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2021-04-15谢良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依帕司半胱氨酸传导

谢良波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极大改变,快餐、油炸食品等热量过高的食物逐渐兴起,加之人们愈发不注重锻炼,导致其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从而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并向年轻化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一旦患有糖尿病就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典型症状是感觉缺失,肢体麻木、疼痛等,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残疾,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3-4]。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探讨甲钴胺联用依帕司他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5例。参照组男患者40例,女患者5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4.3±1.5)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6±1.4)年。试验组男患者39例,女患者6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4.2±1.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5±1.3)年。两组患者病程等各项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都具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病症,且慢性神经病变。(2)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性功能障碍。

排除标准:(1)患者精神类疾病或痴呆症,无法正常与人沟通和交流。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给患者注射胰岛素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另外通过抗氧化、扩血管改善循环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同时参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试验组采用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治疗。两种药物分别产自:依帕司他(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效公司,19071001,药品规格:50 mg×20 s),餐前口服,50 mg/次,每日3次;甲钴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1711033,药品规格:0.5 mg×20片],餐前口服,0.5mg/次,每日3次。

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2)观察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主要采用神经肌电图仪对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测量,其中包括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以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越快,证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越少。

1.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例(%)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m/s, x- ±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水平(μmol/L, x- ±s)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

试验组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快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2.2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并无明确的发病机制,经临床研究表明主要是由患者体内糖代谢出现紊乱,且血管出现损伤从而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出现障碍[5]。典型症状有四肢麻木、感觉障碍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者截肢的风险,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且此种病症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目前临床并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特效药,一旦此类疾病达至中晚期,则具有不可逆性,只能通过胰岛素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控制[6-7]。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传统药物有甲钴胺,该药物属于内源性的辅酶B12,是微生物的衍生物,适用于处于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期间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甲基转移过程中,通过影响蛋白质、卵磷脂的合成,从而修复患者损伤的神经区域[8-9]。与此同时,甲钴胺还可促进患者的脂肪代谢、加快神经元的传导速度,促进轴突再生,从而有效抑制神经退变,但是患者需长期用药,见效减慢,长此以往患者易产生抗药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方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11]。其中比较常见的联用药物有依帕司他,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和中性粒细胞的功效,可减少山梨醇的生成,从而减少对神经细胞的不利影响,改善患者的神经反射速度,有效控制病情。两种联合使用,可发挥两种药物的治疗优势,在加快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同时,还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折磨,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等优势,可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促进患者身体的有效恢复,减少活性氧堆积,提高治疗效果,此种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较高,值得推广[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1.19±7.57)μmol/L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运动传导速度快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应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方式优于单独甲钴胺治疗,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猜你喜欢

依帕司半胱氨酸传导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西地那非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