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广场舞的问题分析与发展建议
2021-04-15刘子栋
刘子栋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广场舞是融自娱性、健身、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的,在公共场所由多人参与的,以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为目的,非专业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活动[1]。但近来“广场舞大妈与篮球小伙争夺场地”、“露天舞场遭到高楼泼粪”、“广场舞大妈遭仿真霰弹枪爆头”等新闻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广场舞这一运动项目开始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由此,本文对城市广场舞的兴起原因、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这一群体活动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1 广场舞的兴起原因
1)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按照国际通用老龄化程度衡量标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0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量比例超过7%,即可认为该国家或地区为老龄化社会。早在1999年,我国人口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阶段。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已经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这为广场舞大妈群体出现提供了重要的成员来源。
2)城镇化带来高速人口流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旧有住民而言,他们利用广场舞这种活动来表达自己作为原住民的优越感。而对于迁入人员而言,多为农村子弟的他们远离家乡,基于同样的外来者身份认同、或者对新邻里关系的建构渴望而投身于广场舞[2]。
3)相同的集体经历。当前投身广场舞活动的参与人员多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这一代人一起经历了“独生子女政策”、上山下乡、学工学农、改革开放后的下岗潮等重大历史时期,因而具有共同的集体回忆和情感。对他们而言,广场舞已经超越了它的自然属性及其发生主钵,成为一种时代的隐喻,即个体化时代的群体性兴奋[3]。
4)广场舞本身满足了中老年人的需求。广场舞提高了参与者身心素质。作为体育运动和舞蹈的结合物,广场舞强调身体随着音乐的律动做出不同的动作,所以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广场舞参与人员会一起想办法编舞蹈动作、学习舞蹈、一起表演。所有的“一起”令他们产生一种身在集体的感觉,这种被需要和被认可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参与人员极大地幸福感。最后,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活动,为中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社会交际的机会,又能够极大地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2 广场舞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广场舞活动中的问题。广场舞活动确实对参与者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需要在广场等其他公共空间之上才能展开的活动,广场舞也频频出现了许多问题。已有研究认为,广场舞活动中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噪音导致居民和广场舞参与者对抗不断。另一类则是广场舞者为了争取跳舞场地与居民发生冲突。
2)广场舞活动中的问题原因分析。(1)公共物品的缺乏。广场舞活动中的冲突表现为广场舞参与者与不同对象之间的冲突,但是透过冲突本身,其实表现为不同权利主体在公共物品使用权上的冲突[4]。公共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公共性使得不同的主体均持有使用权,而当不同主体在同一时间选择使用同一公共物品时,公共物品又表现出在一定时间内的排他性。除此之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步扩大以及中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多,旧有城市规划建设未能预料这种未来,因而城市中没有预留出足够的中老年人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基于对利润的追求,城市规划者也倾向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人们对活动空间的需求[5]。(2)广场舞参与人员素质低,组织管理上存在缺位。除了公共物品的不足,广场舞参与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的关系。广场舞群体在使用共享资源的时候经常表现出侵犯他人权利[6]。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外部性无法内部化[7]。如广场舞曲高分贝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作息。广场舞舞队常常出现组织管理上的缺位[8]。这种管理上的缺位既表现为广场舞群体内部的管理缺位,比如人员流动较为随意、舞曲选择、场地选择、舞蹈编排都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也表现为组织外部的管理缺位,有关政府机构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未对广场舞行为提出约束,有学者称之为“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角色与职能的缺位”[9]。(3)法律法规的缺乏。法律法规缺乏也往往使得广场舞行为无法可依。基于广场舞对于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意义,国家一度大力推广,但是在广场舞噪音扰民等问题上并没有提前在法律层面上给予规定,从而表现出一方面,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对这种 冲突事件进行如何处理,出现纷争时如何协调。另一方面,也没有相应的政策规定对广场舞进行限定,对广场舞跳舞群体进行规范。
3 广场舞问题治理建议
1)转变城建规划观念,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方面,新城区规划要建立与群体特征相适应的配套设施体系和设计思想[10]。加快社区公园和室内公共空间建设。另一方面,旧城区重新规整成本高昂,所以不宜进行重新布局规划,而应该进行对现有场地的调查摸底,整合利用,完善相关的设施,如路灯、音响设施、分贝监控设施、遮阳挡雨等设施的建设等等。城市规划部门应充分考虑老百姓的需求,本着为民服务的理念,加大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管理、投入及立法,从而有效地改善人们的体育休闲环境[11]。
2)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制度建设。充分利用道德和法律两种手段,避免"以禁代罚"。政府和社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导广场舞行动朝向和谐发展,政府可以短时间内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对广场舞的发展提出建议,社区要积极协调居民和舞队成员两者关系,可以制定出广场舞的时间、具体规定,以及惩罚措施,推出预约制,大家商定规则进行定期公示总结。将扰民力图降到最低,将健民效果发挥到最高。还要加快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立法,完善社区体育公共空间管理制度。将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城市公共空间立法,使得以后不仅是广场舞,为更多形式的群众活动提供法律依据。
3)提高体育参与者素质。参与广场舞的成员基于历史原因,多数人的教育水平仅为初中学历。基于此,要发动各方力量提高广场舞参与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引导他们自主地尊重他人享受公共空间的权利,做到不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