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楷模”毛相林: 天坑下庄的开路人

2021-04-14周立彭瑜

党员文摘 2021年1期
关键词:时代楷模庄村绝壁

周立 彭瑜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喀斯特天坑谷底,绝壁环绕,几近垂直,从坑沿到坑底有1100多米。大巴山无情的绝壁,让下庄人一直生活在贫困、闭塞和落后中。

一条出山的路,成为下庄人的奢望——没人相信这里能修出一条路来。

毛相林,现任下庄村村委会主任,身高不到1.6米的他被大家称为“毛矮子”。然而,就是这个“毛矮子”,带领全村390余人,在绝壁上谱写出一个史诗般的悲壮故事——耗时7年,在绝壁上“啃”出一条出山公路。修路过程中,6条鲜活的生命,从绝壁上坠落。

路修好后,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下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眼下,毛相林和村民们又盘活自然资源搞起了旅游开发。

生存之路:

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来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这是当地流传的一句话。

这口井有多大——沿着井口走一圈,要3天;

这口井有多深——从井口到井底有1100多米,村民们就生活在井底;

这口井有多陡——三面是垂直的悬崖绝壁,仅东面略微缓一些,祖祖辈辈沿着岩缝走出来的出山小道就隐藏其中。

凡是出山见过公路的下庄人,回来总会跟身边的人讲公路多么好、汽车多么方便。村干部曾3次号召村民修路,可因为绝壁太险峻、工程难度太大,每次都在开工前停工。

1997年,乡里规划建设几条村道路,但没有下庄的指标。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要修路进下庄是异想天开。

下庄,是继续在等待中煎熬,还是去搏一把争取新生?

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找到乡农经办干部、下庄村驻村干部方四才。方四才是下庄村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干部,人称“方大学”。说到修路,两人一拍即合。

次日,毛相林便召集村民开会讨论修路的事,结果招来大部分人反对。

下庄村通往外界的公路 王全超/新华社

方四才开导大家:“前些年我们建村小时,上面不也是没有指标没有资金么,结果毛书记还是带领大家把学校建起来了。现在这路,我们一样也可以不等不靠,自己修出来。”

大家终于同意了修路,并在会上确定由毛相林任工程总指挥,方四才负责协调炸药、雷管、导火索等物资。

私钱洞、鸡冠梁是整个工程最险要的地方,上望千仞绝壁,下临万丈深渊,孤峰入云。彼时,巫山县农业局局长朱崇轩到下庄检查工作,被下庄人敢于向老天叫板的精神感动,当即决定拨付10万元物资,帮助下庄修路。

毛相林将一户或几户家庭编为一个小组,负责某一个或几个工段的施工:男人上山投劳;女人负责做饭、运送物资、在家耕种土地;老人照顾年幼的孩子;年纪稍大的孩子周末协助大人做后勤工作。

“个把月回家一次,有回在绝壁上住了3个月,回来时又黑又瘦,我都快认不出他了。”毛相林的妻子王祥英说。

为了修路,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了,甚至有些已搬离下庄的村民也回来了。

黄会元在1996年初便举家搬到了湖北,接到毛相林“村里要修路”的电话后,他二话没说,当即回到老家,还借钱买了一台凿岩机。

他没想到,自己这一回来,就永远留在了下庄。

原《万州日报》记者侯长青亲眼目睹了黄会元从崖壁坠落的过程。

下庄村的开路人毛相林 王全超/ 新华社

“采访刚结束,我就眼睁睁看着一块上方掉落的巨石裹着黄会元坠向深渊。”侯长青还没回过神来,就看到了“这辈子最震撼人心的场面”——和黄会元一个工段的袁孝恩等6位村民,突然齐刷刷朝着悬崖跪下了,“6个赤裸着上身的汉子眼里满是泪水,但没人哭出来。他们黝黑的脸上,写满悲壮和坚毅。”

第二天,村民们安葬了黄会元,又上了工地。只是,修路的队伍中多了一个女人——黄会元的妻子杨自慧。

7年,6条鲜活的生命,2人终身残疾,数不清多少人受伤!

2004年3月,下庄绝壁上这条2米多宽、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全线贯通,从下庄到竹贤乡的时间由过去的5个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

路修通后,下庄村建了一个纪念碑,上面刻着所有参与修路的村民的名字,在“牺牲人员”那一栏,刻着“沈庆富、黄会元、刘从根、刘广周、向英雄、吴文正”6个沉甸甸的名字。

脱贫之路:

深耕三大脱贫产业

毛相林知道,下庄村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仅靠绝壁上那条2米多宽的机耕道,远远不够。

2015年,乡里的公路硬化到了天坑顶端的鱼儿溪。毛相林坐不住了,多次去乡里、县里申请把这条路硬化到下庄村。

在毛相林的积极争取下,政府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下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村公路已实现戶户通。

毛相林学历不高,初中都没念完,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必须靠发展特色产业。

参与修路的下庄村村民在悬崖峭壁上打炮眼/新华社

毛相林明白:“如果说当年修路可以‘蛮干,但发展产业,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就得‘巧干,得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科学规划,不能凭自己想当然。”

某年夏天,毛相林曾在巫山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便想着下庄能不能种这种西瓜。他先请教乡政府的农技人员,得到的答复是“依下庄的土壤和气候,可以试试看”。

毛相林自己试种了两分地。没想到西瓜成熟后卖了500元钱,换了500公斤玉米。

那年夏天,他把村民请到家里吃西瓜,大家都说好吃。第二年,原本对他有些质疑的村民都纷纷种上了西瓜。

种植西瓜的成功,让毛相林信心大增。

2014年,毛相林请来市县的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海拔、土壤、气候、水分、阳光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分析,最后确定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养殖业方面,重点发展生猪。在此基础上,他逐渐整理出下庄的产业发展思路——瓜果为主、多种经营。所有农作物,全部统一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种植。

2015年,下庄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余元。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道路越走越宽。

振兴之路:

“三步走”把下庄旅游做起来

2020年5月14日傍晚,毛相林家的地坝上,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院坝会正在进行。

毛相林对大家说,从开凿绝壁天路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下庄靠的就是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的拼搏精神,“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于脱贫路,而是要实现乡村振兴,走上小康路!”

世外桃源般的下庄村坐落于巨大天坑底部,这里山水相连、人文交融、民风淳朴。独特的地势,造就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绝壁环绕,山势险峻,峡谷清幽,鱼儿溪从天坑顶端沿着绝壁倾泻而下,在天坑底部与庙堂河汇合后形成后溪河,再沿着绝壁间的一线天山谷奔流而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下庄地理位置不错,一线天尽头就是大宁河、小三峡,山的那一边是当阳大峡谷。”早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毛相林就有了发展旅游的想法。

“下庄像条龙,困在深井中。一朝风雷动,冲上碧云空。”这是当地流传的打油诗。毛相林说,下庄,等的就是一场“风雷”!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正是下庄人所企盼的“风雷”。

“风雷”继续滚动——2018年,当阳大峡谷连接沪渝高速公路的旅游环线开工建设,并在后溪河峡谷规划了一个下道口。

毛相林和村干部们第一时间争取到乡党委、政府的支持,请来业内专家考察设计,最后敲定下庄的乡村振兴开发项目:依托下庄精神和下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打造乡村旅游,建设集生态田园观光、民俗节庆活动、乡村文创、户外运动拓展、乡村康养旅居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三峡山村特色的休闲度假胜地。

“我们准备分成三步走,把下庄旅游做起来。”毛相林介绍,第一步是把村容村貌做靓,危房改造現已结束,接下来是农房风貌改造,准备投资100万元兴建民宿,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星级农家乐,发展壮大民宿旅游;第二步,把下庄精神唱响,借助下庄精神文化陈列馆,讲好修路的故事、传承好下庄精神,把下庄打造成弘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精神的培训基地;第三步,对接旅游环线,探索文农旅融合发展,巩固发展柑橘、西瓜产业,以及桃园观光游,吸引游客。

“现在关键就是打通下庄到旅游环线的连接道,与周边景点实现互联互通互动。”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元富称,预计整个旅游项目建成后,将带来约5000万元的年收入。

“世界上本没有路,因为有了筑路人,就有了路。”毛相林坚信,下庄人能在绝壁上凿出“天路”、能在全乡率先脱贫,就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干出名堂来!

毛相林说,他愿当一辈子的“筑路”人,将下庄的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曹世明荐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重庆日报》)

猜你喜欢

时代楷模庄村绝壁
山西忻州兴旺庄村:蔬菜大棚变“聚宝盆”
关注盛会
敢向绝壁要“天路”
——致敬当代愚公毛相林
飞檐走壁
绝壁深洞引清泉
读懂“时代楷模”高思杰:重在悟出“真经”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温暖送村来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赴沈丘县南郭庄村扶贫慰问
“时代楷模”燕振昌:乡村巨变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