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舟山市区机动车维修行业健康发展的思考
2021-04-15何波英
何波英
(舟山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浙江 舟山 316021)
1 市区机动车维修行业现状和运行特点
维修市场基本概况:截至2021年3月,市区共有汽车18.17万辆,机动车维修企业392家,其中一类26家,二类106家,三类207家,快修38家,摩托车维修15家;从业人员2900余人,其中工程师16人,技师160人,高级工50人,中级工900人,初级工320人;2020年全市总维修能力45万台次。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壮大,为我市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全市机动车维修市场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市场为社会解决就业岗位3000个,年产值约3.2亿元。但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四个舟山”建设的推进和后汽车市场逐步完善和发展,机动车维修市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更好地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优势和保障功能,必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管理和服务主要做法:一是按照《机动车维修企业开业条件》严把市场准入,阻止不符合资质的维修企业进入,对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有企业通过信用考核逐步得到完善,有效促进维修行业在规模和品质上的提升。二是实行原始凭证备案制度,各类制度、收费标准、服务承诺、投诉电话等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有效规范经营行为。三是鼓励有实力的一、二类维修企业发展4S、3S店,为维修企业注入新的技术力量。四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员持证上岗率,为维修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建立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救援服务覆盖市辖区(县),全天候为社会提供服务,维修行业社会效益普遍提高。六是开展快修业务,建立小修业务绿色通道,推进4S店开展快修业务,采取预约或上门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 机动车维修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维修行业规划滞后
市场结构复杂、布局不合理,局部区域维修保障能力过剩而乡镇保障能力不足,跟不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三类维修业户盲目增长,呈现多小散弱等特点,能力和布局上不合理,加之无证、超范围经营时有发生,维修行业竞争激烈。
2.2 服务水平总体不高
由于汽车行业的不断进步,对汽车在安全、环保、可靠、快速、舒适和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种类推陈出新,对汽车技术维修人才的专业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很多从业人员没有接受专业化培训,跟不上汽车业的发展,比如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就十分欠缺,高水平、高素质,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更是难求。此外,维修行业竞争激烈,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极大。人员素质不一、人才流失频繁俨然已成为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2.3 维修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鉴于收费标准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的机制,对维修行业价格有了一定约束,一些企业为了争取利润最大化,更换零件以次充好,或者铤而走险超范围经营,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且维修质量纠纷调节难度大,市场监管阻力较大。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不正当竞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无证经营时有发生,监管力量薄弱,手段有限,影响了维修行业健康发展。
3 促进维修行业健康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3.1 鼓励品牌经营,促进市场结构优化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创建、社会满意”原则,引导企业转变发展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引进技术人才,积极推进企业品牌建设,加大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行业品牌培育、发展、激励、保护的政策和机制,营造良好的品牌成长环境。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从根本上转变服务观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引导城市过剩的维修力量向力量不足地区倾斜,同时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加快推进汽车快修服务深入社区或大型居住小区,建立合理的维修服务网络,满足日常百姓生活需求。
3.2 鼓励专业化维修,提升业态发展水平
技术人才是维修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要壮大,必须要加强对技术人员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推动从业人员对汽车维修高新技术的应用,以适应汽车工业技术快速发展。行业监管部门也要积极搭建内培外送的平台,积极组织选送维修人才参加竞赛比武,以赛促提,以提促效;大力培育技能大师,帮助专业工作室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提升维修综合能力。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应用态势,应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标准规范及认证体系,加强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服务能力建设,加大维修技术储备、推广力度,加快维修网点建设,不断满足新的市场需求;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拓展特约维修服务网点。同时企业应增强人文关怀,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和密度,确保维修力量稳定。
3.3 推广绿色维修,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维修行业在大量消耗燃油能源、造成污染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基于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考虑,行业部门积极推进“绿色维修”建设,加强机动车维修排放污染防治,积极推广水性漆等行业新型环保技术与工艺,积极配合建设I/M站,在后期应逐步建立健全行业绿色汽修技术和管理体系和行业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加快行业清洁化发展。作为行业主体,维修企业理应增强绿色环保意识,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与维护(I/M)制度,加大投入,升级改造绿色维修设施设备及工艺,运用新型环保技术与工艺,促进汽车维修业与现代城市、居民社区有机融合、和谐共处;不断拓展绿色汽修作业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绿色汽修常态化、长效化。
3.4 加强行业诚信建设,营造放心维修行业
首先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资格审核,提高行业合法经营意识,再者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力度,必要时要强化联合执法,重点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占道经营等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稽查和处理,净化市场环境;联合市场、物价等部门,严厉打击乱收费和使用假冒伪劣配件、欺诈消费者的违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信誉;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落实维修企业质量信用誉考核制度。同时行业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和公告制度,督促维修企业要重视建立健全进厂、过程、竣工检验制度、合同维修和出厂合格证制度,实行阳光透明维修,以质量求效益促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维修行业作用,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和经营秩序。
总之,维修市场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主要把好资质关,同时要强基础、抓源头、严监管;行业品牌、市场竞争、供需协调等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放手让市场去完善、去解决,逐步建立门类齐全、规范经营、诚信经营、平等竞争的维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