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面一句“看着办”,基层干部直冒汗

2021-04-14梁晓飞马晓媛刘良恒

党员文摘 2021年2期
关键词:乡镇干部基层干部乡镇

梁晓飞 马晓媛 刘良恒

身為基层干部,谁没请示过上级?有请示就该有回复,只是有一种回复,基层干部听了心里会打鼓,那就是3个字——“看着办”。

遇事“看着办”,基层心肝颤

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18年北方某省按每个厕所补助1000元的标准下拨了专项资金,第二年又要求县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予以配套。

然而,一位镇长告诉记者,两年多过去了,补助还没有落实到位:“现在任务更重了,可我们咋进老百姓院里做工作呢?”

向上级领导反映后,他得到的回复是:“要是有钱,谁干都行,还用你来干?厕改是硬任务,你自己看着办。”无奈之下,这位镇长下乡见了群众只能“连哄带骗”,把工作一步步往前挪,“感觉人都快抑郁了”。

南方某市一位街道办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由于受疫情冲击,经济不够景气,但上级要求市场主体不但不能减少,还要保持增长:“大会小会反复强调,完不成就有追责准备着。可是,这增长怎么保?领导也说了,‘你们看着办嘛!”

这位街道办负责人和同事只能把社区工作人员、城管协管、公安协警甚至临聘人员都注册成个体工商户,车库杂物间统统当作注册地址,“实在凑不够数,一个地址注册七八回也正常”。

大事“看着办”,难事也是“看着办”,领导一句“看着办”,不知多少基层干部心肝颤。知道领导是想推进工作,可是挂在嘴边的,只有问责没有“辙”,基层干部想要看着领导的意思办,有时也徒唤奈何。

其实,“看着办”并非基层治理新情况。不可否认,一些领导干部交代下属“看着办”是出于信任,希望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然而,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部分领导干部甩出一句“看着办”,就不再靠前指挥,确实让基层为难。

“办得好,上级指导有功,下面算合格;办砸了,上级没有责任,下面得‘背锅。不管怎么样,上级都没事。”中部地区一位镇党委书记说,遇到“甩手掌柜”,胆子大的基层干部还敢自己想办法试一试,胆子小的干部往往只能念起“拖字诀”。

区区3个字,几多“潜台词”

别看“看着办”只有区区3个字,其中奥妙可是无穷的。

有的领导知道事情复杂不好办,怕引火烧身,就不公开表态,下面的干部只能“猜度着办”。

中部某县政府办一位负责人坦言,对于企业送来的报告或者下级的请示,只要情况复杂一点,领导们往往就会批示某某部门或乡镇“酌情处理”,这就留下了回旋余地。

“领导们都知道,牵涉多的、容易得罪人的事不能轻易表态。可是上面让‘酌情处理,我们就得揣摩半天。领导真实意图是什么?办还是不办,怎么办,办到啥程度,真跟猜谜似的。”这位政府办负责人说,关键在于,如果你猜错了领导的意图,惹了麻烦,你就只能看着别人办了。

有的领导不知道怎么办,拿不定主意,又放不下架子,就让下面的干部“琢磨着办”。

一位乡镇干部和记者讲了自己报项目的经历。县里让乡镇上报整村提升项目,但没有明确给多少钱、包含哪些内容,乡镇领导也不知该怎么办,只能让各村“看着报”。等了许久,终于有一个村壮着胆子报了建戏台、添垃圾车、修绿化带、安装路灯等项目。这样一来其他村才算解脱,很快报齐了项目。

“政策向下传达,本该层层细化,但不少中间层领导一步都不愿多想,只做‘传声筒,脑筋都让基层干部动了。”这位乡镇干部一声叹息。

有的领导缺乏有效激励手段,过于依靠惩戒,使得下面的干部只能“小心着办”。

中部地区一位乡镇干部感慨,当地乡党委书记的口头禅就是“问责”,开会时动不动就说“纪委全程介入”,“谁不作为就找他谈话”,他口里的“看着办”往往要加上“纪委盯着呢”。

“大伙儿一听,得,那怎么也得给你把差交了啊!但心里总是不得劲儿,做起来格外没精神。”这位乡镇干部说,现在同事们的工作积极性都减了七八分。

有的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意放水,下面的干部“应付着办”。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一位乡镇干部表示,领导说起这个事儿的时候轻描淡写,一句带过,最后加上句“看着办”,下面的人就都明白了,这个事儿不要紧,糊弄完就行了,干得好赖没人管。遇上这种任务,大家都随便对付,互相抄抄表格,实在没时间或是临到头忘了,就“整个编一套”。

少说“看着办”,多些“同心干”

“看着办”的实质是部分领导干部不肯担当、不愿作为、更不调查研究,折射出相当顽固的官僚主义心态——我是领导,事情还要我亲自了解、亲自干?同时,这样的领导干部只想坐收功劳之利,不想留任何过错痕迹,“背锅手下事,成绩交给我”,层层传导之间,也助长了基层的形式主义。

驱散基层干部头顶“看着办”的乌云,期待的是领导干部务实之风更有力地吹动。

一是切实转变作风,凡事当充分体谅基层实际。一方面,领导干部不能甘当上级政策的“传声筒”,越是面对基层的复杂棘手问题,越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问题一线去,在充分吸纳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主意,担起自己的责任,给基层帮忙,不给基层添乱;另一方面,尽可能给基层一些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与保障,要充分信任基层,必要时追责不能姑息,但不可乱挥大棒。

二是决策要更多地考虑基层需求,充分摸清情况,提出的政策要以基层弄得懂、行得通为前提。中部地区一位县长说,工作中最费精力的就是想方设法让不接地气的政策落地,千方百计把相互打架的政策揉在一起。比如,上级要求某项目限时开工建设,但由于规划调整,国土部门却暂停出让土地。“一边是上级命令,一边是政策红线,遇到这种情况只能看着办。”县长说,到了乡镇,这样的情况更不少见。

三是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重视干部素质的动态优化。领导干部不能既昧于新形势新趋势,又没有攻坚克难的真本领。领导拍脑袋的招数太多,或者只会负面惩戒一招,都是基层不乐见的情形。持续加强学习,遇事有提出意见的底气,是不少领导干部迫切需要补齐的短板。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半月谈》)

猜你喜欢

乡镇干部基层干部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