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治疗仪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15赵乙萌
赵乙萌
天津市红桥区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天津 300120)
卒中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引起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1]。该病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引起偏盲、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2]。临床常采取消除脑水肿、改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卒中患者进行干预,但整体疗效欠佳[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脑功能治疗仪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65~83岁,平均(73.14±6.15)岁。观察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65~84岁,平均(73.19±6.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卒中的临床判定标准[4];(2)经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B超、血管造影、CT等检查确诊;(3)伴半身不遂、烦躁不安、言语障碍等症状;(4)有脑功能治疗仪治疗适应证;(5)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癌症的患者;(2)并发精神疾病的患者;(3)不能进行正常沟通的患者;(4)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改善脑循环药物的服药注意事项,并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功能治疗仪(北京泽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HB510B型)进行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仪器使用前: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告知脑功能治疗仪的作用原理、治疗优势、预期效果,消除其对脑功能治疗仪的陌生感。(2)仪器的具体使用:将A、B路电极置于颈后两侧凤池、乳突或太阳穴;C、D、E路电极置于阿是穴,根据个体差异调节仪器参数,通常情况下,A、B路电极输出无序波,设置低频22~56 Hz;C、D、E路输入特定脉冲调制波,设置低频0.08~66.00 Hz;2周为1个治疗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多关心患者,取得其配合,并注意动作轻柔,以免引起患者不适。(3)仪器使用后: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定期给予患者翻身按摩护理,按时改变患者体位;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其开展肢体关节的主动、被动训练及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程度为限。
两组均于干预 4周后评价疗效。
1.3 临床评价
(1)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量表最高分56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平衡能力越强。(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总分42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包括13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4分4级评分量级,最高分52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4)生命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包括总体健康(0~100分)、生理功能(0~100分)、生理职能(0~100分)、躯体疼痛(0~100分)4项,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BB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B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
2.3两组AD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ADL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卒中的发病机制与动脉硬化症、脑血栓、免疫、感染、血管内膜损伤等因素有关[5],若不及时治疗,将引发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残疾的发生风险。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起效缓慢,且对患者的不良情绪无明显改善作用,患者依从性较差,难以满足康复需求[6]。
脑功能治疗仪利用计算机信息模拟技术合成仿真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自颅外无创穿透颅骨屏障刺激小脑顶核区,以治疗卒中[7]。在此基础上配合专业的康复护理,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通过仪器治疗前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对脑功能治疗仪的认知,消除对该项治疗措施的恐惧感和紧张感;通过仪器治疗期间的相关护理,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和主动康复意识;通过仪器治疗后的康复护理,改善脑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快临床症状好转[8-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平衡能力、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脑功能治疗仪应用于卒中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平衡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