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基于各高校官网公开数据的统计分析

2021-04-15静,张

成人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非学历终身教育数量

王 静,张 震

(北方工业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144)

一、问题的提出

“终身教育之父”朗格朗[1]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认为教育必须被看作是贯穿人的一生和人的发展每个阶段的持续过程。朗格朗基于第三次产业革命大发展的契机,通过组织职工教育中心和公民服务组织等机构,打破传统教育必须在学校完成的常规,将成人教育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这一理念付诸实践。这可以认为是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早期雏形,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只有学校才是教育”的旧观念,将成人教育从单一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站在全新的高度为成人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适应了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诉求。

终身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持久的动力。2019年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明确地将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作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十项重要任务之一。继续教育对推动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当前国家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受知识更新迭代快、知识储备模式变化等大环境的驱动,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成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有效整合社会的强大助力,实现个人人生价值。[3]高校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纵向联结和横向统筹的关键一环,也需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事业。[4]

全国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在近三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为了更好地了解全国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情况,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各高校近三年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并加以统计分析,剖析全国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现状,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学历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人才再造的作用不可小觑。非学历教育由于其专业实践性强且时间设置灵活,可以科学地调整培训时间,最大化提升培训效果和质量,使培训工作可以为行业人员自身成长助力。

在中国知网上以“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为主题搜索2017—2019年的期刊文献,共有35篇,这些文献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非学历教育内容出发的研究

王慧芳[5]认为,国外对于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国内情况差不多,也属于非学历教育,如会计、医生、工程师、律师等职业的专业人员都会把培训作为进一步发展自己职业能力的必经之路。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中最受欢迎的是高管培训项目,并且在国内很多高校中也有类似高端培训。培训基本都是短期课程,形式多样,时间场地灵活,课程具有针对性,讲师多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管,不仅对培训品牌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同时也为培训质量提供了保障。

2.关于终身教育当前面临的困境研究

胡莉彬、贾旻[6]基于供给和需求对立统一的关系出发,认为在继续教育大环境下,非学历教育的提升功能偏弱,市场需求不强,服务社会意识不高,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终身学习对于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更新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管理、规划教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王凡[7]认为开放型不够,协调性不够,应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使高校能够开展更多形式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其他各式各类教育。丁莉婷[8]认为,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为国家和社会都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张青瑞[9]认为,终身教育背景下我国成人教育存在着观念落后、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定位不明、难以突出成人教育特色,质量堪忧、难以实现社会效益,缺乏立法、难以凸显其地位等问题。

3.关于终身教育的立法思考

目前,我国终身教育立法需求非常迫切,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开展终身教育立法实践。冯鸿滔[10]认为,我国地方终身教育立法大致分为初步尝试阶段(1989—2002年)、集中实践阶段(2003—2014年)和反思探索阶段(2015 年至今)。目前,和终身教育相关的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学前教育等都有立法的需求。

4.基于定量分析的调查研究

邓燊、顾巍、王福胜[11]将视角聚焦于上海市普通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高校中非学历教育激烈竞争的原因,对于非学历教育的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自身品牌的塑造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进行了深度探讨。张梅琳[12]通过文献数量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101篇研究样本,从文献发表的时间与数量、来源与类型、研究主体及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研究现状,掌握其研究重点和面临的核心问题。

已有的研究大多注重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情况的思辨研究,量化研究总体量小,视角较窄,还没有基于全样本的全网络的调查研究。因此,本研究着重剖析我国近三年来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各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期望为全国非学历继续教育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为非学历教育的深度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研究方法采用量化研究的范式,逐一访问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站,统计2017—2019年学校开展培训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数量进行分析,去了解全国范围内各个本科院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研究对象明确为普通本科院校,选取标准以教育部高校和各个省教育厅网站的高校链接为准。除港澳台地区以外,其他31个省份所有高校都统计在内,最后共有922所高校进入分析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各省高校数量一览表

研究过程K 数据的收集整理主要通过教育部和各个省教育厅网站提供的本地高校链接直接进入各个高校的官网,然后找到继续教育网站,从网站上直接查找有关非学历教育的培训相关介绍,通过码表完成数据记录过程。码表模板如下:

表2 数据收集信息码表

三、全国普通高校近三年培训项目总体情况

从740所高校有效网站中统计的数据看,全国各高校在2017年共开展3 136项培训项目,2018年开展4 233项培训项目,2019年开展6 522项培训项目,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两年内平均增速达到44.53%。以省为统计单位,各个省的培训项目数量合计如图1。

由图1可以看出,2017—2019年全国(除港澳台及西藏)各省份培训数量都在稳步上升,其中,北京市的培训数量独占鳌头,2019年培训数量达到1 204个,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培训数量上千的城市。北京市将其首都的服务功能优势在非学历教育培训上发挥了出来,不管是机遇还是资源,都领先于其他省市。培训数量的增多说明社会及市场对于培训的需求在日益增加,政府、企业、人才都需要进一步更新知识储备和提高自身素质。所有省市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是越来越大,但不能只追求于数量,还要保证质量。应依托于自身高校的优势,承办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培训,将资源利用合理化,才是非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方式。

因为西藏的数据为零,作为极端值去掉后,进行了平均值的统计分析,得到结果:30个省份2017年平均培训项目101项、2018年平均培训项目138项、2019年平均培训项目210项、2017年至2019年平均培训项目154.3项,连续三年的年增长率平均是44.53%。下表列出了三年内平均培训项目大于均值且增速大于平均增速的省份。

表3 2017—2019年全国(除港澳台)及个别省(市)本科高校培训数量统计表

这七个省(市)分别为:黑龙江省(52.64%)、四川省(111.15%)、山东省(59.17%)、广东省(53.06%)、福建省(92.97%)、北京市(62.08%)、贵州省(46.49%)。这七个省(市)在全国(除港澳台)范围内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开展情况(从数字上看)比较领先,其中以北京市为代表,不仅培训数量多,且增速较快。其优势在于自我定位高、培训资源广阔、服务社会意识强、非学历继续教育体完善、具备专业的人才队伍等。

四、近三年各省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发展特点

将近三年全国非学历教育项目的数量平均值N=154.3和各个省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P=44.53%作为两个维度,使用可视化工具Tableau绘制散点图,得出5个类型,分别是领军型()、平稳型()、奋起型()、滞后型()和中间型()五类,具体如图2。

按照两个维度进行四象限划分,应该只有四种类型分类。但是在数据具体分析中,发现上海离中心点非常接近,它的项目数量和年增长速度都与平均值非常接近,但又不适合归入四种类型。因此,将上海市单独归为一类,即中间型。

最后,利用可视化工具Tableau,将各个省的分类在全国地图上加以标注,可以更加明晰地看到各个省的发展特点。

1.领军型

在此分类中,包含了北京、黑龙江、山东、四川、贵州、广东、福建7个省(市),发展趋势和增速特征具体情况如下图。

由图4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2019年度的培训发展势头更为迅猛,远远高于平均水平。7个省(市)中,北京市的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其在2017—2019三年内的培训数量均远超全国(除港澳台)的平均水平。北京具有首都地缘优势,市场资源广阔、师资队伍成熟、开展培训项目经验丰富,引领着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同时,它的发展速度超过60%,说明高校整体对非学历继续教育非常重视,并且在不断开拓新的培训项目。

年增长率方面,四川和福建增速较快,尤其是四川增速超过一倍。这两个省份一个在西南地区,一个东南地区;一个是内陆地区,一个是沿海地区。两省之间虽然有比较大的地缘差距,但是都在积极谋划,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筹措各种可能,大力发展非学历培训教育。

2.平稳型

此类型中,包含了重庆、湖北、江苏、广西、陕西五省(市),发展趋势和增速特征如下图。

此类型的省(市)非学历教育比较稳定地保持高位运行,都有一定的体量,如广西在2017年的培训数量就已经达到了245个,超过了全国(除港澳台)2019年的平均培训数量。广西在培训数量上早就已经超过了全国(除港澳台)的平均水平,说明广西本科高校对于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早就已经开始重视并且开始积极承办。虽然这几个省(市)的发展增速的趋势相对较缓,都低于平均水平,但由于基数较大,增速不高也代表了较大的数字增幅,即仍然处于发展期。对于基础较好的省份来说,也给其省内本科高校整合社会资源、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培训项目创新带来了挑战。

3.中间型

在此分类中,仅包含了上海,发展趋势和增速特征如下图。

上海近三年开展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接近平均水平,说明其具有良好的非学历教育发展基础。上海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的经济中心,坐拥37所高校,其中4所985高校是教育大省,不仅拥有非常强的地缘优势,也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4.奋起型

在此分类中,包含了天津、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海南、青海和新疆9省,发展趋势和增速特征如下图。

这9个省(市)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都低于平均值,有的省可以说是零起步,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2019年的培训项目都是个位数。但在自身基础薄弱的基础之上,这些省有着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培训项目连年翻番。总体来看,这个类型的省份虽然自身基础薄弱,但有着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这些培训项目数量少但增速快的高校将面对拓展新的市场资源、扩大培训规模的挑战。

5.滞后型

在此分类中,包含了辽宁、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湖南、吉林和云南8个省份,发展趋势和增速特征如下图。

这8个省份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都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河北省在2019年还有明显的下降。从增长率来看,各个省份也有一定比例的增长,但是增长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省份的非学历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但需要借鉴其他省份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的发展经验。因地制宜,打造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培训项目。

五、结论和思考

1.全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全国各所本科高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非学历继续教育整体呈现积极向上发展之势。按照数量多少和增量多少两个维度对各个省份的培训项目进行分类发现,不同类型里面所包含的省份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从图3的地域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全国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大的增长趋势之下,有着各自的特点,各个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幅员辽阔,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空间巨大,需要深度挖掘,特色化发展,这就要求做好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本地化工作,每个省要尽最大可能整合本省的资源优势,将地域特征和省内集群优势充分发挥,开拓自身视野,减少发展弯路。同时,高校在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多、增速快,应深度把控“质”和“量”之间的关系,以“质”为主、以“量”为辅开展培训项目是非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非学历继续教育要注重“质”与“量”兼顾。

2.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优势

终身教育强调“人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尤其重视离开校园后围绕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开展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大学是最新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有着明显的知识优势,技能职业人才对于新知识、新理论有所需求,高等教育学校可以借助自身的知识优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其次,大学的文化氛围优势可以为学员提供价值观、人格与责任感等个体职业能力发展的素质培养通道。正如邱磊[13]所说,文化涵养要到高校环境中去提升,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大有用武之地。

3.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对于学校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方面,高校的知识和文化环境可以给非学历继续教育提供强大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对高校自身发展又有一定的反哺作用,可为高校自身的发展带来契机。

汤丹阳[14]等人认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对于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以及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高校自身人才的培养,还是非学历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最终的目的都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完善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非学历教育可以通过短平快的方式和社会发展快速链接,这个快速链接的过程会把社会的需求带入到高校中,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推力。非学历继续教育还可以通过广泛的社会接触为学科行业拓展平台,促进学校自身发展。

本研究的数据都是来自于网络上公开的信息,虽然网络时代各个高校以及各个高校各部门都非常重视各自官网的建设,但是不排除有些院校做了很多的非学历教育相关工作,但是没有在网站上及时更新,因此可能造成本研究收集数据有所缺失,未来研究中对于缺失数据的院校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追踪。

猜你喜欢

非学历终身教育数量
RCEP对我国非学历教育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统一数量再比较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试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甬台高校学生交流(非学历生)的实践与发展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