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微电影发展策略探究

2021-04-15蒋代晋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摘要:文章梳理微电影的起源、发展与运行机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典型微电影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美国本土微电影文化和创作特色,并基于此分析中国与美国微电影创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中国微电影发展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有利于中国微电影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微电影;发展策略;美国特色;中美差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2-0218-03

一、前言

在现代社会如此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快餐文化”虽然被众多专家学者嫌弃没有营养价值,但不可否认其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时代,微电影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很多电影初学者由于资金、人员不足,会以拍摄微电影的方式来锻炼技能、展现能力。微电影的“微”特性使其不仅成为一种大众休闲娱乐的方式,更成为广告商家的营销手段[1]。但客观地说,我国微电影发展史并不算长,其发端于微博、视频网站等社交网络平台,直至手机移动网络终端广泛覆盖后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2]。并且,相比国内微电影自由的发展环境,国外微电影则得益于相关政策和优势环境,拥有更灵活的发展空间。

美国的微电影发展有值得借鉴的方面,其打造的Facebook、YouTube等网络社交平台,为微电影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丰沃“土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典型微电影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美国本土微电影文化和创作特色,以期为我国微电影产业提供发展思路和参考建议。

二、微电影的概念与发展

(一)微电影的界定与理解

微电影具有时代性,带有时代潮流的标签,它是伴随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和网络自媒体技术的发展诞生的一种新型艺术表达形式,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3]。

从严格意义上讲,微电影的制作模式脱胎于传统的银幕电影,但又与传统电影有明显区别。微电影具备银幕电影所具备的重要要素,即故事表达的完整性。微电影虽“微”,但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一应俱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除此之外,拍摄一部微电影同样需要摄像机、具体的生活场景、服装道具等影视表演所必需的器材道具,需要具备导演、演员、编剧、剧务等为作品圆满创作而专门设立的工作人员或部门,人数不多但配备齐全。

纵观目前的微电影作品,大部分出自热爱电影创作的非专业人士之手。这些人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预算不足、经费有限等难题,因此其搭建的故事场景相对简单,通常一处主要场地就是整部剧的故事场景,表现空间狭小。

而且,微电影的播放时长相对较短,通常一个故事在8~15分钟内就能讲完,因此制作周期不长,最短的甚至可以在一天内完成[3]。

(二)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在早期网络视频网站兴起时,网民可以在视频网站注册会员,上传自己认为比较搞笑或有深度的视频短片与其他网民分享交流。视频短片可以是截取的电影片段,也可以是原创内容,但那时的名称还不叫微电影,被称为网络短片或者网络短视频[4]。

比如,2005年底胡戈从电影《无极》中截取电影片段重新剪辑成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创作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主题,与原著故事情节并无太大联系[4]。虽然这是用电影中的截取片段合成的视频,但从中也可看出网民的创作心理需求和网民对这种自行上传视频的高认同度。

2010年12月27日,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视频短片横空出世,它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的中国首部真正称得上微电影的作品。这部作品是百年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与华人影坛某巨星携手打造的一部名为《一触即发》的微电影作品,该片宣传语直接号称,该作品是中国首部微电影[5]。该片符合微电影的“四微”要素——微播出平台、微规模投资、微周期制作、微时间放映。影片虽只有短短90秒,故事情节却丝丝相扣,人物形象鲜明[5]。

现阶段,微电影发展不似几年前迅猛,并且创作群体越来越偏向青少年。不过,微电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并没有太大改变,其播放平台仍以视频网站、微博等微平台为主。

微电影虽没有进入电影院在大银幕上播放,但有些电视台专门给一些有特色的、优秀的微电影开辟了播放栏目,如“爱拍电影”“华夏微电影”“幸福微剧场”等,并且不少视频网站还会举办相关比赛,通过明确的主题和丰厚的奖励吸引众多微电影创作者参赛,如中韩微电影节等。

种种活动为众多微电影爱好者提供了表现机会,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和热情,使每一年都会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微电影作品[6]。

三、美国微电影发展概况

(一)美国微电影的起源与演变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很多热爱电影的青年群体或店主想要靠自己拍摄的低成本电影吸引顾客,所以他们所拍摄的短视频大多是在地下室、咖啡厅、啤酒屋等休闲场所放映,影片供小范围人群欣赏,这算得上是微电影的雏形[7]。

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社交网站的建立,为美国微电影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网络微平台逐渐受到重视与发展。微电影不再是简单的短片,它依托网络媒介和摄像技术发展而迅猛发展,逐渐拥有固定的播放平台,吸引了大批影视创作爱好者。

(二)美国微电影发展现状与趋势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美国微电影的创作思路与拍摄技术已颇具规模,走向产业化。除因个人喜好拍摄微电影上传至互联网免费共享的网民外,公益组织和广告公司成为占比较高的微电影创作者。

此外,微电影也会出现在美国的一些重大电影颁奖典礼中,如奥斯卡中的最佳真人短片、最佳动画短片和最佳紀录短片,都是一年中被评选出来的优秀微电影作品[7]。

四、美国微电影的类别

(一)搞笑微电影

搞笑主题类型的微电影是微电影主题中最常见的一类,因搞笑的内容与放松的特色深受观众喜爱,传播热度较高。

在美国微电影中,美式幽默贯穿其中,美式幽默常以动画形式表达欢乐,如《KIWI》系列短剧,该系列微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只拟人化的无翼鸟(KIWI),其可爱的卡通形象在北美地区非常受欢迎,深得各年龄层次受众的喜爱;再如皮克斯导演动画师马克·沃尔什(Mark Walsh)执导的《派对恐龙》(Partysaurus Rex),该片自2011年上映以来备受好评,全片虽时长仅6分多钟,但凭借诙谐幽默的话语和卡通形象已足够让人印象深刻。

微电影的幽默不仅可以体现在形象与言语上,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是幽默的常见表达方式。比如,美国微电影的导演编剧会利用多种看似正常的巧合来表现祸不单行,会在影片结尾来个大反转,给主人公带来好运。如此轻松的剧情、美满的结局,总会让观众会心一笑。

(二)惊悚微电影

从前,美国惊悚电影由于表达手法血腥,受众面狭窄。但近几年,东方惊悚电影善于捕捉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心理的营造手法渐渐被欧美电影所运用,美国惊悚微电影的表达手法开始逐渐将血腥与神秘相结合,让情节节奏更加紧凑。

以2012年上映的美国微电影《求生之路》为例,该片是由专业军模生产商Airsoft GI联合非商业的专业制片团队Northern Five Entertainment制作,以《生存之旅》为主线,讲述对战僵尸群的故事。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内容紧凑,情节扣人心弦,每一帧都让观众绷紧了神经。

可见,低成本的微电影,需要导演善于利用场景光线和背景音乐来营造气氛,如此才能更抓眼球。

(三)科幻微电影

影视创作需要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在微电影的剧本创作上。而拍摄科幻微电影最需要的就是创意,科幻电影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天马行空地想象任何故事情节,利用最简单的电脑合成技术、剪辑技术,配合影片情节,表达创作者心中所想。比如,《三体·黑暗森林》就是一部典型的低成本科幻微电影,它的播放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引起轰动。

此外,美国科幻微电影有时会利用小成本讲述一些很有趣的科幻小故事,如2013年上映的《一个男孩和他的原子》(A Boy And His Atom),全片仅1分34秒,讲述了一个原子和一个小男孩一见如故的故事,情节连贯自然且充满科幻感。这说明创意很重要,只要影片有深意,表达清晰,就能收获大批观众。

五、中国微电影的发展策略

(一)中美微电影的对比

通过整理分析文献资料以及观看中美两国具有历史开创性的微电影作品后,发现中美两国微电影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具有相似之处。

比如,中美两国的微电影都具有草根性,微电影创作之初都依靠社交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而得到大众认可,且都涉及微电影商业化的问题。这说明即便中美两国有着诸多不同的人文历史文化和社会习惯,但只要是伴随并依托互联网而生的新事物都会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同样,由于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习惯的差异,两国的微电影作品也存在诸多不同。假如将美国的微电影作品比作一名成熟稳重的中年绅士,中国的微电影作品则是一名充满活力的青春少年。

美国社会的开放风气和创新意识让不少微电影作品具有生活深度,无论是拍摄真人微电影还是动画微电影,因成本低创造不出过于华丽和炫目的场景,但饱满的剧情和演员的真情演绎会让观众忘却场景的瑕疵,即便是商业化的微电影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反观中国微电影,尽管有不少专业导演或电影爱好者用心经营,很多作品让人感到温馨振奋,但也有部分作品略显单薄,要么影片剪辑粗劣,要么剧情混乱毫无逻辑,毫无深意可言。

(二)中国微电影的发展建议

首先,微电影创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可以模仿好的导演的拍摄手法,训练自己对微电影独特的解读眼光,但模仿并不是赤裸裸地抄袭,而是学习和借鉴。

同时,要多关注其他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平时多翻阅与电影相关的书籍,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

其次,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一味模仿,要具有创新思路,并用通俗的方式进行表达。这就要求微电影创作者多观察社会百态,多体验生活,只有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生活并超脱于社会和生活,才能拍摄出具有深刻立意、让人观看后回味无穷的微电影。

比如,可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背景,选择能够拍摄成微电影的好故事。

最后,政府可予以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创作微电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但目前,微电影的创作资金大部分靠团队自己筹集,制作费无形中限制了微电影的创作。由于经费有限,微电影作品质量难免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劝导微电影摄制团队量力而行,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题材,切勿好高骛远;如果接受品牌植入、视频网站贴片广告的赞助,微电影中广告出现的“量”也要把握好,避免过于商业化。不过,这些做法都治标不治本。中国微电影要发展,还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扶持。

在一些国家,就有专门的创作基金为年轻导演和无名电影从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使其在拍片时能够免除部分后顾之忧。

以电影起源地法国为例,早在1959年便通过了《电影资助法》,规定在法国售出的每张电影票都须缴纳10.72%的基金,由国家电影中心(CNC)统一再分配给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让电影观众在看电影的同时无形资助那些资金匮乏的创作者。不仅如此,CNC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助计划以供电影新人申请。在法国,不仅是普通网民和广告商喜欢拍摄微电影,连大牌明星也会以参演中小成本电影为荣,并不会因“微”而忽视这一领域。

六、结语

对比中美微电影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微电影的优势和不足。中国微电影要想长足发展,不仅需要微电影创作者提高专业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同时也需要政策与资金扶持。

总之,微电影的创作与发展离不开微电影创作者的努力与坚持,但也需要社交网络播放平台及政府等多方共同助力,用心用情才能制作更多好作品以飨观众。

参考文献:

[1] 王安权,汪庆华.微电影定义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3(23):63-64.

[2] 杨梦歌.微电影发展初探[J].新闻世界,2015(3):131-132.

[3] 侯光明.论中国微电影大时代的到来及其发展路径[J].当代电影,2013(11):102-105.

[4] 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4):2.

[5] 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7):75-77.

[6] 孟志军.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J].新闻界,2011(8):99-101.

[7] 李简瑷.微电影的特殊美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7-51.

作者簡介 蒋代晋,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电影理论、新媒体营销。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下的景区发展策略可行性分析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广发银行信用卡发展策略研究
试论市场经济发展下公路经济的长远发展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