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五定律”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1-04-14潘琳晔
潘琳晔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全民阅读,至今全民阅读在世界各国都受到高度的重视,我国已经第八次将“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高校作为全民阅读的核心阵地之一,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了图书馆要积极地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该规定明确了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也是社会阅读的中坚力量,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素养,构建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对于影响社会读者的阅读行为,实现全民阅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现状
阅读推广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常态化工作,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每年不断更新的服务对象,以往卓有成效的一些活动,也不断出现学生参与度低,用户粘度下降等问题。要突破瓶颈,高校图书馆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径,使活动更符合时代的要求,适应大学生注意力的变化,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提高阅读能力,保障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九十年前,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其著作《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这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这是图书馆学领域具有最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即使在九十年后的今天仍不过时,其精神对现代的图书馆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图书馆学五定律与阅读推广的相关性分析
2.1 “书是为了用的”与阅读推广
定律一“书是为了用的”强调书是要拿来用的,图书馆采取的各种措施,都是要围绕着便于读者利用图书的宗旨;而阅读推广则是要将书的“用”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中去,让人们将书融入生活,把读书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可见,定律一的精神与现今阅读推广的内涵是一致的。
2.2 “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与阅读推广
定律二“每个读者有其书”和定律三“每本书有其读者”强调了读者和图书两者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每本书都有其价值,而这种价值应该被发现和重视。要使读者和书之间建立起牢固、通畅的关系,中间需要一座桥梁,而现今的阅读推广就是这座桥梁。
在阅读推广工作中进行恰当地推荐和引导,帮助读者找到他们需要的图书,使“每个读者有其书”;另一方面,现在的阅读推广工作都已经将图书推荐作为常规工作,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书的存在,缩小读者与图书之间的距离,让每本书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每本书有其读者”。把好书推出去,帮人们找到想要的书,就是阅读推广工作对定律二和定律三精神的贯彻实施。
2.3 “节省读者的时间”与阅读推广
定律四“节省读者的时间”强调要让读者能高效地得到自己所要的书。现在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推广清楚地了解如何进行搜索,推荐的图书放在何处,一些数据库的内容和使用等等,从而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可见阅读推广是关联读者和图书的一座高速桥梁。
2.4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与阅读推广
定律五“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强调图书馆是有生命的、动态的、发展的。阅读推广工作,面对不同需求的读者,不同类型的图书,也要有动态的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适应读者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关联读者与图书,使图书馆这个“有机体”良好地生长。
据上述分析,图书馆学五定律反映了现代阅读推广工作的实质,而现代的阅读推广工作正是图书馆学五定律的理念在实践中的体现;图书馆学五定律丰富内涵将促进阅读推广工作科学地发展,而阅读推广工作不断的创新实践也将为图书馆事业不断注入生命活力。
3 图书馆学五定律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的启示
3.1 “书是为了用的”——阅读推广让书“触手可及”
要使每本书发挥其“用”,就要尽可能地清除读者与图书之间的障碍,让读者能顺畅地“用”到书。对于还未被吸引到图书馆来的学生,可以将图书送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3.1.1 校园里“触手可及”的书
高校图书馆可以把二线书库的图书以及过刊利“用”起来,送到师生的“身边”。在教室里放置一些专业期刊,让用该教室上课的师生可以随时取阅,随手的翻阅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尚未想到但却有用的信息,从而能激发进一步阅读或钻研。放置在体育馆里,让学生在运动休息间隙,随手阅读。在宿舍楼里设置一个图书角,让进出宿舍的学生能随手翻阅或带走阅读。让图书进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帮助他们养成在生活中阅读的习惯。
3.1.2 随时可阅读、分享的电子书
如今高校大学生每个人都有手机,可谓“机”不离手,若是能把现代智能手机的阅读功能利用好,就能做到“书”不离手。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图书推荐时,除了告知纸质图书的位置,还可附上电子书的获取路径,这样就避免了对此图书有兴趣的学生因觉得跑到图书馆借书耗费时间而搁置了阅读;遇到有兴趣的图书可以立马点击下载阅读,同时还便于和他人分享。
3.2 “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阅读推广是读者和图书间的“高速桥梁”
将“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这两个定律的精神贯彻到阅读推广工作的实践中去,更好地提高阅读推广工作的成效。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是高校师生与图书之间的桥梁,为他们找到需要的书,也将合适的书送到他们手中,高效的“人书匹配”,也同时体现了定律四“节省读者的时间”的精神。
3.2.1 精准服务
每个读者在阅读需求和习惯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对读者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高校图书馆需要深入调研,到师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便于今后的阅读推广活动能更有针对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也为图书采购提供信息。
3.2.2 挖掘潜在读者
将图书推荐出去,比根据读者的需求找书更难,需要阅读推广来助力。因图书分类排架规则的原因,有时相同主题的图书并不是集中在一处,开设主题馆,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业主题,将相关图书放在主题馆内,帮助师生们更便捷地看到同一主题的相关图书。
3.2.3 发动各方力量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仅靠几个馆员肯定是不够的,需要校内外各方力量的支持,将他们也拉入到阅读推广人的队伍中来,增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力量。如,将校外的作家和学校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等请进来,不仅拓宽学生们的眼界,还能指引学生们的阅读方向;邀请学校的专职教师加入,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阅读的理念、方法传授给学生;优秀的校友,因为有着相同的学习环境或专业,更能吸引在校大学生们的关注;充分利用图书馆下学生社团的力量,打入学生读者内部,为阅读推广活动做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3.2.4 创新活动
只有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才能吸引大学生的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构建书香校园。
1)升级读书沙龙活动。读书沙龙活动为热爱阅读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可以通过升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如:专业阅读、外文阅读的读书沙龙,丰富读书交流的范围和内容;观看一些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就电影和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和思考。除此之外,在读书沙龙活动中还可提供一些茶水和小点心,让活动氛围更轻松。
2)多样化的阅读成果表现形式。阅读推广活动需要创新多样化的阅读成果表现形式,激发大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如,继高校常见的新书推荐、教师荐书后可推出学生荐书,让学生们写图书简介和推荐理由,给了学生由阅读人变成推荐人的机会,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后的思考;舞台剧表演,将阅读中的精彩片段改编成舞台剧,表演出来,在改编和表演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们更深入的阅读和感悟,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
3.3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阅读推广让“阅读”不断延续
定律五“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表明图书馆工作是不断发展的,高校每年都有毕业生离校,新生入校,就如一个有机体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一样,因此,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也需要不断地破旧立新,以发展的眼光开展工作,才能达到预期。
1)重视新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高校图书馆要主动调研,了解新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需求,使针对新生的阅读推广活动有的放矢,帮助新生从入校伊始就逐步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组成共读小组,每周集中,在学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分享,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让新生不仅是爱上阅读,还要学会阅读,第二年再带领下一届新生,形成良好循环。
2)重视阅读推广人素养的提升。一个优秀的阅读推广活动离不开阅读推广人的策划、组织,阅读推广人的素养直接影响着阅读推广的成效,因此需要不断学习提升。如:(1)参加专题培训,进行系统地学习;(2)参加研讨会,了解阅读推广的最新动态,更新理念;(3)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创新经验,拓展思路。只有阅读推广人的能力提高了,阅读推广才能良好地发展。
3)重视新技术的融入。积极地将不断出现的新技术运用到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中去,如移动图书馆、微信平台、云技术等等,方便学生与图书间的交流、学生间的交流,高效地开展线上阅读活动,也更能俘获高校大学生的关注。
4)重视评估反馈。在每次阅读推广活动的中,组织者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参加师生的反应,活动后也要及时听取反馈;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量化评估阅读推广活动,明确活动效果,为今后的活动开展提供有效信息,使活动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
图书馆学五定律在九十年后的今天,依然体现在现代图书馆的每一项工作中,指导着阅读推广工作科学地向前发展。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也必将在有效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