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观察”之船·行“观察”之路·品“观察”之美

2021-04-14焦鹏程谢正明彭爱芬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翠鸟观察自然段

焦鹏程 谢正明 彭爱芬

课前导入

师:荆州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你们好!看一看电子屏幕上我的信息,想一想我刚才的问好方式,有谁能学着我的方式来跟我打个招呼吗?

生: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焦老师,您好!

师:你一定是一个聪明的学

生!聪明的学生会倾听!

师:你们的语文老师是大名鼎鼎的尹老师,是不是?

生:(齐)是!

师:尹老师的学生一定是爱学的学生,因为尹老师的名字就叫尹爱学。到底爱不爱学,还要看你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你们准备好上课了吗?

生:(齐)准备好了!

师:好,我们开始上课。

一、整体把握,聚焦“细致观察”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和观察有关的第一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出示罗丹的话)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到第64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完以后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们一起交流。

生:写翠鸟外形的一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印象深的是写翠鸟捕鱼的地方。

师:读着印象深刻的地方,你

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呢?

生:我仿佛看見一只颜色鲜

艳的小鸟,它的眼睛紧紧地盯着

水面。

生:我仿佛看见当时天下着大雨,到处都是灰蒙蒙的。雨停了后,站在船头的翠鸟,用很快的速度捕到了一条鱼。

二、挖掘秘妙,探究观察之法

师:为什么这些地方能给大家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请大家再读课文。这一次是默读,读完以后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的描写?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拿一支笔把这些句子画下来,并和同桌交流。请先读起来。

(生读课文、画句子、交流,师巡视。)

师:同学们朗读和勾画得特别认真,交流得也很热烈,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的观察?把你勾画的句子读出来。

(一)翠鸟的外形

1.读句,认识美。

生:我画的是这些句子。(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的第2、3、4句)

师:(出示句子)让我们也来读读这些句子。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生读句子)

师:读完以后,你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生:这是一只美丽的翠鸟。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的美丽的?

生:我从“翠绿”这个词语感受到翠鸟很美。

生:我是从“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感受到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我养过鹦鹉,鹦鹉的颜色非常漂亮,而翠鸟的羽毛比鹦鹉还漂亮。

师:这是作者拿鹦鹉和翠鸟进行——(生:比较。)对比之下,翠鸟就显得更漂亮了,看来对比是个好办法。

师:咱们继续交流。

生:我从“红色的长嘴”感受到翠鸟的美丽。

生:翠鸟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翠鸟的羽毛本来是翠绿色的,翅膀上还带着一些蓝色,这样的颜色又少又漂亮。

师:我发现你们关注到了这些描写颜色的词

语,真好!谁来读读这一段,把这些美丽的颜色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读,突出了表示颜色的词语,但是声音比较刻意,没有真情实感。)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文中的“我”只是无意中看到了这只美丽的翠鸟,你说“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愉悦的。

师:对!如果老师再告诉你,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在自己的身边居然有这样美丽的小鸟,你说“我”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生:(真诚地)啊,多么美丽的翠鸟!

师:就带着这样的心情,发出这样的赞叹!来,一边读一边感受。

(生齐读句子)

师:确实是一只美丽的翠鸟!老师也要由衷地赞美你们:读得太棒了!

2. 质疑,凸显美。

师:这样美丽的翠鸟,我想让你们亲眼去看一看。

(师出示翠鸟的图片,生情不自禁发出惊叹。)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我,这确实是一只美丽的翠鸟。(板书:外形美丽)不过,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你看,这只翠鸟明明有脑袋——它的脑袋小巧玲珑,明明有眼睛——它的眼睛透亮灵活,它还有一双锐利的小爪子,为什么作者都没有写呢?是作者没有看到,还是这些地方没有吸引作者呢?

(生沉默)

师:老师提的这个问题好像有一点难哦!

生:作者应该是觉得翠鸟的颜色最特

别,他肯定很少见到这种颜色。

师:所以你的意思是:特别的、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就细致观察、重点写?

(生点头表示认同)

生:我觉得翠鸟的羽毛、翅膀,还有红色的长嘴,比它的脑袋、眼睛和爪子更漂亮。

师:最漂亮的地方正是特点最突出的

地方。观察和描写,都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生点头)

生:在翠鸟的身体上,它的颜色是最美的,它的嘴巴是最有特点的。所以,作者细细观察了这些地方,也具体写了这些内容。

生:翠鸟站在船头,它的身体很小,但是它的颜色却非常鲜艳,很美丽,一下子就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

师:谢谢你们的回答!现在我知道了,任何鸟都有头、眼睛、尾巴、爪子,而对于翠鸟来讲,它外形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它艳丽的羽毛和那张长长的嘴巴。这段话告诉了我们观察的第一个秘诀:抓住能够凸显事物特征的地方。(板书:抓住特点)

师:作者还对翠鸟做了哪些细致的观

察呢?我们继续交流。

(二)翠鸟的动作

1. 指名朗读,感受“快”。

生:作者还对翠鸟捕鱼时候的动作做了细致的观察。

(师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文段中表示动作的词带上了点。)

师:原来,翠鸟搭船是去捕鱼的。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看看你能不能发现翠鸟是怎么捕鱼的,翠鸟捕鱼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讀句子)

师:翠鸟是怎么捕鱼的?你不能讲,要通过朗读来告诉我。谁有这个本事?

(一生读句子,读“一下子”时加重了语气。)

师:你为什么把“一下子”读得那么重?

生:因为“一下子”表示翠鸟捕鱼的速度很快。

师:你想通过加重语气来传达翠鸟捕鱼动作迅速这个意思,是吗?(生点头)谁再来读?

(又一生读句子。此生声音很小,强调了“没一会儿”。)

师:(用眼神鼓励)读得不错!你能不能具体说一说翠鸟是怎么捕鱼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它捕鱼的特点的?

生:(声音稍微大了一点)翠鸟捕鱼的时候特别快。我从“一下子”“没一会儿”感受到了。

师:给他一点掌声!对于胆小的同学,我们要多给他支持和鼓励!

2.补充资料,体悟“快”。

师: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了相关资料,翠鸟还有哪些名字?

生:(非常积极和踊跃)钓鱼郎、鱼狗、鱼虎……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名字和翠鸟捕鱼的特点有什么关系吗?

生:翠鸟以捕鱼为生,而且它的捕鱼本领非常高,所以叫钓鱼郎。

师:是的,翠鸟爱钓鱼,还会钓鱼,是个名副其实的钓鱼郎。

生:我猜翠鸟捕鱼的时候和狗一样,所以叫鱼狗。

师:你觉得翠鸟捕鱼的时候和什么狗最像呢?

生:应该是猎狗。

师:为什么是猎狗?

生:因为猎狗在捕猎的时候很迅猛。

师:真厉害呀!原来翠鸟捕鱼的时候,就像猎狗捕猎一样,又迅速又凶猛!

生:翠鸟捕鱼就像老虎一样凶猛,所以叫鱼虎。

师:你们的解答太精彩了!

3. 想象画面,描述“快”。

(师出示三张图片:第一张图片中翠鸟冲向水面,第二张图片标有“?”,第三张图片中翠鸟嘴里叼着小鱼离开水面)

师:翠鸟钻进水里后,是怎样捕到鱼的呢?请你们发挥想象,也用上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先跟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

(生互相说)

师:请你们推荐身边说得好的同学来说,也可以毛遂自荐。

生:翠鸟钻进水里,看见小鱼,一口就把小鱼捉住了。

师:不错,你连用了“钻、看、捉”三个动词。

生:翠鸟一头扎进水里,这时一条小鱼从它眼前游过。说时迟,那时快,翠鸟猛地张开大嘴,一口把小鱼夹住,然后离开水面飞走了。

师:多么形象,多么生动,就像你亲眼看到了一样。

4. 设疑解疑,揭秘“快”。

师:不过,老师的心里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么精彩的捕鱼场面,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呢?

(生面面相觑,无人举手。)

师:老师好像又提了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哦!不过,我相信只要认真思考,你们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生:我觉得水里发生的事情作者没有看到,所以不写。

师:嗯,看不到的当然没法写。好像很有道理哟!

生:我觉得是因为翠鸟的动作太快了,作者来不及观察。

师:你知道翠鸟捕鱼快到了什么程度吗?可以用一个我们学过的词语来描述。

生:一眨眼。

师:到底是不是像这位同学说的这样呢?请大家先看一段视频。老师提醒大家:你们一定要睁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哦!

(学生都睁大了眼睛,盯着屏幕。教师开始播放一段翠鸟捕鱼的视频,先是原动作,然后是慢动作,最后又是原动作。还没看完视频,学生已经发出惊叹。)

师:看完视频你们是什么感受?

生:简直太快了!太快了!太快了!

生:如果不看慢动作,还真发现不了翠鸟是怎么捕鱼的。

生:我感觉就像光速,好像一秒不到翠鸟就捕到了一条小鱼。好厉害哟!

师:现在再来说说,没有写水下这么精彩的捉鱼动作,是作者看不见,还是来不及?

生:是来不及。

师:原来真是这样,翠鸟捕鱼的速度太快了,作者根本来不及想,翠鸟就已经捕到鱼了。(板书:敏捷的身手)

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课件中将部分标点的占位变小或变没有,将动词标大标红。)你看,字的个头大,就加重一点语气读;标点符号隔得近,就不换气,一口气把它读完。会不会?

(生齐读)

师:到现在,这只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这是一只很会捕鱼的鸟,

它很聪明。

生:这是一只美丽的鸟,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生:这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鸟,

它站在船头不是为了搭船,而是为了捕鱼。

师:作者好厉害,透过他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只外形美丽、身手敏捷、充满灵性的翠鸟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三)其他事物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你发现作者还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的观察?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浏览后交流)

生:我发现作者还对雨做了细致的观察。

师: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生:雨下得很大,雨点打在船舱上,能听到“沙啦沙啦”的声音。

师:如果说“雨下得很大”是看到的,那么“沙啦沙啦地响”就是作者——

生:听到的。

师:对!你们看,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看,也可以听。(板书:看

听)请继续交流。

生:作者还对船夫做了细致的观察。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师:作者观察了船夫穿着的蓑衣,还观察了船夫——

生:摇着的橹。

师:是摇着的橹,还是什么?

生:是摇橹的动作。

师:对了!“有力地摇”是作者观察到的摇橹的动作,“有力”说明作者观察得多么细致啊。

生:把刚才的两点综合起来,

其实在写雨天船上的场景。

师:你是一个特别会梳理的学生。真棒!

生:课文还写了“我”看到翠鸟后想的一些问题。

师:请你读一读。

生: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师:这一看一想,让我们感觉到观察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板书:想)可见,只要处处留心、细致观察,我们就会有好多发现。

三、串读课文,领略观察之美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一定觉得观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吧!让我们跟随作者,再去观察一次。请竖起耳朵,听——

(师播放下雨的声音)

师:伴随着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音,我们要开启观察之门啦!(音乐起)

师: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我发现了——

(師出示第1自然段,生读。)

师:后来大雨初停,小船飘荡,就在这宁静得有些沉闷的时刻,我看见——

(师出示第3自然段,生读。)

师:它是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它静悄悄地站在船头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干什么呢?是不是要和我们一起去外祖父家里?就在我浮想联翩的时候,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请加快速度,读——

(师出示第4自然段,生读。)

四、学法迁移,体会观察之妙

师:刚刚我们跟随郭风爷爷,透过他细致入微的观察,结识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下面,叶圣陶爷爷将带着我们去清晨的公园,发现荷花的美好。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阅读纸,快速浏览短文,画出你认为作者细致观察的语句,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和角度观察的,跟郭风爷爷的观察方法和角度有什么不同,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写在旁边,待会儿和同学们交流。

(生自由阅读、批注;师巡视、指导,提供帮助。)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来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可以随时补充。

生:(读短文第2自然段)我觉得作者对荷花的观察非常细致。作者先观察了荷叶的数量、颜色和形状,然后观察了荷花,非常细致。

生:我补充一点,作者重点观察的是白荷花的形态。

师:白荷花的形态有几种?

生:三种。一种是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一种是全展开的,一种是花骨朵。

师:补充得特别好。

生:(读短文第3自然段“如果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幅活的画”等句子)作者通过想象,把荷花比作了一大幅活的画。这种比喻非常形象。

师:作者是从哪个方面观察荷花的呢?

生:荷花的姿势。

师:是的。谁还有补充?

生:这个句子让我感到了作者的想象很丰富。

师:作者为什么能产生这样丰富的想象呢?

生:因为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肯定已经入迷了。

师:看来,细致的观察能产生丰富的想象。

生:(读短文第4自然段)第4自然段是作者在细致观察荷花后产生的想象。作者完全变成了一朵荷花,站在池塘中享受着微风的吹拂、小鱼的抚摸,多么幸福!

师:谁有同感?还有没有补充的内容?

生:作者对荷花的细致观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风翩翩起舞的样子,一种是静止不动的样子。两种时候都很美。

师:说得真好!就像郭风爷爷对翠鸟的观察一样,有立在船头不动时对颜色的观察,也有对突然飞起来捕鱼动作的观察。一动一静,都观察得很细致。

生:(读短文第1自然段第1句话)作者通过用鼻子闻的方法,细致观察了荷花的香味。

师:我们又多认识一种观察的办法:

闻。(板书:闻)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观察方法呢?

生:敲、摸、尝……

师: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优秀的自己!

尹老师的学生果然都是爱学的学生!

五、课堂总结,深化观察之趣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会发现,(再次出示罗丹的话)留心生活,细致观察,可以让我们发现生活细微深处的美丽与秘密。(板书:留心细致)下节课,我们将学习《金色的草地》,看看这篇课文的作者又是怎样细致观察发现生活细微深处的美好和秘密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评析】

我们感觉点评焦老师的课,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点评,才能把这节课的精妙挖掘尽,才不至于遗漏掉其中任何一颗闪亮的“珍珠”。

一、课前交流——妙且高效

借班上课,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般要进行课前谈话,为学生上课做好心理准备。焦老师的巧妙之处在于,先自己跟学生打招呼,然后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大屏幕上老师的信息,“学着我的方式来跟我打个招呼”。这一操作不仅摸准了学情,而且创设了良好的上课氛围,同时将习作教学“读精读课文学表达方法”的理念渗透进去,无声地告诉学生“表达是可以模仿的”。一段简短得不能再简短、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课前谈话,居然隐含着焦老师这么多的“心机”,我们不得不佩服这样的智慧了!这是我们听过的为数不多的既高效又精彩的课前谈话,其效果何止一石三鸟!

二、整体把握——让目标聚焦

焦老师开课即引入“观察”,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引,再以罗丹的名言告诉学生,美是需要发现的。学生读全文后她以“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领全文的教学,并追问“这些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地方,让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可谓平中见奇。一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快速捕捉重点文本,关照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指向表达方法。二是在抓住重点内容的同时让学生留意到,读者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作者详细描写的地方,作者的详细描写源于其细致的观察,初步实现了由文本描写探究作者观察密码的核心价值。此外,她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关注也是别样细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默读课文勾画句子、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充分彰显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挖掘秘妙——设计两个灵魂之问

这是整节课中焦老师指导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最亮眼的环节之一。焦老师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从“美丽的外形”入手,挖掘观察的秘妙;第二步,从“敏捷的身手”入手,挖掘观察的秘妙;第三步,从“其他事物”入手,挖掘观察的秘妙。

1.美丽的外形。从课文中学习观察的方法,首先要从作者的表达中去揣摩。由文字“入”——读中理解写了什么,再由文字“出”——怎样观察才能写出来。焦老师作为教学者,她深谙其道。你看,焦老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交流“是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鸟美丽的”,引导学生读文理解,由语言文字想画面、找颜色,感受小鸟外形的美丽,始终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在作者的观察点和表达方法上。焦老师还非常有创意地以“文中的小孩是无意中(第一次)发现他的身边居然有这么美丽的小鸟,你说他的心情怎样”连问,激发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深入与文本对话,从而领悟到:观察就是要留心身边的事物。如何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学习到作者“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焦老师匠心独运:出示翠鸟图,抛出第一个问题:“这只翠鸟明明有脑袋、眼睛、爪子,为什么作者都没有写呢?”引发冲突,把学生的认知引向深水区。学生在探讨中发现:艳丽的羽毛和长长的嘴巴是翠鸟外形最显著的特点,所以作者只写了其羽毛和嘴巴,其他地方略去不写。由此,让学生洞悉观察的第一个秘诀:抓住能够凸显事物特征的地方。这一秘诀,实则也是描写观察对象的秘诀。如何观察,又如何表达,焦老师将策略不露痕迹地教给了学生,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可见一斑。

2.敏捷的身手。焦老师的“抓住特点”观察的教学同样精彩。用时短、动作快而准,是翠鸟捕鱼的特点,文中两个表示时间的词“一下子”“没一会儿”以及一系列动词“冲”“飞”“衔”“站”“吞”的连用,充分表现出了翠鸟捕鱼的身手敏捷、动作娴熟、技艺高超。焦老师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翠鸟捕鱼的特点,引导学生去关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这也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描写翠鸟捕鱼时的观察点和表达法。随后,通过对翠鸟其他名称和名称缘由的交流、想象翠鸟水下捕鱼的情形,继续感受翠鸟捕鱼的特点。随后,她突然话锋一转,抛出第二个伤筋动骨的问题:“这么精彩的捕鱼场面,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呢?”这一下子又把学生的认知引向了深水区。仅读教材文字是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翠鸟捕鱼之快的,因为学生没有类似的观察体验和生活经验。经验背景的缺失,会使学生的认知浮于浅层。翠鸟下水捕鱼的视频的引入,为学生走出肤浅认知搭建了脚手架。学生们体会深刻:敏捷的身手是翠鸟捕鱼最显著的特点。所以翠鸟的动作既是作者的观察点,也是写作点。这样,对观察方法的指导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焦老师对观察方法的指导是由两个“灵魂之问”引出来的,并在朗读、理解、思维的共同训练下完成,可谓浑然天成。

焦老师的小结也是“点睛之笔”:“作者好厉害,透过他的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只外形美丽、身手敏捷、充满灵性的翠鸟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既让学生学习了作者的观察方法,又让学生意识到如何抓住特点来观察。紧扣习作单元教学目标对精读课文进行教学,教学把握到位,处理得当。

3.其他事物。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動作是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品味的两个关键点——既是重点,也是要点。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中都不会忽略这两点。但“还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也许会被忽略掉,或者不被重视。焦老师却以明亮之睛将其提出来:看、听、想……教给学生多元观察的角度和方法,引导学生“看见”每一个被作者“看见”的观察元素,将观察的真谛“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细致观察”巧妙地教给学生。同时又分出主次——有了对“看”这种观察方法指导的深入浅出,“听、想……”才会在学生心中自然趋同。此乃高招!

四、串读课文——“游”和“读”的两相和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有其特殊的使命,但并不代表要摒弃阅读教学的要素。焦老师带领学生以串读的方式回顾全文,又时刻不忘“观察”之要,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细心观察,串词为线,穿珠成链,形成了观察的完美再现。

五、学法迁移——增量又提效

学观察,习方法,学得与习得之间是有认知距离的。焦老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领悟观察方法后,拓展阅读《荷花》一文,是内化学生认知的有效举措。焦老师把自主阅读的重点放在进一步感受和学习不同作者在观察不同事物时的不同和相同之法上,意在让学生将观察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一“扶”(扶助学生学习《搭船的鸟》)一“放”(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荷花》)中,体现了焦老师对阅读教学“增量、提效”的思考,对“群读类学”这种教学策略的实践。我们能看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一节课中有明显提升。

六、课堂总结——形成闭环

让学生在课前、课尾两次读罗丹的话,学生的感觉是不同的。如果说课前读得清浅、单纯,那课尾再读就清新、稳重,是沉入心底的认同。这就是教学的增值。

从整节课看,焦老师对习作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把握精准,对怎样用统编本教材的特殊单元以及特殊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三年级学生学习观察研究得透彻,对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把握准确,对坚守儿童立场体现充分。这真是:提出一个问题,贯通一条教学主线;紧扣一个主题,牵引一套教学策略;坚守一个立场,成就一段教学风景。

(作者单位:湖北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荆州市公安县倪家塔小学/湖北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翠鸟观察自然段
笑翠鸟
秋天
常常想起人间的美好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