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开放共享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

2021-04-14刘永清

卷宗 2021年24期
关键词:数字化文学图书馆

刘永清

(江苏省灌南县图书馆,江苏 连云港 222500)

随着当代互联网、新媒体等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数字资源的体系构建以及成为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在建设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课题。针对目前的市场发展形势,地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应该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第一,文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从转化、整合、存储、传播等方面来形成整体化的图书馆信息中心;第二,资源的长期保存工程建设,通过建立数字化的文学信息保障中心,来大规模的建设搜拦文学内容;第三,广泛开展文学作品的数字化制作和采集,建立多渠道化的信息查询阅览网络,不断扩大图书馆资源的服务范围。

1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每个国家、民族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书籍依旧是当前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在新时期下,国民的生活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为了积极顺应时代形势转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传播方式也需要紧跟时代形势,作出一定的革新。在信息化、数字化成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组成内容的同时,公共图书馆的文学传播载体也需要将目光转移到这类领域当中。

数字资源的特点。

1)数字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将文学作品进行数字化模式的重构后,由于其载体发生了变化,传播性质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图书馆中传统的图书资源多数具有地域性的,在借阅传播时有明显的局限性,会受到空间、时间、书本单一载体的限制,传播效率和便捷性无法满足当代人民快节奏化的生活。而将其进行数字化模式的重构后,网络、信息成为其主要的载体方式,它将不会再受到时间、空间或者某些特殊人群的限制,其文学的归属才能最终属于每一个人民。利用网络,读者只需要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查询借阅,满足不同群体之间的需求。

2)数字资源的交互性。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在实际生活中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而将这些文化内容转变为数字资源后,人们的阅读理解交流将很多程度上有了更宽广的范围,各类地域的特色文化将会在网络中汇聚,同时也会扩大民众的视野,文化不再属于单一的群体,它具有了更强的交流性和传播性,可以极大增进不同地区人们对于陌生地域的了解。

3)数字资源的海量包容性。通过将传统书籍资源转化为数字模式的网络资源,可以广泛将各个地区的优秀文化遗产和现代化人文、自然科学文化进行融合,通过集中的整合筛选,会更能体会到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可以广泛包含传播先进思想的、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注重人际关系的、注重价值观正确引导和构建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的;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广泛容纳体育、艺术、地方、民间、传统、风俗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作品,其海量的包容性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阅读需求。

2 各类网络数字化资源搜拦的原则策略

公共图书馆所要建成的文化传承数字平台,既需要将馆内现有的文学资源、采集搜拦的资源进行数字化重构,还需要不断从网络上收集更多的文学信息资源来归入到平台数据库中,这也就是当前网络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馆藏化模式。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利用自动化的筛选收集或者人工采集的方式来对网上的文学资源进行采集、加工,然后将其整合成更加专业、完整的信息资源。由于目前互联网中的信息资源数量过于庞大、类型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文学作品格式有DOC、TXT、PDF、PPT、CAJ等多种类型。而主要收集的文学作品和资源类型多数都是来自专家学者,专业学术机构、会议,大型的文学数据库、期刊、学术论文等,但是由于这些数字化的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在收集整合的时候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数字化资源整合要有目的性和学术性。公共图书馆建设文化传承的数字化平台,其主要目的是将传统的文学资源、文化遗产重构成数字化的网络资源,然后进行存储、传播,或者通过再加工的方式来进行更多优秀文化作品的生产、传播,实现文化遗产、优秀作品的再生利用,带动现代化社会中的文化、人文素养、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在资源收集整理时,也需要了解到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收集整合的数字化资源应该更加广泛,这样会更加了利于优秀文化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传播;当然文学资源的收集也需要注重学术性,要将专业化、学术化的信息与网络上随意发布的观点、论证区分开,以保证利用数字化平台所传播的文学内容具备真实性、准确性[1]。

2)数字化资源主要以免费为主、收费为辅。公共图书馆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所整合的文学信息,应该要坚持以免费为主、收费为辅的原则。因为本身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就是以推动国家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免费的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民便捷的接触到更多的文学知识,不用承受过多的经济负担。而收费的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图书馆基础的运营。

3 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具体规划措施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产物,也是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底。各层级的公共图书馆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人民文化、智慧、文化遗产的宝库,是文献资源中心。21世纪以来,为了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公共图书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传播和保存文化知识方面,产生了科研机构、文化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真正将文学渗透到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

3.1 发展先进的图书馆网络文化建设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保存了中华民族众多的优秀文化遗产,而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发展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存在版权利益纠纷的文献、文学作品进行数字化的重构。如此一来,既可以做到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内容的目的,也可以满足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让各个地区优秀的文化作品都可以经过数字化的方式共享到更多的区域和群体当中,并且还能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转型,让其可以在市场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模式来扩展书籍类目的多样化资源建设。强化各个图书机构的书籍类目数据建设工作,将各个县级图书馆中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上传到资源数据库当中,进一步实现文学资源的共享。

3.2 开辟多种形式的文化展示长廊

在文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当中,如秦皇岛图书馆,在开辟文化资源传播的新形式基础之上,首先是根据其地区具备的旅游文化特色,然后在图书馆内设置了风光旅游展览墙,然后通过科技化的荧幕展示当地极具媒体的风景名胜,和独特的旅游文化。同时秦皇岛图书馆还经常举办大范围的旅游摄影展览活动,营造浓郁的旅游氛围,通过这种带有浓厚地域风情的传播方式,进一步的将地域文化呈现给了更多的民众;长春图书馆则是以建立国际友好城市为主题的文化宣传长廊,将本省市与各大友好城市之间的资料和文化内容都用视频、图片的方式进行了展现,给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展示平台,而其他各地的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扩展形式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播活动[2]。

3.3 大力开发图书馆的网站服务功能

要进行数字资源的开发建设,首先应该要结合社会科技形势,充分发挥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先进网络传播优势,在建设的过程中,重点突出知识信息、网络读书的特点,让网络化的图书馆可以在原先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得到更加明确的定位和革新。其次,还需要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来优化图书馆的软硬件服务设备,通过建立多种类的网络服务模式、功能和手段,比如可以推行手机APP模式的网络借书、查询资料文献、上传文学资源等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然后,在通过图书馆APP、新媒体、网络交流软件等多种途径来对图书馆的新资源进行发布、通知、宣传,同时还可以开展专题化书展、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文学活动,来进一步活跃广大民众的读书兴致,同时也可以极大增加图书馆网站的影响力、宣传力[3];最后,为了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的学术性、专业性和教育性,可以通过网络联合国内各个图书馆、网站,收集各种数字化图书、期刊文献等,整合到数据库中作为联合化、专业化的知识咨询、参考,通过全国多地区联网化的建设来实现文化传播。

3.4 推广网络化的阅读方式

各个图书馆可以积极与正规的电子书开发商进行合作,利用电子图书APP等来进行文化传播。如可以利用方正Apabl、喜玛朗雅有声阅读等APP开展多样化阅读,随时随地让读者享受到网上阅读的便捷服务。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一本电子书籍可以同时共享给多人进行浏览,这样可以缓解传统书本类作品无法同时借阅多人的缺陷。而且由于电子版图书更新、转化快,提升了文学传播的效率,增加了阅读新书的渠道。此外,网络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正确引导的方式,来净化网络中的不良文化,通过APP宣传引导的方式为读者指引更多优秀的书籍网站、论坛等。

3.5 移动化网络图书馆的开设

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将移动化网络图书馆变成了可能。利用智能手机软件来进行便捷化的阅读,可以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图书、杂志、文学作品、文献资料、音乐、漫画等多类型的数字化读物。读者不仅可以利用手机实时观看各类小说、视频、杂志,可以利用其学习外语、练习写作、听音乐、了解更多的中华文化等。所以,以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图书馆与手机移动阅读开发商等市场企业联合,出品更加便捷优质的移动读书软件,将更加有利于图书馆宣传建设工作。此外,图书馆还可以积极与当地的移动通讯运营商合作,开展手机短信提醒业务,利用手机短信平台,为民众提供更多关于图书馆建设运营的通知,比如日常开闭馆时间、活动通知、书籍查询、新书通报等多种服务。利用这种自动化短信通知服务,延伸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局限性,加强了图书馆与广大民众的实施交流。

4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公共图书馆的规划发展,网络化的资源扩展、数字化便捷化的移动图书馆发展,都需要牢牢把握住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承载公共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坚守传播先进文化、传承文化遗产的主要阵地。在结合现代化科技、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促进国家文化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化文学图书馆
我们需要文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图书馆
数字化制胜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