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斗精神纾解时代奋斗焦虑
2021-04-15郭晓冉
郭晓冉
内容提要:奋斗是马克思恩格斯实践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然而,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一些制造奋斗焦虑的负面言论,如“佛系”、“道家”文化不符合佛教道家本意,“内卷”、“躺平”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要求,“符号消费观”是对人本质的异化等。为纾解时代奋斗焦虑,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其进行批判,多渠道培育奋斗精神,以期解决滋生奋斗焦虑的现实问题。
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1)《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11/24/content_5563928.htm,最后访问时间:2021年10月11日。然而,当前我国社会有一些催生奋斗焦虑的言论,典型如“佛系”、“道家”文化、“内卷”、“躺平”、“符号消费观”等,都不同程度地消解奋斗精神。因此,应运用马克思主义批判上述言论的错误之处,多措并举弘扬奋斗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心聚力。
一、奋斗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一贯要求
(一)奋斗是马克思恩格斯实践观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实践观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康德单纯执拗于自我意识而忽略了思想的能动性,这被黑格尔斥为“无用的”、“二元论”。(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贺麟、王太庆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15、315页。黑格尔意识到了思想的能动性,但是由于其客观唯心主义,停留于概念的自我克服自我运动而丝毫不触及现实,“思维、概念……扬弃它的主观性并表示自身为客观的东西”(3)〔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贺麟、王太庆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15、315页。,更是用“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4)〔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12页、288页。,为普鲁士专制王国辩护,宣称“国家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东西”(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12页、288页。。思想具有能动性,这表现为人类根据自身目的,改变世界以满足自身需要,正如马克思指出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在对象性的东西中占有自身“本质”,满足自身各种需要。但是,思想只能作用于思想,“自我意识通过自己的外化所能设定的只是物性,即只是抽象物、抽象的物,而不是现实的物”(6)〔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23页。,物质方能作用于物质,因此,思想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借助实践活动才能发生。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实践,他们共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反对德国哲学中纯粹思辨的不良风气,如鲍威尔“自我意识”、施蒂纳“唯一者”等唯心主义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些观点是黑格尔“自我意识的哲学”的一脉相承,这些都揭示出深蕴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思想谱系:“德国哲学的历史观,在圣麦克斯这里,我们找到这种历史观的光辉范例。思辨的观念、抽象的观点变成了历史的动力,因此历史也就变成了单纯的哲学史”(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31页。。这些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精神产生物质,故单纯执拗于精神层面的批判,而丝毫不敢也不愿触及现实经济基础,德国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软弱性展露无疑。
马克思恩格斯在诸多论著中阐述了其科学实践观,较为典型的,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武器的批判”即为实践活动,特指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2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著名论断;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应通过革命斗争的方式推翻私有制枷锁,“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0、260页。。“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0、260页。,“知行合一”,“伟大的人物曾志其所行,亦曾行其所志”(11)〔德〕黑格尔:《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梁志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55页。,“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12)《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3、96页。,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皆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即立下“为人类福利而劳动”(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页。的崇高远大志向。马克思不仅从事理论研究,并且从事革命实践,是理论家与革命家的统一。“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74—575页。,恩格斯与挚友马克思一道积极投身于共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挑重担,他自述道,“现在突然要我在理论问题上代替马克思的地位去拉第一小提琴”(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19页。。列宁讲道,“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党人的顾问和领导者”。(16)《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3、96页。
(二)奋斗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奋斗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核,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奋斗、勇于奋斗的民族。古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有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都蕴含着人生应奋斗的哲理。
纵观历史,正是奋斗铸就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比如被誉为世界文明史上奇迹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秦始皇兵马俑等,都凝聚着人们的奋斗。接续奋斗下中华文明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面临诸多苦难,比如战争、自然灾害,然而,“多难兴邦”,这些都使得中华民族愈加奋发向上团结有力。正如习近平所讲:“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17)《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0-05/15/content_5511909.htm,最后访问时间:2021年10月11日。近现代,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列强入侵,中国人民英勇不屈,一大批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前仆后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内部国情以及外部威胁,中国人民战天斗地,奠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顽强奋斗,积极化解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挑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文明崛起新范式”的“中国震撼”,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18)《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共产党员网,https://www.12371.cn/2020/09/08/ART1599557266374496.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1年10月11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同样有力地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奋斗精神。
(三)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
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就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奋斗史,“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1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dukan/qu/2021-07/15/c_1127656422.htm,最后访问时间:2021年10月11日。。在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各个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先进共产党员奋斗者典型,彰显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精神。
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人民要奋斗,尤其是共产党员要做奋斗者典范和先驱。毛泽东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确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他多次强调,“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20)李洪峰:《试谈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成长》,人民网,http://dangshi.people.com.cn/nl/2016/0816/c85037-28638462.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1年10月11日。。邓小平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2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6页。江泽民指出,“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艰苦奋斗的本色。实现党的崇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不停步地前进。”(22)《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18—619页。胡锦涛重视中国精神,他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23)《胡锦涛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页。。习近平在贯通“历史-现在-未来”的历时性时间视域,尤其是在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下来诠释奋斗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不仅存在于过往,更需要在当下努力践行,未来仍需继续坚持,他多次指出,“年轻干部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2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人大网,http://www.npe.gov.cn/npc/kgfb/202103/ca272d272d5946158c6937d1bed5c13c.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1年10月11日。;“新中国的沧桑巨变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靠勤劳、智慧苦干实干奋斗出来的”(25)《为了新中国》,《求是》2019年第19期。,“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dukan/qu/2021-07/15/c_1127656422.htm,最后访问时间:2021年10月11日。。
二、当前催生奋斗焦虑的典型言论之批判
就现实而论,绝对不奋斗者即便可能存在,也毕竟是极少数极个别,因为大多数人囿于生存需要而不得不去工作、劳动,投入竞争大潮之中,(27)成庆:《“内卷化”与意义世界的重建——兼与徐英瑾教授商榷》,《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7期。犹如齐泽克所言“狗智主义”,“他们对自己的所谓作为一清二楚,但他们依旧坦然为之”(28)〔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第28页。,对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奋斗精神在内心抵触而行动上却积极遵循之。有鉴于此,我们需要从人的思想观念层面来分析抵触反抗奋斗精神的原因,这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奋斗焦虑”。何谓奋斗焦虑?这是指奋斗过、奋斗着或想奋斗的人们,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一种紧张感、不安感甚至恐惧感,奋斗焦虑中体现出明显的矛盾冲突,正是“奋斗”与“不奋斗”二者的对立冲突、犹豫不决导致了个体的焦虑心理。奋斗焦虑感持有者往往想奋斗却又对前景忧心忡忡,行动上奋斗思想上却悲观地认为一切奋斗都毫无意义,当前在滋生奋斗焦虑的言论中,尤以“佛系”、“道家”文化,“内卷”、“躺平”言论,“符号消费观”最为典型。
(一)“佛系”、“道家”文化不符合佛教道家本意
“佛系文化”是西方现代性主导下的价值虚无披着中国传统文化佛教“随缘”、道家“无为”的美丽外衣。(29)孙向晨:《警惕“佛系现象”:披着美丽东方外衣的现代性消极后果》,《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4期。当前流传的“佛系文化”、“道家文化”并不符合佛教道家本意,本质而言,“佛系”是“挂羊头卖狗肉”之举,打着传统文化幌子行曲解传统道德之实,这与马克思主义反对二手文献、尊重一手文献的实事求是精神相背离。恩格斯指出,“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这的确要容易得多”(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79页。,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布鲁诺时,指出其并未引用《神圣家族》原文,而是引用了一些二手资料即一些学者的评论,“他所有的引文都是摘自‘威斯特伐里亚汽船’上所引用的话,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引文是引自原著”(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60年,第109—110页。。
佛教随缘并非如佛系文化那般“什么都好怎样都行”消极无所作为。第一,佛教并非单纯强调“缘”,佛教也强调“因”,“因,是指主要的、根本的因素,或内部原因;缘,通常是指次要的、辅助的因素,或外部原因”(32)廖乐根:《佛教因果观与心理健康》,《宗教心理学》2018年第4期。。第二,佛教既强调因缘也主张个体积极作为,“对于已经造作的恶业(恶因)虽然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如真诚忏悔、止恶修善等积极行为来延缓和减轻果报的成熟及痛苦的程度”(33)廖乐根:《佛教因果观与心理健康》,《宗教心理学》2018年第4期。。第三,“随缘”主张内外因相互结合,让人们学会顺势而为谋取成功。正如学者指出,有人或许批评佛家的“随缘”让人变得随随便便、不思上进,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随缘的内涵,是要大家分析因缘、观察因缘,从而选择契合自己的机缘,与时俱进。(34)李四龙:《佛教在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中国宗教》2016年第1期。
道家主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化天下”,这是一种积极的和顺应、尊重规律的有为,我们应当从中汲取积极进取的成分。第一,在老子治国理政思想中,无为是最大的有为,无为是要废除不正确的有为,老子指出君王要“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不是说君王无所作为,而是要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为群众做表率,比如孝敬父母、尊重晚辈、尊重人才等,这与《中庸》所提出“絜矩之道”、“一人定国”异曲同工,表面无为实乃有为。老子指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这都传达出一种积极有为的观点,无为是对待百姓要虚静无为而不是横加干涉,要“行不言之教”,要减少对百姓不必要的干涉,对待百姓要少一些横征暴敛而要藏富于民。这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辩证原则以及从无生有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毫不作为;无为是反对那种对百姓不正确的有为,尤其是暴政,正如老子所指出,“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第二,老子并不是消极遁世,而是有着积极的入世观。老子秉持着“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混兮其若浊”、“浊以静之徐清”、“大白若辱”、“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的观点,与现实世界混为一体并积极探索改变现实问题之道,这是一种积极的入世观。
(二)“内卷”、“躺平”言论不符合唯物辩证法要求
一言以蔽之,“内卷”、“躺平”的话语逻辑即为,社会越来越内卷,因此我们就无奈躺平。这一负面言论极易削弱人们奋斗积极性,导致一些人未经奋斗业已躺平。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不躬身努力奋斗,何以先验地断言自己必定失败?还有一些人在奋斗中遇到一些挫折,就怨天尤人地将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喜欢轻言放弃,而鲜从自身找原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纵观历史上成功之人,有多少不是经历了诸多困苦磨难之后方柳暗花明苦尽甘来,先贤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言犹在耳。2015年春节期间,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的“博士返乡日记”曾在网络引发轩然大波,笔者在网上搜索了其之前所作的一些文章,比如《乡村物的败坏尚可恢复,人心坏了,要挽救回来,恐怕就难了》《〈博士返乡笔记〉作者的最后回应》《为什么我越读书越困窘?》等这些文章,虽然反映出部分社会事实,比如在受教育权实现上农村和城市居民的不平等,但也不乏一些偏激片面、过度情绪化之言辞。首先,这位博士生更多将问题归咎到了社会、他人层面,而鲜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是一种归因偏差;其次,他好像自认为低人一等,将整个农村群体都描述为一群可怜可悲的形象,这就是一种将个人经历扩大化的错误推论,也与我国乡村地区近年来发展日新月异的现状不符;最后,他过分发掘并阐述了社会阴暗面,而无视社会的积极阳光面,这是一种对社会认知的以偏概全。
“内卷”、“躺平”的错误主要有三:第一,将自身问题片面归结于外界原因,鲜有反求诸己从自身找原因,往往陷入自怨自艾、顾影自怜之境地。根据唯物辩证法,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部依据,外因只是第二因、外部条件,故“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韦纳的归因理论强调内因如自身努力程度是可控的、主导的,而外因如运气、任务难度等是不可控的、非主导的,这与唯物辩证法强调内因是主导、外因是条件有一定相似之处。第二,唯物辩证法反对孤立看待事物,而要在联系中考察事物,事物的同一性有赖于一种自为存在,即在与他物相区别中肯定自身,正如黑格尔所言“不把同一视为排除差别的同一”(35)〔德〕黑格尔:《哲学全书·第一部分·逻辑学》,梁志学译,第215页。,又如恩格斯所讲“与自身的同一……必须有与一切别的东西的差异作为补充”(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557页。,也即毛泽东所言“在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37)《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第287页。。如果说这种内卷对于每个人都存在,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那么所有人都处在内卷的“公平竞争”下,由此不同个体之间“起点相同”,对于处在内卷中的个体也无所谓内卷之说了,矛盾特殊性有赖于事物之间差异性,因此,我们要消除的不是这种竞争的激烈,而是竞争中的不公平,如一些人采取了不正当竞争方式等。第三,没有坚持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辩证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不仅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同时教育和环境恰恰由人来改变。我们不仅要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并且要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不良环境、塑造良好环境。因此,固然社会存在一些问题,但如果大家都放弃努力,那么改变环境便无望;反之,如果大家能够齐心协力,那么环境就可能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逐渐发生改变。
推究“内卷”、“躺平”言论的本质,无外乎以下逻辑理路。由于社会中巨大压力,如特别是养老、育儿、婚姻、买房等,导致个体对现状及未来充满了担忧,由于一些人的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这些人为了建立自身心理上的平衡状态,就会更多地进行外在归因,将自己的失败更多归咎于社会因素。在信息时代,可能有部分失败之人会在网络上发泄自身不满情绪以寻求心理宣泄,将自身的极端典型个案扩大化为社会普遍现象,网络中负面信息更容易传播,由此引发网民广泛共鸣。
回到逻辑起点即各种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转型期各种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可以通过弥补制度缺陷、完善制度来逐步消除。根据唯物辩证法,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由于内部矛盾存在即对立面相互斗争,任何事物都表现为“否定的否定”这一辩证发展过程,“对于现存事态,它固然包含着肯定的理解,但在这种肯定的理解中,它还包含着它的否定的理解,即现存事态必然归于消灭的理解”(38)〔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原著者第2版跋,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9—10、29、25—27、30页。,“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72年,第212页。。现实而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处在不断改革当中,比如我国在着力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如促进共同富裕、调控房价、减轻家庭教育养老负担、净化娱乐圈等。,我们需要做的绝非在问题面前止步不前,而是要共同面对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要用奋斗化解奋斗焦虑,在不懈奋斗中对未来充满信心。
(三)“符号消费观”是对人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提出“人本质的异化”这一概念,这借鉴了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中的异化论。费尔巴哈指出宗教秘密是人本质的异化,“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了的、转化成为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这就是宗教的秘密”(40)〔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荣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39页。。马克思指出工人本质的异化,工人被其对象化产品即创造商品所奴役支配:“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立”(4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48、110—112、112、126页。。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对人本质的异化是通过对人本质的贬低、倒置机制以及结构化网络缺失来实现的。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货币拜物教”的错误之处,他批判货币作为“人类外化的能力”观点,并指出,“货币作为现存的和起作用的价值概念把一切事物都混淆和替换了,所以它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混淆和替换,从而是颠倒的世界,是一切自然的性质和人的性质的混淆和替换”(42)〔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48、110—112、112、126页。。马克思进而指出,“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43)〔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48、110—112、112、126页。,可以看到马克思此时受到费尔巴哈类本质的影响,如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自然性和思想性的“类存在物”(44)〔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48、110—112、112、126页。。不过,这其中已经包蕴了马克思之后思想的“征兆”,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重要性,不能用一些外在之物如货币商品等贬低人的现实本质。后来,马克思指出人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商品拜物教”将“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居然幻想成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了”(45)〔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原著者第2版跋,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9—10、29、25—27、30页。,商品之间之所以作为等价物而互相交换,这并不是物的本性使然,而是因为物之中蕴含着抽象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致:“一般价值形态把各种现实的劳动,还原为人类劳动的共通性质,为人类劳动力的支出”,“一般等价物……的价值,必须相对表现在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体上”(46)〔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原著者第2版跋,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9—10、29、25—27、30页。。然而,“商品拜物教”却“颠倒黑白”,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看做是商品与商品之间交换关系所产生、导致和决定的:“当他们用交换做媒介,把不同的生产物看做价值,看做互相平等时,他们才把各种不同的投在生产物中的劳动,看做人类劳动,看做互相平等”。并且可以借鉴齐泽克关于“商品拜物教”的错误逻辑之揭批,缺少了对结构化网络即缺少了对关系体的分析而违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认为物的本质可以独立自存:“只有在这种关系之内,另一种商品(商品乙)才是等价物,但是表象——恋物癖所特有的颠覆效果就表现在这里——与此恰恰相反……仿佛商品乙早已自在地成了商品甲的等价物,仿佛即使在它与商品甲的关系之外,‘成为等价性物’”(47)〔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2017年,第21页。。
即便是对于当前符号消费,仍然可以遵循马克思对于“货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批判理路。“符号消费观”不仅倒置人本质与符号本质之间的关系,并且将符号认为是一种脱离关系的独立自存之物而单向决定了人本质,这在网络虚拟符号中表现得更为典型,“积极废人”、朋友圈“假精致”、“隐形贫困人口”、沉迷游戏升级打装备、疯狂打赏网络主播、“凡尔赛文学”、“……自由”等。因为网络虚拟符号更加容易获取,比如通过长时间投入、花费少量钱财以满足人们的虚荣心。人们借助消费符号来彰显自身阶层和地位,尤其是“上海名媛群”掀开了人们对“消费符号”的批判与反思。商家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目的,通过各种营销手段特别是广告将商品的象征意义过度夸大、制造符号崇拜,“消费符号”从而成为区分人们阶层、等级的标志,“消费符号”犹如汤普森所提出“转喻”,“用表示——物属性、附体或特征的词来指该物本身,虽然该词和所指内容并无必然联系”,“这是广告中常用的做法”(48)〔英〕约输·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信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年,第48页。,导致人们创造出来的消费符号反过来异化成为了一种外在于人、统治人的“神圣力量”,由此人们陷于盲目、非理性追求各种消费符号的狂热景观之中。
然而,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仅无益于人们改变自身社会关系,且反过来因行不能有所得而催生人们的奋斗焦虑、于现实奋斗无益,比如青少年沉迷网游耗费宝贵学习时间,这不利于其成长成才,还如一些人为满足虚荣心而“举债式消费”,给自己和家人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经济负担,充其本源,符号消费是商家为盈利而精心营造出的一种“幻觉”、“陷阱”,事实而论,在符号消费中消费者并未获得实质意义上的阶层上升,而只是在幻想中获得了一种虚幻的“拟态”满足,这丝毫无益于改变人的本质即现实社会关系。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靠占有一些消费符号所能轻易改变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你同人和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现”(49)〔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12页。,我们不能受“符号消费观”蛊惑而错误地“重符号轻人”、“先符号后人”,人本质决定了符号本质,先有人本质而后有符号本质,因此符号本质不能替代甚至决定人的本质,这不仅是对人本质的贬低,更不可能实现,为改变人本质,必须着力于现实世界、积极奋斗,以促进显示社会关系的改变包括促进阶层上升,而非简单获取一些消费符号,如果这些社会关系改变如此轻而易举,那么经由奋斗的成功还有何宝贵价值?
三、弘扬奋斗精神以纾解奋斗焦虑
当前虽需用奋斗精神来纾解奋斗焦虑,让崇尚奋斗、努力奋斗、奋斗幸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通过多渠道培育奋斗精神
第一,社会渠道。作为社会意识的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不同,必然具有不同的内涵。为此,我们在努力挖掘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对社会中奋斗典型的合理凝炼和有效传播。“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50)《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sw/2021-06/29/content_5621484.htm,最后访问时间:2021年10月11日。充分挖掘各个职业的先进典型,用榜样力量引领人们向榜样对标看齐,让奋斗精神成为各行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多宣传一些个体在困难条件中奋斗成长的典型事例,同时减少对一些不劳而获富二代、“锦鲤”轻松制赢人生的过度宣染以免使人们产生负面导向,觉得人生有可能轻松获取一切而不是去奋斗去体验“雨后彩虹”。
第二,家庭渠道。父母引导孩子辩证看待父母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98、43、30—34页。,父母发展对子女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先决条件。但是,辩证来看,如果父母发展不好,若能够通过自身努力亦可为自身和子女创造良好发展基础:如果父母发展较好,那么更应当理性看待,既要珍惜父母创造的良好条件,也要学习父母良好品质,依靠自身不懈奋斗获致幸福而非过度依赖父母甚至“坐吃山空”。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可依靠一时却难以依靠一世,非自己努力获得的才持久稳固、光荣可取。
第三,学校渠道。学校在培育奋斗精神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强调奋斗,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注重培育学生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他课程也要加强以形成有效“合力”,尤其是通过劳动教育,将劳动与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在培育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同时激发其奋斗精神,让学生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
(二)鉴别整饬“伪奋斗文化”
当前尤需鉴别一些无良企业所宣扬的“伪奋斗文化”,比如“难得的学习机会”、一种“奋斗者的荣耀”、一份“本不该给予的恩赐”,好像能有这样的辛苦工作,能有机会让你加班,是劳动者修来的福气。(52)廉思:《时间的暴政——移动互联时代青年劳动审视》,《中国青年研究》2021年第7期。这在当前表现为“996福报论”,是企业为自身利益考虑而不顾员工个人身心健康、未来发展而编造的一种歪曲谬论,正如《半月谈》一针见血地指出,“996与奋斗无关,与利益有关”(53)《新华社〈半月谈〉三评996:违法、过劳、伪奋斗》,凤凰网,https://tech.ifeng.com/c/7lvBUIbZcIK,最后访问时间:2021年10月11日。。现实而论,“996”违反《劳动法》,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为此需加大严格执法力度。此外,还有个别企业组织的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不仅是对员工人格的侮辱,更涉嫌侵犯员工人身权利。为从根本上整饬“伪奋斗文化”,需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引导广大企业家转变观念,即不仅关注自身盈利,也要履行社会责任,关心员工的全面发展,将其视为具有独立自由人格之个体。
(三)解决滋生奋斗焦虑的现实问题
思想问题不是单单靠消灭思想就能解决的,必须铲除滋生这些思想的现实“土壤”,方能釜底抽薪。“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98、43、30—34页。。其原因在于,人们的思想是现实生活的产物而不是相反,“生活决定意识”,“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98、43、30—34页。。
“言道德之求,不下于安存。”(《荀子·儒效》)为使民众增强对奋斗精神认同、避免受错误思想观点蛊惑,需使得民众在实践中切切实实感受到奋斗精神的优越性先进性利益一致性,为此需着力克服各种不利于奋斗的负面现实因素。“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5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1-08/17/content_5631780.htm,最后访问时间:2021年10月11日。消除各种身份歧视、非必要年龄歧视、非公平竞争等阻碍个体阶层上升的壁垒,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