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特点探析
2021-04-15王雪冰
王雪冰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网络的日益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网络社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土壤。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着高校重视度低、传统教育模式滞后、大学生鉴别力不足以及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的现实困境,要抓住网络技术的优势,不断革新当前的思政教育内容、形式和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环境,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社会与政府密切关注的事情,它对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我国先进人才的备用军是社会发展与推动技术经济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所以,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对接受状况展开深入分析,归纳其内涵,总结其特征,丰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
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 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概述
大学生网络政治思想教育是针对当今的网络环境,结合大学生的网络思想、话语、行为等特点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它是对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的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于对科学知识深入地学习,在此过程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接受牢固树立大学生自身思想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利用,同时,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加强对就业和创业的促进作用。
1.2 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具体意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兴形式,依托于网络而构建,在网络空间内进行。这种教育是面向大学生网民展开的,接受的结果是大学生网民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与道德修养,这些最终体现在其具体行为中。和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形式有所不同,但双方接收的相关内容及目的是一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构建网络思想教育体系,通过在网络平台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宣传主流思想和先进文化的目的。“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应结合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热点问题,对学生在成长成才学习生活就业交友娱乐以及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给予正面引导和帮助,在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传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引导,从而使学生通过网络就能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网络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大尝试,同时也是对网络资源和社会力量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最大范围地实现社会和谐。在对互联网的引用中,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同时,还可开展本科学习的新模式。
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浅述
网络不断助力着社会的发展前进,在现如今的网络大环境下,由于互联网的自身特性及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事物的两面性我们不可否认,互联网由于复杂的网络环境,同样的也滋生出不少负面现象,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时段,容易被一些网络上散布的消息所迷惑,难以识别信息的准确性与信息的安全可靠程度,网络分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不法分子通过散播不良的信息,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
同时,这些不良的信息长期浏览也会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模式,在日常生活中不思进取,不学习、不努力,导致思想逐渐改变,受到暴力信息的促使,大学生很容易在日常的学习交际中与同学或是朋友发生肢体冲突,整个人变得易怒,最坏的情况下还会对同学做出生命上的侵害,自知时早已后悔莫及,由于大学生的年纪已经能够具备承担法律制裁的地步,这样情况的出现不仅仅毁了孩子的一生,同时也让一个家庭遭受到重大打击。以上,都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2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2.2.1 教育思维单一封闭致使思想政治
教育创新力不足网络的全球性与开放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而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仍束缚和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这体现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习惯用封闭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与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格格不入,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看到问题的全貌,抓不住问题的要害”。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让人们看到网络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对人们单一和封闭的思维产生了巨大冲击。这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认识到,要解决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就必须深入网络,通过多角度、综合性的思维方法去研究和分析问题,树立灵活多样的思维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创新、有突破。
2.2.2 高校重视程度较低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联网时代中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立足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发展。鉴于此背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认知,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充分的了解,使其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与时俱进。然而,从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价值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在实际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由于缺乏重视,难以形成健全完善的教育体系,传统教育模式仍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此同时,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持有疑问,始终禁锢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思想里面,难以跟随时代的发展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占据课堂主体地位,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人本教育理念并未凸显,高等院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较低,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2.2.3 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师资队伍水平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然而,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整体师资水平仍有待提高。第一,网络时代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然而现实情况却难以符合要求。高等院校中有许多资深思想政治教师,他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数十年,掌握着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具有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但是这些资深教师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低,对网络平台了解甚微,更不具备运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同时许多年轻思政教师,虽然能够灵活运用网络技术手段,但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并且缺少充足的教育教学经验。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师缺少对网络法律知识的了解,在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法正确引导学生遵守网络法律,这已经成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阻碍因素。第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缺少能够灵活借助网络平台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教师,面对网络舆情危机往往束手无策。
3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改革措施分析
3.1 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
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信息化推进,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思政教育效果的消极影响因素。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借助网络的传播优势,积极宣传正能量、健康的思想动态。鉴于此,高等院校必须要加大思政信息化建设力度,帮助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走出困境,迎来改革创新发展。网络思政教育具有诸多优势,构建网络思政教育模式,能够打破时间、地域的局限性,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将诸多理论知识融入网络活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进而受到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该教育模式相比传统课堂说教效果明显。
3.2 丰富网络教学内容
从大学生网络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出多种类型的教育,如利益主导型、真理主导型、知识主导型及政治主导型等。关注大学生网民的情感,设置多种情感体验内容,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能主动投入到接受活动中。教师应抓住大学生网民的心灵特定时机而开展教育活动,在教育中做到民主与平等,充分考虑大学生网民的接受程度。做好网上心灵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网民形成接受心理。不能对所有的大学生网民都适用同样的教育要求,应做到因人而异。在教学中应从现实状况出发,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杜绝千篇一律。否则大学生网民将丧失学习兴趣,出现自动“离线”的状况;优化大学生网民所处的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予网络舆论正确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接受效果。
3.3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相结合,丰富思想教育教学内容,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尽快走进网络,让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网络热点问题案例教学分析等,使学生对于网络的虚拟性利弊两方面有一个较为清晰而准确的认知,培养学生客观的网络信息甄别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思想观念。
4 总结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也是时代的进步,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很强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通过确立大学生网络思政主体地位、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政导向功能、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师资队伍、净化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环境等途径,为网络思政教育寻求出路。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需要,树立学生典型,弘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