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水墨山水画的笔墨精神
2021-04-14邓阿玲
邓阿玲
摘 要: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并留下了大量的山水画论,使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绘画体系,笔墨在山水画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笔墨精神与新时代背景下的表现内容已截然不同,尤其是20世纪“八五新潮”出现了大批的艺术青年,他们极力冲击着旧传统、旧观念,使中國的传统绘画遭受着强烈的艺术冲击,中国画随即陷入了反文人画、反传统的艺术追求中。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因文化内涵深浅程度不一,加之生活经验和个性追求的不同,中国绘画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中国当代的水墨山水画突破了传统的笔墨程式,丰富了笔墨语言,增强了笔墨精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当代;水墨山水画;笔墨
中国山水画是妙悟自然富于现实精神的艺术创造,它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体现了祖国锦绣河山的多姿多彩,也表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国的山水画最早以人物的背景出现,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于隋唐,成熟于宋代,元、明、清时期绘画法则和绘画体系已日臻完善。以荆、关、董、巨为首的北宋四大家和以刘、李、马、夏为首的南宋四大家,在艺术形式上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线条和水墨高度结合,笔墨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笔墨作为山水画的要素之一,在表现山水意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蕴含着中国画的古法气韵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通过笔墨可以看出艺术家胸中之灵气,体察画者之胸襟。当代的山水画和传统的山水画相比,绘画形式、表现风格都大不相同,各有其时代性,但二者都以笔墨为精神传达其思想内容,表现情感感受。在改革开放的文化背景之下,大批的艺术家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八五新潮”涌现的一大批青年艺术家主张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化语言,将矛头指向当时的“极左”艺术和“文革传统”。当时绘画最常见的方式是对传统水墨语言进行大胆结构,然后再抽取一些因素,按照新的艺术标准重新解读,注入自己的思想,抨击了传统绘画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找到了突破的办法,立足于实践,拓宽了笔墨语言和形式,使现代水墨继承并发展了笔墨精神。
一、中国水墨山水画中笔墨的含义
吴冠中先生曾指出“笔墨等于零”,在美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张仃先生随即发表《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一文,提出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它既凝聚着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又兼并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笔墨二字的含义大约在11世纪以后已经不是单纯的笔或墨的名称,而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表现性语言。中国画的技法可归纳为勾、皴、擦、染、点:勾就是勾线,即用笔勾出绘画对象的外形轮廓,勾线在绘画中总是摆在首位的。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无线者非画也”,这说明中国绘画早已确立了以线造型的基础,并且创造出“十八描”。皴和擦就是在描绘对象的外向轮廓上,用毛笔的中锋或侧锋进行皴擦。“笔之于皴也,开生面也”,这说明用笔皴擦的作用在于使山峰分面以显立体感。古代画家在画山水时会用不同的皴法来表现不同的山石,比如董源的披麻皴,王蒙的牛毛皴。染就是用墨的干湿浓淡进行积染,点就是最后用笔点叶、点苔、点树、点山等略加修饰调整,二者都是用以调节墨色浓淡,控制画面墨色效果。综上所述,画家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总是离不开笔和墨,因此,中国画的技法实质上可以说是用笔用墨的问题。作为工具和材料来说,毛笔和墨不过是两个极其普通的东西,但用这两个最平常不过的东西却可以绘制出美轮美奂的物象,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得淋漓尽致,将世间美景尽收眼底。
二、笔墨在当代水墨山水画中的作用
传统的水墨山水画多以黑与白两色为主要颜色,以墨色作为绘画的基本色调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表现语言。“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笔墨集中地反映了山水画的绘画精神,通过毛笔的灵活运用,如中锋、侧锋的变化,运笔的快慢、提按、顿挫、转折以及墨的浓淡、干湿,巧妙地表现出绘画对象的形状、动态。中国山水画的独妙之处就在于笔墨,艺术家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感情都要通过笔墨来体现。作为造型基础的线条,通过虚实、浓淡、疏密等变化,表现笔墨形式的节奏、韵律和笔墨情趣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正是笔墨精神。它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代表着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是当代绘画艺术继承传统的重要体现。
三、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的文化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从专制的牢笼中解脱出来,艺术家们主张摒弃传统,走向世界,向西方文化学习,正是这种社会文化变革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开启了中国山水画由传统向现代变革的大门。在20世纪80年代探索初期,艺术家们另辟蹊径,消解了笔墨的传统观念,探索出新的迥异于传统的路径,但由于缺乏价值观念,每个人的思想观点不统一,并未形成新的绘画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笔墨语言,开拓了人们新的绘画视野。20世纪90年代初,画家开始对创作形式进行反思,不再单纯地进行形式主义的改变,他们开始理性地对待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取其精华,弃去糟粕,一方面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和图像结构,另一方面又吸收和改造西方艺术形式,在继承优秀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融入西方语言,并且结合当代社会环境融入自己的情感。在这个阶段,山水画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挖掘了新的绘画形式,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对抗和理性的借鉴风尚。进入21世纪,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已渐渐平息,东西方文化的艺术界限亦渐渐淡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已经影响到画家题材的选择,因此,新的笔墨语言、风格样式使当代水墨山水画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
四、当代水墨山水画笔墨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水墨山水画仍然处于转型的变革时期,加之社会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艺术家们在这种社会环境当中也产生了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倾向。不同的文化素养、审美追求让中国水墨山水画面临着如下难题:
(一)缺乏文化内涵
现在,很多艺术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能专心致志地作画。石涛在《苦瓜和尚语录》提到“劳心于刻画而自毁,蔽尘于笔墨而自拘”,说明尘俗所蔽使自己的思想拘束,因此在绘画时应静下心来,认真揣测。现在很多画家对传统山水临摹极少,缺乏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未能理解经典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一方面,当前的部分画家急功近利,只从笔墨形式技巧方面着手而不是从更深的层面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精神,只得其形而无其神;另一方面,现在的很多山水画作品基本上都集中在几种固定语言形式和图式上,从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挖掘。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使传统绘画作品中的笔墨精神在当代中国水墨山水画中缺失。
(二)缺少思想见解
艺术的创作离不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思想内涵,画家个人的心境是艺术情感表达的内在要求。但是,当代部分水墨山水画作品是把西方画家的构成分解以后挪用到山水画创作中来,将传统水墨画的笔墨体系和西方表现主义的某些艺术手法相结合,追求装饰感,缺少画家自己的思想见解,造成作品空洞,没有格调。格调是一幅作品的精神气,在山水画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的水墨山水画普遍存在缺乏格调的问题。一幅作品没有格调,就意味着失去了传统山水画独有的精神内涵,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是缺少对于人文精神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也缺少人文素养。“夫画贵乎思”,创作作品贵在有思想内涵、人文修养。过于形式化的创作,使原本山水作品中凝聚着的浓厚精神文化内涵丧失。
(三)审美标准模糊
宋代李成和范宽的绘画风格迥异,李成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墨精而笔润,范宽的画峰峦浑厚,势壮雄强。王诜评论道,“此二画之迹一文一武也”。由此可知,无论是秀丽的美还是雄壮的美都会给人以不同的力量,人们通过不同的山水画作品能够得到美的联想和升华。如今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品欣赏有快餐化的现象,作品作为商品泛滥,当代水墨山水画的审美标准也日益模糊。传统山水画美的标准在不断地打破和扩展,但一些艺术家打着中西融合艺术的口号,用一些所谓的新的创作手段和时尚元素,制作出新的山水样式,有的甚至还将丑的标准作为审美的标准,将传统绘画中思想情感的表达转换为个体欲望的表达,艺术家所承载的创造美的艺术使命正在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
[1]俞剑华.石涛画语录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126.
[2]杨成寅.石涛画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8.
[3]毕斐.历代名画记论稿[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51.
[4]张仃.笔墨乾坤[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49.
[5]斯舜威.中国当代美术30年:1978~2008[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21.
[6]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48.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