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1-04-15杨淑静

卷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目标过程

杨淑静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北京 100071)

1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呈现两极化发展

优秀的教学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规定,老师们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以及应用语文,使得学生们语言积累更为丰富,加强学生们语言思维能力,将他们培养为具有语文素养的人才。然而,目前语文课程教学目标逐渐向两极化方向发展。第一,许多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仅停留于认识方面,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将学生们对字词句的积累以及语法的掌控视为教学中心,完全忽略了小学生们全方位发展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们缺乏对语文有关知识的了解,这种教学并不全面,不能实现学生们的全方位发展。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推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更为关注个人与学生们的共同进步,追求真理,以了解教学的美感。同时,新课程改革开展过程中,老师为了展现自由、个性的情感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把语文课程转变为艺术课程,一部分老师在设计课堂中融入大量学生们的才艺展示,如此不能令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得到突出。同时,部分老师将学生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理解为小组讨论学习,导致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活动的安排太过随意,忽略了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1.2 过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伴随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愈渐广泛,媒体技术在教学设计之中的应用也愈渐频繁。至今,多媒体教学已然是老师们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几乎每节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就教学。这种对媒体技术的过分应用,使得老师们忽略了对自己授课技术的提升。事实上,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重点还是老师们在课堂中的作用与价值。而目前,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舍本逐末,仅仅依靠多媒体技术完成课堂讲授,而学生们也习以为常,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们思维能力的培养。故而,在语文课堂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尺度。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问题的具体对策

2.1 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主义思想以及人文注意思想开展批判性地吸收以及舍弃,兼顾领域行为目标以及情感领域目标同时完成,使得教学目标的设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教学目标设计之中,注意重视教学目标针对标准化教学流程的重要性,更为关注教学行为的目的性,这也是其科学支持,毕竟教学活动本身便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针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例如字词句的学习能够通过该方式获取成功。但是针对学生们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还需要重视学生们学习热情、创造性的培养。而上述目标可以通过人文主要教学设计完成。由于人文主义更为侧重复杂,强调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借由两者的科学融合,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场景明确是否需要制定更为详细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以实现对教学的掌控,充分考量人情感方面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如此,学生们学习期间需要管理与指导学生们开展积极的探索。以课程《示儿》为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字词句认识等科学目标放在初读部分,优先完成科学目标,包括读准字音与节奏、了解“定”“祭”等字的写法等。之后,设计教学活动完成人文目标,包括引导学生们收集陆游的诗词,要求学生们朗读陆游的诗词,从中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感。学生们通过朗读,能够感受到陆游一生追求国家收复失地,至死不休,实现对学生们爱国情怀的培养。又如课程《有的人》,老师在教学期间,需要注意教授学生们熟读全诗,特别注意一些字,包括“摔垮”、“不朽”,同时要求学生们思考两个“有的人”分别都代表谁?这些人有哪些品质?你想当什么样的人?在引起学生们思考的同时,也回顾教材中所学内容对鲁迅的介绍,同时要求学生们回顾之前曾经学习的鲁迅的文章,如《闰土》,同时收集鲁迅的其他相关内容,包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也引导学生们积极搜索鲁迅的其他文章《狂人日记》、《论雷峰塔的倒掉》以及《孔乙己》等,通过上述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们自由分析自己眼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人,借此加深学生们对《有的人》的理解与认识。

2.2 注意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融合

不管是传统媒体,如板书,还是现代化媒体,如多媒体技术,所有媒体都有其优势,没有一种媒体适用于全部的教学环境。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固然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兼具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例如生动形象、表现力优秀、用途广泛等,同时能够通过图、文、声、像不同媒介传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但是其并非万能的,甚至不及传统教学方式。因此,老师在设计课程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融合。同样以课程《示儿》为例,老师在教授字词书写过程中,就需要设计为板书的方式,如此老师可以向学生们一笔一画演示汉字的正确书写顺序,且在讲解书写过程中加以讲解,这是多媒体技术所不具备的功能。同时,在阅读以及朗诵《示儿》过程中,可以在设计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借此烘托氛围,体现一个爱国诗人临终时的悲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又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老师可以在黑板上为学生们演示其中的生字或是生词,同时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播放杜甫相关视频,包括他的爱国情怀,对国事的关心,使得学生们了解杜甫虽然自己穷困潦倒,但依旧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进而引导学生们思考杜甫此时愉悦的心情,加深学生们对诗篇的思考与认识。不仅如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课后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搜集杜甫的其他诗句,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蜀相》以及《春望》等,然后从中寻找知名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以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等,都是讲述杜甫对国家的深切的关爱,引导学生们感受其中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是对学生们道德精神的一种洗礼。

3 结束语

如今,自己在语文教学设计依旧存在许多弊端,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持续进行完善,方能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推动学生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明确教学设计的目标,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目标过程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我们的目标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