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达标理论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2021-04-15吴敏玲廖小玲蒋建福
吴敏玲 廖小玲 蒋建福
结肠镜检查是肠道疾病发现和诊断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诊断结肠肿瘤的标准和最有效的筛查工具[1]。然而,结肠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肠道清洁的效果[2]。肠道准备不充分则结肠镜视野不清,将延长结肠镜检查时间、增加患者痛苦,甚至中断结肠镜检查[3],且容易导致漏诊、误诊。临床研究[4]表明,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的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流程,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互动沟通,鼓励患者或家属参与,满足患者的需求,能够提升患者的肠道准备清洁效果,也有助于提升结肠镜检查的诊断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对结肠镜检查患者实施肠道准备,不仅提高了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增强了护士对结肠镜检查工作的执行力,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也提高了护患沟通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8月与2019年1—8月在本院消化科进行结肠镜检查的8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8月的3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8月的4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年龄18~85岁;(2)患者意识清晰,能够良好沟通;(3)可通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4)适合行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1)患者丧失认知功能、有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疾病;(2)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3)严重脑血管疾病者:(4)肠梗阻患者;(5)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83例,女性215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58.84±9.8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4例(18.59%),高中225例(56.53%),大专及以上99例(24.88%);观察组中,男性227例,女性199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59.32±10.2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4例(19.72%),高中224例(52.58%),大专及以上118例(27.70%)。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宣教方法实施肠道准备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肠道准备护理。
(1)综合评估:在患者入院进行肠镜检查前,护理人员采用观察、交流、互动等方式了解患者既往病史、排便情况、肠道准备影响因素等,进行全面评估,填写结肠镜检查患者入院评估表。接待过程中热情、真诚地与患者及家属互动沟通,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
(2)护理目标制订:针对患者综合评估结果,结合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为患者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和目标,制订计划过程中充分与患者及家属互动、沟通和协调,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以取得一致意见。
(3)护理计划实施:①基本护理:保持病室整洁、舒适,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和休息环境。②心理护理:观察患者行为,倾听患者心声,了解患者的需求,对害怕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予以引导,使其积极主动配合。③健康教育:采用新增的肠道准备健康宣教材料(饮食提示牌、发放宣传单、粘贴检查流程图和肠道清洁效果图)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镜检查相关知识,加强与患者或家属的互动,知晓患者或家属对肠镜检查的达标情况,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1.3 评价指标
1.3.1 肠道准备清洁度 将肠道准备清洁度分为4级[5]。Ⅰ级:肠道准备好,全结肠无粪渣或有较少量清澈液体,视野清晰,不影响进镜及观察;Ⅱ级:肠道准备较好,可有少量粪渣或较多清澈液体,视野尚清,不至于影响进镜观察;Ⅲ级:肠道准备欠佳,有较多粪便粘附于肠壁或有较多浑浊粪便液体,视野模糊,影响进镜观察,有经验术者勉强可进回盲部;Ⅳ级:肠道准备不佳,肠壁积满糊状便或粪水,很难进镜观察。肠道清洁合格度:Ⅰ级和Ⅱ级为合格,Ⅲ级和Ⅳ级为不合格[6]。
表1 肠道准备清洁度比较
表2 患者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3 患者肠道准备知识知晓率
1.3.2 患者肠道准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主要包括肛周不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头晕乏力等情况的发生率。
1.3.3 患者肠道准备知识知晓率 设计患者肠道准备知晓问卷,评估患者对肠道准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问卷条目共10条,每个条目10分,得分≥80分为了解,60~79分为一般了解,<60分为不了解。将了解、一般了解视为知晓,不了解视为不知晓。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肠道准备清洁度及合格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患者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41%;观察组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9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患者肠道准备知识知晓率
观察组中患者的肠道准备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1981年有学者首次提出互动达标理论,近年来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7]。互动达标理论的核心观念是基于共同目标下的人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过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以及对患者行为、反应的感知和判断,了解患者需求,鼓励患者共同参与健康行为以实现护理目标,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8]。高质量的肠道准备对临床诊断与治疗肠道疾病的有效性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9]。相关文献[10-11]表明,影响肠道清洁效果的因素主要有:(1)患者因素:肠镜检查知识知晓率、便秘史、饮食习惯、理解能力差、心理状态等。(2)护士因素:专业知识缺乏或掌握不全、健康宣教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由此可见,影响肠道清洁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采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肠道准备是有必要的。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肠道准备是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加强对患者及家属之间的互动、沟通,对肠道准备健康宣教规范实施,产生出更有价值的结果。
3.1 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肠道准备有效提高肠道准备清洁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肠道准备清洁度的关键因素在于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至关重要[12]。本研究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肠道准备,改变了传统健康宣教的形式,而是提倡与患者互动交流,进行更大程度地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表1和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及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肠道准备提高患者肠道准备知识知晓率
有效的健康宣教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对实现充分的肠道准备具有重要意义[13]。多项研究[14-15]表明,检查前有效的健康宣教不仅能提高肠道准备合格率和患者依从性,有助于结肠镜的视野清晰,还可提高异常病变的发现率以及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漏诊、误诊率。在实施互动达标理论前,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常常欠全面,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互动不足,患者的肠道准备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依从性差。在正确执行医嘱的基础下,采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肠道准备,主动告知患者肠镜检查的相关知识并与其互动,鼓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环节中,使得肠镜检查准备工作更加全面化、具体化、细节化,提高患者肠道知识知晓率。表3显示,观察组患者肠道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肠道准备知识知晓率得到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实施肠道准备,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肠道准备清洁度及合格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肠道知识知晓率,还能增强护士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执行力,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临床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