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04-14刘馨宇
刘馨宇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当中,数学阅读能力是重要的能力类型,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就提升小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本;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数学阅读是学生数学语言掌握的前提,也是顺利开展相关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良好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自学能力与交流能力。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即需要能够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形成重视,通过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二、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该阶段当中,教师需要能够通过文字、图标与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对阅读材料形成兴趣。如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长度单位形成理解、并能够以规范的方式进行使用,教师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则数学日记,使其在阅读当中寻找错误:“某天早上,小明在30厘米的床上醒来,使用10米长的牙刷刷牙,走了300毫米的道路,来到40分米的椅子上吃早餐。”通过对该材料的阅读与纠错,则能够使学生在阅读当中形成兴趣,在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使其更好地掌握长度相关知识。
而在以该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教育后,学生的关注点已经实现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探索当中。在选择阅读资料时,需要对具有较强思考性、探索意味的内容进行选择,同时以数学化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呈现。如在四则运算知识教学的当中,教师则可以将纪晓岚的对联“花甲重逢,又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引入到其中,要求学生能够以此为基础列出综合算式,并以此实现四则运算概念的引入。在该对联当中,其中的很多词汇具有特殊的含义,要想对其进行较好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同时以數学的方式进行表达。可以说,该题目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其对数学课程所具有的人文意境进行有效的感悟。
三、 培养阅读习惯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则需要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选择时机进行培养。
(一)课前阅读
在数学课程学习当中,课前预习十分关键,在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今数学微课资源不断增加、相关学习辅助App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也将帮助学生在原有纸质材料为媒介开展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在电子平台上实现阅读目标,以此使其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内容。在预习活动进行中,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观看微课、阅读概念等,如果遇到疑惑的内容,也可以对App软件进行应用,以有针对性的方式解决困惑,或者在对相关内容进行标记之后,在课上进行交流探究。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课前预习效果,则需要提前编制到导读提纲,以此对预习当中需要阅读的内容进行明确。如在学习圆周率相关知识时,则可以准备好内容提前安排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阅读,了解祖冲之的故事以及圆周率的发展历史等。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阅读与了解,学生则能够对圆周率形成一种别样的情感,在对相关新知识进行学习时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实现数学文化的有效丰富。
(二)课内阅读
在学生学习当中,课堂是学习的主要渠道,通过课堂教学当中对数学阅读的推行,则能够在形成读思结合环境有效营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此当中进行深度思考。在课前,教师需要为学生选取适合的阅读资源,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当中进行阅读。而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课本阅读兴趣,也可以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置,以此帮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如在“周角”知识教学中,则可以安排学生以设计好的问题进行阅读,并在课堂当中对“周角是射线、射线也是周角”这种说法进行讨论。在此当中,教师不需要进行简单的判定,而可以要求学生在教材阅读当中对“周角”的定义进行阅读,在积极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射线同周角间的区别进行理解。
(三)课后阅读
在数学学习思维活动进行当中,反思是进行回顾性思索的方式,通过科学反思活动的进行,能够在对学生思维水平有效提升的基础上,使其在思维结构方面获得好的发展。从数学阅读角度而言,如果只是片面的阅读而缺少思考,则无法形成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对于该情况,教师需要能够在教学当中做好对学生的鼓励,使其以经常性、自觉性的方式进行课后反思对材料当中所应用到的数学方法、存在的数学思想以及包含的数学知识进行介绍,以此使其充分领会数学语言同自然语言配合的数学内容表达技巧。
在此当中,教师也可以酌情安排学生对试题进行自主编写,给出相应的答案。在此当中,学生则能够对字词的应用进行积极斟酌,做好数学同自然语言的配合性应用。在编题训练当中,则能够帮助学生对阅读时需要领会掌握的技巧进行快速消化,对于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之后,再组织学生在一起进行积极的自评以及组评,使其通过反思对思维活动形成较好的自控能力。
四、 传授阅读方法
(一)理解关键信息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当中,其中的很多概念都具有关键字词对外延、内涵进行严格的界定。在具体阅读当中,需要能够对数学语言的严密性进行充分体现,积极引导学生揣摩这部分关键字词,以此从整体上做好对概念的把握。如在“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描述中:“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般是十。”在具体阅读当中,教师即需要能够把握“一般”同“相邻”这两个关键词。“相邻”指的是面积单位所具有的位置关系,那么为什么没有使用“都”而使用的“一般”呢?其原因,即公顷同平方米间的进率为10000。在该种阅读分析当中,学生则能够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形成透彻的理解,对于具有动态特征的数学公式与概念,相关信息则可以理解为公式以及相关概念的推导过程。此时,教师则可以对新媒体手段进行积极的应用,包括有多媒体动画或者微课等,以动态的方式对相关公式、概念的推导过程进行体现,将原有理论层面的想象实现对外显动画的转化,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在问题解决教学当中,需要能够重点做好关键信息的阅读。对于数学阅读而言,可以说是耳、手、口、眼同脑之间联动的过程,在具体阅读当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做好关键信息的标识与记号处理,以此从题干与相应的情境当中实现数学信息的有效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