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知识市场带来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措施

2021-04-15张艺玄

卷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发展

张艺玄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

1 电子知识市场兴起的背景及原因

1.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随我国经济由高速转向中低速发展,经济结构转型成为主要目标。经济发展下,人民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经济充裕盈余下,教育文娱方面投入比例增多,第三产业发展势头上升,促使知识市场在近年迅速发展。

1.2 数字化经济在技术上给予支撑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电子化商务迅速发展迭代。据艾瑞咨询的调查显示[1],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知识交易形成并列于商品交易的服务业新态势,随电子商务发展,知识中介商以中间商角色,提供知识交易服务,实现盈利。

1.3 知识产权化的发展以及对个人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提升

在知识创新推动科技发展之下,知识对经济的贡献比直接提升了知识的重要程度,不论是根据微笑曲线、还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均论证了知识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主观追求意愿提升,知识需求增多,推动知识市场发展。

2 知识市场的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发展现状

知识市场的概念最早出现于Davenport & Prusak的著作中,他们用知识市场来形容知识交换与流动的现象;科斯提出知识按需购买与专业化的体制设想,最早明示了知识交易存在;[2]尤玉平认为知识贸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不同于物质流的信息流;周波构建了知识质量评价模型;葛秋萍则给出了一些制度建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分享知识更加便捷,知识市场更加普遍;[3]Natalicchioetal认为虚拟知识市场促进了潜在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资产的陈列、搜索和交易,主体包括知识、知识拥有方、知识获取方三个核心单元;[4]知识市场出现后,传统学者大多聚焦于企业内部知识管理,而基于大众的电子知识市场起步较晚并且学术界涉及相对较少,且大多学者站在单个主体角度研究,电子知识市场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意在基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理论,对比分析电子知识市场的角色分工与运营流程的理想模型,给出未来知识市场发展的实践性建议。

3 电子知识市场的具体研究

3.1 电子知识市场中分工流程研究

根据知识交易的特征以及主流理论,知识市场主要由知识供给方、知识需求方和知识本身构成。在近些年迅猛发展的电子知识市场中,广泛存在着信息量急剧增多与信息质量难以控制的矛盾、知识付费大幅增多与知识交易流程中闭环反馈不健全的矛盾、阿罗信息悖论下“知识”作为特殊商品引发的双边机会主义与制度法规和道德规范尚未完善的矛盾[3],而单一主体无法对于宏观整体知识环境做到有效控制,因此必须多方明确职责划分,共同推进电子知识市场建设。

达文波特针对知识共享建立了一个公式,即:知识共享=传送+吸收。然而知识交易中通常由知识供应方将自己头脑中内化的隐性知识通过整合归纳来外显化,由知识中介后经过电子平台销售给有知识需求的大众方,由于知识对人带来的受益过程具有长期化特征,且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难以量化,因此知识需求方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有益程度往往被忽略,导致知识中介无法及时通过用户反馈优化;其次不同主体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知识供给方对知识本体的迭代更新造成阻碍;除此之外,就知识本体而言,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呈现形式、显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个人理解能力高低与差异等因素,知识的实际价值量在随着传递过程降低,倘若在知识需求方未建立对知识的反向链接关系加以创新,那么知识的单向传递使该系统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知识总价值单向递减,这一弊端对知识平台的激励与优化制度提出了新要求。

3.2 电子知识市场基于宏观社会环境下的缺陷与建议

3.2.1 主体和职能单一化,内部流程不完善

我国知识付费行业以企业为主,知识性事业单位在传统职能与现代转型的权衡之中步伐较为缓慢,政府应着重传统图书馆转型,建设智慧图书馆,宏观参与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有效制约与规范;现存知识付费行业仍大多以销售加工过的知识为主,职能较单一,且模式各异,怎样使平台间互相学习融合发展,同时培育双边市场,在分型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之中寻找平衡点,这些也是需要考虑的。

3.2.2 知识交易尚未体系化、制度化

在定价问题与信息不对称上,往往用户在同类但不同知识平台的选择上具有惯性与依赖性,在进入某一知识平台后享受并习惯其带来的“专属”用户体验,加之知识容易形成垄断与定价难问题,政府更要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为需求者做出合适引导。对于未入门知识平台的有需求社会群体,平台方面也要加强推广,挖掘隐藏消费群体。在知识的准入门槛问题上,避免同质化问题,一些知识共享平台应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设置一些权重进行优先推送(如b站),鼓励知识创新,避免知识低效重复。最后在行业规则、法律约束与权益保障上政府也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营造和谐良好的文化环境。

3.2.3 知识质量以及安全性存在隐患

由于知识产品的特殊性,知识获取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和成本价值高,知识中介方在过滤知识时也要担负起责任,减少对于消费者成本风险。从理论上说,阿罗信息悖论是造成市场阻塞的重要原因,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则是影响其修复手段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卖方需要在权衡综合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合理并准确地决定信息披露量。此外,知识产品的特殊性使知识中介无法提供花呗等产品体验支付服务,这就对用户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及用户支付满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知识的不可逆性也使得知识付费平台的风险管控十分重要,在线知识付费系统不是单独运行的,是与用户、第三方数字支付体系、知识市场等高度融合的,其对应的数字支付体系更是如此。

4 总结与展望

基于经济发展总体态势,我国电子知识市场尚处在初步发展期,宏观环境也尚需制度建设为其提供活力与保障。总而言之,文化产业与事业的发展不可一蹴而就,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责任不容小觑,只有各方均担当好自身主体责任,营造出稳定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