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1-04-15侯伟李晔
侯 伟 李 晔
(大连交通技师学院,辽宁 大连 116013)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实施意见》(【2011】118号)文件要求,大连市交通口岸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向辽宁省教育厅提出申报,并获得立项批准。
按照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级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集群的示范专业”建设项目检查验收工作的各项指标,从服务专业建设出发,将提升职业技能作为突破口,以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工作重点,借助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我校较好的完成了既定任务。本项目建设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建立和完善各子项目专家库、顶层设计项目建设架构为主要目标,主要完成了校企合作项目拓展、教师生产实践基地开发、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评价体系框架的确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搭建等任务。第二阶段,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和完善为核心,对接产业集群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以任务和项目实施为基本单元,开发符合企业生产工作过程和工艺要求的课程,配套先进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入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较好地完成了本次示范专业创建的全部任务。
1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按照校企合作建设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模式及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实训基地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五方面目标要求,设置10项具体建设任务。
1)校企合作建设机制创新。(1)规范校企合作项目管理;(2)依托产业集群,建立企业校外实习基地用于学生和教师的生产实践;(3)开发运作一个校企合作项目
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对接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细化专业群以全方位适应产业群对不同技术模块人才的需求;完成对接汽车产业集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养方案。(2)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3)师资队伍建设。(1)人才引进;(2)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
4)评价模式及质量监控体系建设。(1)建立评价体系;(2)建立质量监控制度。
5)实训基地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2 建设工作机制与措施
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正确的教育理念、办学定位、管理机制和资源配置作有力保证。
1)项目建设相关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学校成立“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以项目建设申报书和任务书为依据,项目建设组对具体的建设内容、建设时间、责任人、验收要求进行细化,提出了整体推进、分阶段实施的工作要求,以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2)项目建设工作机制。选派数量适当、思想品质好、专业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本项目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保证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按照项目建设组构架,建立逐级定期检查指导的工作制度,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项目建设保障机制。配合本项目建设工作,学校先后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建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组织实施、监督验收、考核评价等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设期内,学校相继完善项目考核方式,鼓励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管理制度、机制执行到位,为项目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机制。由学校牵头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借助行业协会、校企联席会,共同从技术、资金、设备、人力资源诸方面进行沟通研讨,寻找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对接点,形成行业支柱、校企联动的建设格局,以此保障项目建设顺利高效的进行。
3 项目建设成效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打造现代汽车技术人才。在示范专业创建过程中,积极打造以生产型实训基地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校企合作项目企业培训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五进阶”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搭建精熟一技的工作领域,将职业资格、企业认证有机结合,更好服务于企业,更快成就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两年里,搭建技能大赛平台,共有1668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
2)创新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打造现代化的教师团队。示范专业建设助推了学校师资队伍的高质、快速成长,学校通过外培内训、外引内联、理实一体、双师双岗等途径创造了队伍建设的新模式。引进20名专业人才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打造专兼职一体化教学团队:4名教师在职学历提升,26名教师职业资格技能提升,完成了16名教师进行钣金、检测、营销、自动变速器、喷漆等专门化培养;选派教师参加省、市级教师培养培训项目26人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4人次;42名教师参加了企业实践,累计10080学时,12名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教学竞赛获奖,教师发表国家级论文9篇,各级各类投稿获奖论文34篇,自主编写教材7本;主创开发配套课程资源建设81个仿真教学任务。教师成长业绩突出,师资素质显著提升。
3)建设创新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切实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辐射功能,作为大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培训基地,两年间,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培训专业教师1200学时、100余人次。作为大连市人社局认定为全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普惠制培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培训基地,完成下岗再就业、退役士兵培训、大学生就业技能提升培训达到3043人次;发挥职业培训十五大基地的优势,两年间培训交通行业从业人员14万人次。
4)开拓校企合作项目,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紧跟地域经济发展趋势,学校先后与大连公交客运集团、日本丰田、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中升集团、安徽奇瑞、东风日产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校企合作单位已发展到120家以上的规模,特别是通过把企业管理与文化、岗位工作流程和标准引进课堂、融入教学实践中,把教师送到企业实习实践,把企业管理与岗位技能行家请进课堂等有效措施,使校企合作在质量与内涵上取得了新进展,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轨实现了新突破,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与信任。
4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经两年的建设期,本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伴随办学层次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现在专业教师能接触到先进职教理念的机会还较少,因此在之后的时间里,应增加教师对于专业教学理念学习的机会。近两年,专业通过人事代理、外聘兼职教师等方式引进教师。虽然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仍存在部分教师参与企业一线工作机会较少,技术掌握欠缺的情况,因此应多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到企业一线生产、管理工作中去。
2)数字化建设需跟进。本专业教学资源库还有待于完善,资源量还无法大面积涵盖教学及生产内容,还需继续开发。
3)汽车先进技术掌握滞后。由于专业未处于设计生产层面,而是在进行汽车后市场服务方面的教学培训工作,难免出现新技术无法及时掌握的状态,因此应定期派教师进驻到汽车研发单位,与之共同进行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工作,最快速度地把握市场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