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仪器设备规范管理的思考与探究

2021-04-15郝文静

卷宗 2021年10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一流管理制度

郝文静

(山东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山东 济南 250300)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个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实验室,而一流的实验室需要规范的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科研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也是“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经费投入与政策支持,使高校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有了跨越式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

1 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缺失、机制不健全是我国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经过高校长期的发展,科研仪器设备在全校固定资产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设备数量种类繁多,并各学科的科研仪器设备种类差别很大,不同专业使用的仪器设备价值相差巨大,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如部分文科学院中价值较低的通用设备,理工类学院中单价数百万元的专用设备。但很多高校没有根据具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而是一篇概论,缺乏人性化,难以落实。

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过于空泛,在实际管理中无法充分的实施。或者原有的管理制度滞后,没有根据高校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完善,导致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设备管理混乱。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与条件,因此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于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管理至关重要。

1.2 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

高校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方面存在重复购置的现象,最终造成设备使用率低下、经费浪费等现象。一方面,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前调研不足,缺乏明确的预见性,眼光不够长远,购置整体规划不够完善,大多数只考虑本课题组或某科研项目的需要,对后续的使用考虑欠缺,忽略了科研仪器设备未曾发挥的功能及效益。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投入尤其是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不断增加,为使用方便,课题组都希望自己的仪器设备先进、种类齐全,不愿意与他人共享或者租用设备,占有化思想比较严重。因此科研仪器设备单位化、课题组化、个人化的情况比较普遍,各单位、学科、专业之间缺乏互相沟通和共享的意识,科研仪器设备存在情况及使用情况不透明,使本可以共享使用的仪器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造成了设备资源浪费。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不仅造成了经费的浪费,也阻碍了实验室建设规模的提升。

1.3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我国高校长期发展以来,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师资队伍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2]。实验室技术人员数量有限,存在一人分管众多个科研仪器设备的现象;人员素质水平不平衡,人员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以及学校管理层对他们的工作不够重视,将实验室技术人员化为教辅人员,薪酬待遇及职称评定等方面与业务老师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各个科研教学环节中,岗位流动性大,这对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阻碍。

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仅停留在仪器设备常规使用等基础培训方面,缺乏高质量的培训,很少有外出进修的机会,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提升,但现在很多精密的贵重仪器都是从国外进口来的,这就导致了了实验技术人员现有的知识不能满足先进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与使用,贵重的精密仪器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造成资源的浪费。

1.4 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力度不足

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问题是近年来各大高校研究最多,也是较为严重的问题[3]。从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以来,各高校就大力推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制度,但从目前来看,落实程度非常低。虽然仪器设备属于高校的固定资产,但使用、维修的权利基本在各个课题组中。为了避免开放共享过程中费用管理、预约登记等麻烦,课题组的老师都不愿意共享仪器设备。这就造成了仪器设备是有某个课题组或几个老师使用,也就是“谁买谁用,谁管谁用”,导致设备使用率不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设备的价值。并且造成了实验室发展不平衡,科研进展受阻,尤其是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科研经费不足。

2 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举措

2.1 完善落实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规范管理仪器设备首先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论证、审批、采购、验收、上账、使用保养、维修、处置以及效益考核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每一环节制定相关的细则并印发相关的文件,同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大家查询并实施。制定考核办法,由校领导牵头成立考核小组,对各单位的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若存在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责令整改。同时要不断的向基层实验室人员征求意见,优化管理制度。

2.2 加强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工作

为充分利用资金,使购买的仪器设备与科研任务相适应,购买之前需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2000年,教育部就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中对贵重仪器设备的购前论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关于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均有强调。

购置前的充分论证是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首要环节[4]。高校要对购置理由、经费来源、安装场地、功能与技术参数的调研情况、校内同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效益预测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避免为了一个课题购买设备,课题结束后出现设备闲置的现象。

学校利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同类设备近三年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使用机时不达标和管理水平欠缺的学院可以暂缓购买,做到严谨全面,不浪费资金,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学校成立专门的论证小组,采用分级论证的制度,分级的标准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探索,与时俱进。另外,要对仪器设备做好考核评价,并实行相应的奖惩。

2.3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实验室,而一流的实验室需要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与之相匹配。优秀的队伍建设始于岗位设置,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岗位数量并明确职责,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能为实验技术队伍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实验技术队伍也需要一套客观、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要根据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加强人文关怀,提升职业职业认可度,增加归属感、成就感与幸福感。另外,按照岗位性质分类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选择其中优秀的人员参加高层次海外学习,了解国外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其具备国际化的视野,逐步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技术精湛的实验技术队伍。

2.4 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水平

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建设一个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的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设备名称、存放地点、收费标准、开放时间等所有的设备信息充分共享,校内外用户可通过平台查询仪器设备并预约使用。另外,学校要将仪器设备由各学院管理统一改为由学校管理,将功能相似的仪器设备进行整合,打破传统封闭实验室的管理格局,实现开放共享的新格局。

3 结束语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研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在科研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购置设备前的可行性论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仪器设备资源的开放共享,这些举措的有效实施对我国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一流管理制度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基于能力培养自制实验仪器设备
北京近4万台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