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招投标工作财务监督的几点思考

2021-04-15

卷宗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财务监督投标人投标

闻 敏

(国铁物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招投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了更好地保障良好的投资环境,需要将“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贯彻到招投标市场当中。这样能够保障招投标的公平性,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腐败案件的发生。加强财务人员在招投标中的监督显得至关重要,监督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但是目前在招投标管理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招投标工作的开展。

1 招投标概述

投标报价决策本质就是根据招标工程发布的各项指标,各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较量涉及了企业的实力、资质、信誉、市场把握等因素。最重要的是各个投标公司方案的博弈。投标决策是各个投标公司针对投标项目制定的具体实施过程,这个实施过程包括了各个企业的资质证书、项目预算以及项目规定的各种指标参数。投标决策具体划分为投标阶段、中标阶段以及合同签订阶段。在制定投标决策过程当中,要重点考虑到以下的问题。第一,投标风险以及投标收益问题。第二,投标项目优化。第三,如何最大程度提高收益以及提高中标概率。加强招投标财务监督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招投标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2 招投标前财务监督-事前财务监督

1)投标项目的监督。当单位在招标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审查是否投标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项目预算和设计文档是否有效和资本预算的准确性,并验证是否有资金缺口,建设资金是否可用,资金来源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为本单位投标后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对招标项目管理机构进行监督。进行招标的管理机构应当遵循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原则。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组织机构设置是否科学,评标团队成员分工是否合理,相应的组织形式是否符合相关招标制度。需要进行全面的审查。

3)加强对投标人资格的财务审查。财务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投标项目数量、投标人利润估算和预期程度的财务评价指标,指导招投标工作。如果所设置的指标和参数不科学、不合理,就很难评估投标方的经济实力。进行科学准确的计量,会对投标结果产生负面影响。财务人员应重点分析投标单位的市场份额、经营能力、信用状况、风险评估等情况,加强投标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如果是招标方委托代理公司投标时财务人员应重点审核招标代理合同,推进财务风险口岸。选定招标代理由随机选择中介机构备选库的防止机构盲目迎合买家的无理要求的进行业务,包括委托招标代理协议、招标文件,招标的准备。文件中的各项指标要由财务人员从多个方面严格审核,不符合要求的机构应要求使用电子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招标代理工作,从而迫使委托代理机构加强对投标人的多方检查。充分了解投标人的信誉、资质、经济技术实力,反复选择投标实施方案,确保中标人有能力顺利实施项目。

3 招标财务监督-事中监督

财务人员应该注重对于投标人提交文件的审查。投标人文件能够阐述投标人的核心竞争力,在文件中包含着投标人的各种资质材料以及相关报价。很多投标人文件当中,经常出现编制资格预审文件不科学以及财务指标不合理等情况。因此,财务核查人员需要对于相关证明文件进行相应的审查。

1)审核投标人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合理。很多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往往在投标文件中提供虚假数据,相关财务报表没有真实反映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于企业相关业务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造假。因此,财务监督人员需要对于各个投标方提供的数据进行认真的核算和分析,对于投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考察,主要包括了投标人公司资产负债、企业持续经营情况,从相关数据中判断企业提供的数据是否真实客观地反应企业的实际状况。

2)投标人财务审计报告是否规范。财务人员应根据投标人审计报告中的注册资本、审计资格、执业记录、执业信誉以及本单位人员构成和规模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出具的审计报告应由两名具有相关专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签字盖章,经会计师事务所盖章后方可生效。但是,有些投标人的审计报告没有签字,或者只是由注册会计师签字或盖章。此时,财务人员应重点审查投标人的审计报告,并需要对投标人的职业道德合规性、职业工作纪律、行为准则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科学评估。

3)加强成本核算。招投标时,常常片面地将“最低价”作为中标的最高标准,有的投标单位为了能中标,不惜压低价格到成本线以下,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质量不能保证,更有甚者,施工过程中偷梁换柱,降低成本费用,损害招标方的经济利益。财务人员应对投标项目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投标底线,防止报价低于成本价中标。由于参加的投标方对投标工作采用的技术方案、项目承诺的使用寿命、专业技术有无升级和扩展、报价构成、企业税负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也不可能强求一致。因此,财务人员在报价过程中还应参与测算,不可只依据价格的高低简单地进行评判,要保证评标的公平合理,择优者中标。

4 招投标完成后的财务监督—事后财务监督

1)合同的监管。投标完成后,财务人员应参与合同的签订。合同履行过程必须要对于合同双方的相关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和规范,保障合同正常地开展。在执行合同过程中,需要对于双方责任人进行一定的教育,使得合同双方都能够按照合同的条款履行自身的责任,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进行及时处理。如果出现矛盾问题,需要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处理不了在进行法律解决。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合同变更的管理。合同在执行过程中,不可能避免地对于其中的条款进行相应的变更。但是在变更过程中需要责任双方进行同意,也就是需要双方对于变更内容进行了解,而且彼此同意之后在进行相应的变更,变更之后的内容需要双方进行签字并且加上公章之后才能够生效。但是很多情况下,合同双方对于合同相关存在着相关分歧,一些条款也不符合《经济法》《税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因此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合同的审核,对于相关合同内容进行仔细核实和认真的监督。

2)加强对招标结果的审计。为了更好地做好投标工作财务监督,还需要加强招投标事前、事中、事后财务监督的联系,切实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地不断发展,电子招投标平台不断被应用到招投标过程当中,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他们掌握专业的技术,还需要掌握相关信息处理的知识。招投标平台的建立使得财务监管工作逐渐朝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相关平台建立了企业的数据库,能够对于企业的相关资质进行更好地分析和核算,判断企业的财务数据是否和投标书中一致,这样更好地减少造价概率,保障投标工作顺利地开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招投标工作财务监督质量直接关系到招投标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加强招投标财务监督能够更好地保障投标人的合法权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招投标财务管理逐渐朝着数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监督投标人投标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浅析投标预算风险的防范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的探讨
军工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实践及探讨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学校财务监督措施
博弈论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八要”
新时期高等学校财务监督问题的思考
当前招投标环境中投标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