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保人员素质提升研究
2021-04-15张方毅
张方毅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扩招,我国已经具备了较大数量的大学生群体,同时各大学校都开始了对自身小区的扩充和建设。可以说,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新阶段下,我国各高校应该要积极开展对自身校园安保力量的建设,要积极保障各位教职工和学生等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杜绝校园伤害、盗窃、抢劫等恶性暴力事件的发展,维护好学校方面的秩序。就这个层面来看,各大高校应该要积极建设自身的安保人员素养,本文即以此来展开探讨。
2 目前我国高校安保人员的问题
2.1 整体素质偏低
因为很多高校的安保人员都是聘请该区域的下岗人员、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附近无职业闲散居民等人员,这些人员本身就具有专业能力差、年龄较大、责任心不强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在目前在学校安保工作中,大多数高校的安保人员都存在素养不高的问题。从学历上来看,很多安保人员的学历都在初中以下,这类安保人员的比例据统计占总安保人员的62%,其他人大多都是高中学历,而仅有极少数的安保人员受过大专及本科以上的教育。学历上的不足实际上极大的影响到了安保人员的素养,其在眼界、学习、自我提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缺失,且在学校安排的学习和培训进展缓慢、学习困难。从年龄方面看,据统计,高校内安保人员中年龄达到45岁以上的占到了总安保人员比例的83%,这也就有意味着很多人都已经步入中老年行业,其在工作中的热情必然要低于年轻人,同时由于安保工作确实比较单调和乏味,这些人在心理上也大多都有赋闲的心态,这同时也意味着责任心的缺失[1]。
2.2 队伍不稳定
所谓队伍不稳定,就是指在高校内安保队伍中大多都存在流动性强的性质,这是由于安保人员的普遍职业素养较低,其职业前景并不明亮,很多人应聘安保工作也只是为了一时的安定,在后续发展无望失去斗志或者是寻找到另外的发展机会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安保的职业,同时还存在有自身素养的限制导致很多人找不准自身职业的定位,加上在安保工作中的薪资和待遇水平都较差,所以很多人也都会辞去工作会老家发展。无论是自身发展原因、职业发展原因还是待遇薪资原因,高校安保人员的巨大流动性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安保工作的一个既定现实,对于很多人来说高校的安保工作只是一个栖息场所。实际上,队伍不稳定的情况使得高校的内部管理工作很难开展下去,而因为安保人员流动性过大的问题使得学校的环境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2.3 工作积极性不高
高校安保队伍中实际上最为常见的就是年纪大者的“休养”心态和年轻者的自卑心态。对于前者来说,其在工作中的消极和不负责实际上是必然的,其大多都是将学校安保岗位当成是自己养老或者赋闲的场所。而对于后者来说,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年轻人必须要学会奋斗,特别是在二三十岁的年纪更是要外出拼搏,从而确保自身的生活质量。而安保人员中的年轻人在选择安保这份工作的时候,面对的是具有优秀素养的大学生群体、教职工团队、硕博士研究生等高级知识分子,也见证了高校在研究、学术研究上如火如荼的气氛,其自然会对自身所处状态产生自卑感,这极大地影响到安保工作的效率。同时,安保工作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也会受到学生们的不理解,所以这也极大的影响到安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提高高校安保人员素养的基本策略
3.1 把好用人关
上述已经提到关于高校安保人员素质低的三方面原因,而为了能够避免年龄、精力和心态都无法适应安保工作的人员进入安保岗位,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安保人员的聘选工作。首先,高校必须要制定相应的保卫干部用人标准,要加强对安保人员的管理与重视,表明学校安保岗位的具体学历、年龄、经历等方面的要求。当然,高校还需要着重考虑本校的安保工作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员,该人员要具备哪方面的能力和技能等。其次就是要求高校从本校的视角出发,要留出一部分精力来完成对高校的管理工作,也需要在例会上加强对学校管理和安保的分析。当然,如果高校能够从自己的人才体系中加强安保队伍的建设是最好不过的,但是高校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待遇低、岗位福利差的的根本问题,减少人员的流动性问题[2]。
3.2 做好培训工作
在确保该人员能够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高校应该要对该人员提供在安保技能、专业知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加强保卫干部其实一直是各高校在管理上的一个缺陷,这也是导致高校安保人员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保卫干部如果能够受到进修和培训的机会,那么不仅能够提高其在工作上的质量,还能够提高其心理的自我接纳感,减少自卑感,在认为自己受到器重的背景下其将会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当然,加强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就在于高校安保队伍在年龄结构和专业知识上都较好,如果年龄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欠缺同时还缺乏责任心,那么通过培训工作无法提高其工作效率,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3]。
3.3 加强与第三方企业的合作
实际上,很多高校已经将安保工作的一部分内容交给了第三方企业来进行管理,通过与第三方企业签订合同来将一部分的管理权责交付给企业。但是目前来看,在约束和监督上,高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的保卫部门和物业公司必须要有明确的合作机制,要明确双方的权责范围。当然,因为企业和学校都具有自身的一套管理制度,并且在平时工作中联系沟通较少,所以可以抓住这一点定期来通过例会的形式达到双方的沟通。因为安保人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基本上是掌握在物业手中的,所以这也就缺乏约束机制。高校应该要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就紧紧抓牢关于管理权责的内容,要对第三方企业形成双向的约束机制,使得第三方企业能够采纳自身保卫处的建议,并有效的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4]。
3.4 适当给予高校安保人员管理执法权力
很多安保人员对于安保职业发展失去希望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日常工作由于缺乏管理权力而导致形同虚设,很多安保人员甚至因为此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要避免安保人员缺乏权力的问题,可以
从三个方面进行处理。首先就是要给予安保人员一定的管理权力,让其能够在遇到违规情况时做出管理措施。其次就是高校建立起具有完善组织架构和制度管理的高校警务室,将消防、安保、安全等人员集中起来。这些人员需要高校从自身的人才库中挑选。或者高校挑选一部分的人才,与公安部门合作,将这部分人才并入警察序列,比如说以辅警的形式来作为公安部门派驻高校的警务人员,虽然这些人的基本档案和管理、薪酬发放等都还属于学校,但是也获得了一定的管理权。第三种就是直接给校园保卫部门执法权,但是还需要国家方面的允许。
3.5 提高安保队伍的稳定性
要避免安保队伍流动性过大的问题,首先高校方面应该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难度与工作量来适当提高队伍的薪酬以及待遇,同时也对安保队伍进行文化建设,要保证安保人员在内心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其次就是要合理的设置岗位,并且加强竞争机制。因为工作时间上的特殊,很多安保人员都因为受不了长期的坚守而退出队伍,这就要求高校既能够设立静态的岗位,还需要设立流动性岗位和沟通性岗位,要合理调配安保人员。通过竞争机制,高校方面设置一定的奖励和进修机会,使得安保人员也能够具有一定的上升通道,这既满足于其个人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促进校园安保工作的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关于高校安保人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促进安保队伍建设、提高安保人员基本素养的办法。可以说,我国高校在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安保队伍的支持,这既是对校内人员的保护,也是对管理制度的贯彻,所以具体的促进措施还需要各大高校能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