信审查部,山西太原030006)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对金融企业特别是地方银行助推小微企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也曾强调,“未来银行业要继续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工作,重点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融资以及脱贫攻坚方面的融资。”[1]未来几年,以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相推进的双循环格局将进一步形成。面对新的形势,银行业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合理减费让利,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携手共渡难关、共生共荣、平衡发展的任务更为紧迫。本文以晋商银行为例,考察地方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破解困境的对策以就教于方家。
一、地方银行服务推小微企业的主要困境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全省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转型攻关期,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此经济环境之下,山西新的就业形态(如:电商、外卖、快递、网约车、互联网、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培训、在线娱乐等)逐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省共有电子商务自建网站经营户10.8万户,网约车平台公司156个。新业态的形成对银行支持服务小微企业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晋商银行作为山西最大的地方银行之一,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近年来,晋商银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扶持小微企业政策宣传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晋商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譬如《晋商银行2019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工作方案》《晋商银行应对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相关政策落实方案》《晋商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方案》《晋商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定,但这些政策规定除在行内网站上予以公示外,并未得到很好的宣传落实,基本上仅供具体业务人员案头审核、审批时所用,甚至银行内部不从事信贷业务的人员也不甚明了。政策宣传不力必然导致小微刚需客户与银行信贷业务员双方关系的严重脱节。
(二)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可操作性低
目前,晋商银行虽然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信用评级体系,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该体系确定的评级指标、业务流程大多失之空泛,对于小微企业信贷工作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大多数小微企业贷款刚需集中在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而这时企业往往面临着资金底子薄、业务规模小、经营时间短、企业信誉尚未形成等诸多困难,自身发展有一定的脆弱性。这种状况下,其信用评级体系评估难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也就难以顺利完成信贷业务流程,自然而然加大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
(三)地方银行发展的局限性影响较大
就全国而言,大多数的地方银行和晋商银行相类似是在原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传统的营业网点布局主要集中于城市中心城区。近几年晋商银行虽然在临汾、大同、长治、吕梁等区域中心城市开设了分行,但县域网点设置仍然较少,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严重不足。此外,与同业相比晋商银行科技基础较为薄弱,无论其人才储备还是技术设备利用现代科技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推进金融服务科技转型依然任重而道远。
(四)银行内部管理问责制与小微企业先天还贷信誉不足的矛盾突出
近年来为强化信贷风险控制,晋商银行制定了严格的问责制度,出台了《违规行为问责管理办法》,加强了对信贷行为的日常管控。但是,小微企业还贷信誉先天不足,银行工作人员在处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时如履薄冰顾虑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2019年晋商银行全行因为小微企业办理授信业务而被问责的人员就有5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小微企业贷款回收难所致,从整体信贷业务问责人数来看,其占比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二、破解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困境的对策分析
(一)把服务小微企业作为地方银行长远发展战略来布局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本使命。”[2]地方银行业的发展必须紧密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的大局之中。我们知道,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银行只有在对小微企业扶持成长的过程中,才会逐步增强银企之间的黏性,建立起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而地方法人银行相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大的同业银行而言,业务起步晚,资金底子薄,网点布局少,与各大中型企业关系浅,但同时也应看到自身的优势所在:相对于同业大行而言地方银行具有管理层次少、决策链条短、信息反馈灵活、人脉资源深厚的天然优势和“服务地方经济最直接、体现地方经济最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因此,服务中小微企业不仅仅是为完成银保监会“两增两控”目标任务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单纯完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政治任务,而是地方银行自身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将服务小微企业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明确的理念、良好的布局,需要可行的政策措施来贯彻落实。事实上,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并不是一个的新课题。近年来全国各地银行同业对此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政策措施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概括地讲主要有:
1.银税互动
“银税互动”是银保监会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开展的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活动。在银行和税务部门协作的框架下,银行可根据中小微企业的纳税记录信息,为诚信纳税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以解决中小微企业缺乏贷款担保的问题,同时也有效降低了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
2.投贷联动
“投贷联动”方式更多地适用于科创企业。在小微企业中,科创类企业更贴近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企业的成长性更强。但是,初创时期的科创企业大多没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而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占比较大。针对这类企业的实际情况,银行可采取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的模式,聘请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无形资产评估,实行投贷联动。为此,晋商银行于2021年3月下发了《晋商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实施细则》,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科创类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降低了银行信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银行面对科创类小微企业“不敢贷”的难题。
3.创新金融产品
不同类型小微企业应根据自身资产构成和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比如,针对部分小微企业有房产可做抵押,而房产价格又有持续走高趋势的实际,晋商银行结合企业资金需求和企业发展潜力推出了“简押快贷”金融产品。这一做法立足于区域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的实际,照顾到了企业经营者的借款意愿,简化了信贷审批流程,强化了风控措施。再如,针对在省市医保中心有一年以上记录的医保定点机构,晋商银行设计了“医保兑”金融产品,以其在医保中心的结算回款作为主要还款来源。这一做法既解决了这类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又强化了银行小微贷款风险控制,有效解决了“不敢贷”的问题。针对中标(成交)政府采购项目的小微企业,晋商银行以政府采购为平台,以中标(成交)通知书和政府采购合同为基础,设计了“政采贷”金融产品,在有效降低信贷风险的同时,及时解决了此类小微企业流动资金缺乏的问题。针对资金实力雄厚、信誉度较高核心企业推荐的上游小微企业,晋商银行以核心企业未付其应收账款为主要还款来源而设计了“核心上游信用贷款”产品。针对信誉度较高核心企业推荐的下游小微企业经销商,晋商银行设计了“核心下游信用贷款”产品,用于其向核心企业支付预付货款采购货物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这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兼顾了区域小微企业和地方银行双方的利益,在解决区域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的同时,有效地拓展了地方银行业务,促进了地方银行的发展。
(三)运用金融科技成果有效平衡小微企业金融风险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防控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小微企业数量多、经营点分散、业务模式参差不齐,因此小微金融绝对不能依赖于过去的统一标准和僵化模式。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模式首先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借助于大数据有效地转化和运用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大数据的出现可有效地综合各个方面的有效资料,帮助银行获得更多真实可靠的信息,对信贷风险做出较为精准的判断。
首先,要建立客户建档自动化引入平台,通过客户外部大数据一键获取、客户外部风险信息视图、客户关联信息知识图谱等功能,增强客户信息准确性,提高客户经理的工作效率。
其次,建立大数据风险规则模型,主动进行风险拦截或风险提示,提供客户准入安检门、贷前风险漏斗拦截;通过反欺诈模型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客户的欺诈行为,有效防止失信客户的介入。
再次,建立贷后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利用大数据动态风险分析,由系统实时智能完成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的全流程线上化管理。
最后,建立关联关系挖掘机制,由系统智能完成客户关系图谱工作。
(四)针对小微金融特点完善尽职免责制度
做小微金融成本比较高,风险也相对大,如果对小微业务人员实施同样的考核标准显然失之公允,有必要针对小微金融业务建立尽职免责制度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将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贷款容忍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譬如,晋商银行于2020年专门下发《小微授信业务尽职免责工作实施细则》,并修订了《违规行为问责管理办法》,扩大了对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从业人员尽职免责相关内容。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31日,全行根据相关问责免责办法对公司不良资产问责免责40人次,小企业不良资产问责免责就有28人次,有效地解除了小微从业人员的心理负担,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2020年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39.54亿元,比上年提高31.12%。
概括而言,尽管各地同业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实践,但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在路上。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小微金融来说,从贷款“硬担保”向“无抵押”“免担保”模式转变,将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金融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应用的推广,必将为小微金融难题的破解提供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