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手奢侈品火爆背后

2021-04-14赵一苇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奢侈品

赵一苇

“月薪3000元,你也能买大牌包。”在各类二手奢侈品电商的广告中,诸如此类的营销口号正撩拨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从手表、珠宝到箱包、服饰,二手奢侈品为囊中羞涩但向往名牌的人群提供了一个门槛更低的奢侈品消费渠道,但现实中,这个目标为万亿级的新消费市场正在一个缺乏约束的环境中野蛮生长。

自2012年起,中国步入奢侈品消费高速增长期。近十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已持续多年,奢侈品存量已达四万亿元。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热情也正从一级市场扩散至更具性价比的二级市场。2014年起,中国逐步向二手奢侈品交易增长期过渡;2016年起,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年交易额超过80亿元,并以每年超20%的速度增长。2020年,中国二手奢侈品行业交易量和交易额双双呈现大幅增长。

繁荣背后,是乱象丛生的市场环境。在各类投诉平台上,对红布林、只二、胖虎、优奢易拍、妃鱼、心上等二手平台的投诉累计达数千条,普遍存在售假、描述不符、售后等问题。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1)》指出,近年来二手奢侈品的高仿比例逐渐提升,约32%高仿品在境外代购和消费者之间流转,平台鉴定商品的综合正品率仅为32.9%。假货泛滥、货不对板、虚假宣传、售后维权难等问题在线上二手奢侈品交易中更频繁地出现。

“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正处在迅速发展期,当前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但还没有一套统一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中国旧货业协会秘书长常大磊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长期来看,国内经济环境和消费观念的提高还将进一步促进二手奢侈品行业发展,但真假混卖、鉴定难、维权难等问题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只有建立统一行业标准、透明化的体系,才能改善二手奢侈品的整体行业环境。”

 真1折,假9新

“这只LV老花包,9成新,3999秒杀!来3、2、1,上链接。”在二手奢侈品直播间,这样的叫卖声营造着紧张的抢购氛围,一旦碰上中意的商品,用户几乎没有犹豫的时间,只能拼手速抢下那只独一无二的包包。

(资料图片)山西的一家二手奢侈品店。图/中新

紧锣密鼓的销售节奏下,一个二手奢侈品直播间一天就能卖出上百件奢侈品,从服饰、箱包到手表、珠宝,商品单价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月度成交总额可达几千万元,销量远远超过传统线下“二奢”店铺。

用一两折的价格,买到大牌九成新的商品,听起来很诱人,事实果真如此吗?实际上,在关于二手奢侈品的投诉中,售假、成色与描述不符的投诉占比最高。

“二手奢侈品的真假没有保证。我花了三千多元买了一只迪奥单肩包和一块两千多元的欧米茄手表,结果都是假货。”成都买家刘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找平台,客服只是强调绝对正品,却无法出具任何鉴定报告或声明,也不支持退换货,等于是只能让消费者自认倒霉。”

刘怡表示,她对这两个牌子很熟悉,因此收货后一上手就知道是假货。但如果要送去鉴定,需要一千多元的检验费用,且卖家也不一定承认送去检验的商品就是平台售出的商品。一方面,平台自身无法出具有效的商品鉴定报告,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认可消费者自己送检的鉴定结果。这意味着,一旦商品售出,平台几乎不承担任何售后责任。

不仅是售假,商品描述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货不对板的情况也在线上二手奢侈品交易中非常常见。

“我在直播间买的一只号称99成新的包,到手发现实物表面褶皱明显、内里脏污、皮面有水渍、五金氧化严重,根本连9成新都算不上。”3月初,江西买家杨雨薇在平台要求售后无果后,只能发起投诉。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买下这只包时,她在直播间通过弹幕向主播“点名”咨询了这只包的使用情况等细节,主播的展示和回答,让她产生了这只包“超值”的错觉。但收到货后,才发现实物和直播展示的情况相去甚远。

售后维权的难度远比想象中大。由于直播没有回放,杨雨薇无从寻找实物与直播描述不符的证据,她想申请退货退款,平台客服却一边以“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为由拒绝了她,一边又提供了“一键转卖”的功能。当杨雨薇决定把商品寄回平台再次售卖时,平台给出的定价竟不到她几天前买入价的一半,且还要收取实际售价的15%作为佣金。这意味着,她在同一平台买卖这只包损失的差价就接近1000元。

“直播间信誓旦旦保证是正品,到手发现完全是低劣假货做工。”“主播直播时声称几乎全新、微小瑕疵,到手发现商品陈旧,瑕疵严重。”“直播间看的商品卖相优良,到手发现货不对板,明显是发了相同款式的不同商品。”……在社交媒体和投诉平台,许多消费者反映在线上二手奢侈品交易中,有过因收到商品是假货、与描述不符、售后维权失败的遭遇。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1)》指出,由于品牌方不提供鉴定服务、普通消費者缺乏鉴定能力、交易场所逐渐转移到线上,导致销售奢侈品假货的渠道更多、成本更低、消费者维权更难。

(视频截图)一家二手奢侈品直播店的待售品展架。

“假货、货不对板问题在二手奢侈品行业中真实存在,整个市场中流通的二手奢侈品质量良莠不齐,尤其直播间购买的风险特别大。”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中国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张梦霞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国内二手奢侈品还是一个新兴行业,缺乏统一的监管和行业规范,一些平台在鉴定检验环节中做得并不到位,容易出现售假、误导、虚假宣传的情况。”

不平等的话语权

在国内,C2C模式是二手奢侈品平台的主要交易模式,即连通二手奢侈品卖家和买家,平台提供交易服务并抽成。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通常由平台自行决定交易规则,用户则在交易全程处于话语权弱势一方。

按照一般寄卖流程,平台会在收到商品之后进行鉴定评估,给出一个建议定价,由卖家确认后上架售卖。商品售出后,平台会按照最终成交价格的10%~20%抽取佣金服务费,剩余收入打进卖家账户。

而实际交易过程中,卖家作为用户几乎没有议价权,还需要被迫承担平台出于促销目的强行削减的价格部分。在商品寄卖期间,平台有一系列力度逐渐加大的促销机制,商品上架时间越长,价格自动折损幅度越大。平台主动向买家发放使用的动辄几百元的大额优惠券都是从售价中扣除,商品最终售价甚至会在卖家不知情时远低于寄卖时确认的售价,加上平台抽取的佣金,卖家实际收取的价格远不及预期。

有用户晒出的交易截图显示,寄卖商品在平台的初始定价为1700元,交易过程中因商品折扣、优惠活动分别扣除了三百多元,平台服务费两百多元,最终卖家收入仅800多元,不足定价的一半。

“二奢平台的货源分为自采和寄卖两种,平台对待这两种货源商品的态度也不一样。”一家线上二奢电商平台运营员工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如果是自采货源,比如日本直邮、本地直采等,平台会控制成本底價,这类商品长期处于特卖分类,不能使用平台的大额优惠券,也不参与平台的其他优惠活动,总体降价幅度不超过30%。而如果是用户寄卖的商品,平台一边会明里阶段渐进式压价,一边会暗里给买方用户发放几百元的大额优惠券,把这些商品放在适用于优惠券和优惠活动的品类里,最终成交价对比最初定价腰斩的情况非常常见。等到卖家用户发现时,商品已经卖掉了,交易已经完成了,无处找补。”

事实上,这样强势的做法在二手奢侈品平台屡见不鲜。从回收鉴定、检验估价到促销规则、售后服务,平台始终处于强势的一方,利用利己的规则攫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在鉴定估价环节,由平台及自有鉴定师直接决定商品是否能上架、定价多少。有多位用户投诉称,平台发生损坏或丢失寄卖商品后拒不赔偿,只能由用户自行承担损失。即使是同意上架寄卖的商品,其定价也普遍偏低,因售后问题一键转卖的商品价格跳水则更常见。

“由于国内二手奢侈品还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规范,各个平台鉴定水平参差不齐,自然会埋下假货、货不对板的隐患。”从业近10年的资深奢侈品鉴定师王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方面,国内行业缺乏统一的鉴定标准,平台自有鉴定师可能无法准确鉴定商品真假;另一方面,平台也存在做商品评级时普遍有不通用、不规范的情况。这导致二手奢侈品评级是平台单方说了算,对于买卖双方和市场流通都缺乏透明度,存在定价虚高或过低的情况。”

王琛介绍,以二手奢侈品市场成熟的日本为例,二手奢侈品的级别由高至低分为S级(接近全新)、A级(轻微使用痕迹)、B级(正常使用痕迹)、C级(重度使用痕迹或缺损配件),每个商品都需要按照评级标准严格定级,定级商品在市场内具有公认度和流通性。而在国内,有的平台按照全新、95新、9成新、8成新进行分级,有的平台却会细分到99新、98新、97新,这是完全不具备区分度和参考价值的。每个平台的自主评级没有行业公认度,既无评级保证又无流通参考性。

“一个健康的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首先应该具备鉴别商品真伪的能力和手段,确保流通的二手奢侈品是真品。”张梦霞表示,“考虑到当前鉴定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复杂,平台为了保证交易公平,起码需要提供退换货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权利保障。”

亟须行业规范

尽管乱象频出,但中国二手奢侈品仍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长期来看,中国日益膨胀的二手奢侈品市场亟须一套完善专业的行业标准来规范发展。

一方面,中国二手奢侈品在经历了近两年的野蛮生长后,发展空间仍然广阔。最近十年,中国的奢侈品存量约为四万亿元,而二手市场规模仅占5%。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二手奢侈品消费额可达到奢侈品消费的20%甚至30%以上。2020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在全球的占比达20%,相比之下,全球二手奢侈品约210亿欧元的市场规模中,中国市场份额仅为10%,与欧洲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大。

“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是促进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范发展的关键。”中国旧货业协会秘书长常大磊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当前二手奢侈品行业存在级别虚标和虚假宣传的情况。因为定级标价越高,利润就越高,既损害消费者权益,又破坏行业生态。”

常大磊介绍,针对二手奢侈品线上交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商品描述不实问题,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标准。现行的《二手货跨境贸易》文件中只是对旧货品质进行了简单描述,并没有涉及在线交易要求。中国旧货业协会正在起草的一份《旧货在线交易基本信息描述和要求》文件,就是为了解决交易过程中商品信息不实、商品描述不准确不规范、误导消费、售后维权难等问题。

另一方面,二手奢侈品市场的火热也带动了鉴定培训行业的发展。市面上出现的大批奢侈品鉴定师培训机构中,具备正规培训资质、能提供正规资质证书的机构寥寥无几,许多打着“3~7天速成班”旗号的机构只是以培训之名,行圈钱之实。

“正规专业的鉴定估价师需要培训和考证书,并且需要一定的从业年限,并不是接受了几天培训就能拿到资质的。”常大磊介绍,鉴定估价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里的职业之一,共分为职业资格四级和职业资格三级两个等级,具备职业标准,在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知识水平、考核鉴定方面有明确规定。

“这些3~7天脱产速成培训班,只能教授一些通用的常见鉴定方法,学员掌握的知识和鉴定经验非常有限,远达不到专业鉴定师的水平。”王琛直言,“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个包在不同平台或鉴定店家处得到的鉴定结果会不一样,因为鉴定师本身的水平就良莠不齐。”

在行业规范到来之前,市场的仍然持续“发烧”。在线下,截至2019年底,全国规模以上二手奢侈品门店已有约4200家,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线上,除了垂直二手奢侈品电商外,越来越多的时尚或电商平台也加入了这一赛道,单个平台融资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多个平台的年度成交金额逼近十亿元,吸引着越来越多新用户成为二手奢侈品消费人群。

“中国二手奢侈品存量大且流通率低,可以预见,二手市场份额还将持续扩大。”张梦霞表示,“中国二手奢侈品行业的发展是市场推动的结果,也难以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眼下当务之急是加强监管和行业规范,解决这个新兴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和风险,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奢侈品
真正的奢侈品
奢侈品模特为何“冰山脸”
半数奢侈品买家七年后在中国
奢侈品包装到底“奢侈”在哪?
为什么女人看到奢侈品会挪不动步
中国振兴奢侈品市场需要“三板斧”
奢侈品消费的圈里圈外
《奢侈品进入“低调时代”》
奢侈品消费没那么糟
中国奢侈品消费额超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