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讨
2021-04-14马守芹
江 东 马守芹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学科学院),山东 泰安 271099;2.山东省济南锦坪学校,山东 泰安 271099)
当下,世界在经济大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的前提下,世界各国高校逐渐开始着手加强教学管理创新,培育复合型人才。纵观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特点,很窃明就能看出它的必要性。必须指明的是,本次教学管理创新的走向不能孤立看待,应当更全面的、多角度的去看和对待,以便更有效地了解教学管理创新的背景和本质。
1 教学管理平台的基础化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积累呈指数级突飞猛进。即使是知识最渊博的人也无法了解与掌握全部的知识和信息。只有把握住了基本的科学知识,才可以增强其适应能力。由于最基本的科学是所有知识中最稳固、最长久的部分,对人才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常态化的支持作用。知识更新得越快,打好基础就越关键。如果基础知识不牢靠,去学和考虑新知识、新事物、新技术和新方法都将很难,自学和自我更新的能力都会遭受较大的影响。所以,着重凸显教学内容的基础已逐渐变成世界各国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共同发展走向。
国外高等教育委员会就认为,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通识教育”,让他们能够生活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海外高校指出教学接收新鲜方法,消除不同专业之间的人为障碍,将基础性教学与专业性教学相融合。海外科学委员会在1993年经过的高校政策十大专题讨论中提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重视范围较广的基础性专业知识,特别的是办法、共同攻克难题。为了解决问题,必须要规避一些狭隘的特殊性专业技能。
域外的高校大多被称为全面教育。具专业人员说,海外毕业生的专业匹配率只有11%左右。没有夯实的基础和较广的知识,很难想象89%以上的非本专业毕业生都在非本专业领域丛事各项工作。然而,在海外大学的教学管理创新史上,基础教育却长期被忽视。部分人批判说,学生花四年时间学习一些与实践无关的理论知识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在1960年,域外高校常常不看好基础学习,很多课程的碎片化与无序现象日渐明显。1970 年至 1980 年,因为高校越发重视学生的自我选择,再加之劳动力市场状况不佳。“职业为先”的理论时常支配着高校校园,而高校教学管理有忽略了基础性教育,这让高校教学变得越发严肃。国外有名人士发表了《学院:海外高校教育的经验》。报告建议,由七大学科构成的通识教育的“综合核心课程”项目,不光叫学生熟悉基础,还要让学生会学科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校外生活。这份报告对海外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很多高校改变了不注重学生基础性知识培养的趋势。时下,域外高校提出特别的理论。虽然在较为繁杂的条件下,但海外各大高校仍正在努力更好地继承文理结合的‘通识教育’。部分高校表示,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清楚要求了学生开展“基础学术训练”的必要性。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创新后强调培育前景广阔、适应性强的通用型人才。整个四年的教学工作重在打好基础。因此,部分高校要求学生完成文学与艺术、历史、自然学科、社会剖析与道德素养、外国文化等重点课程。
就我国高校讲,时下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增强基础性知识和基础性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很早时,学校的教学情况下,通常都只重视对人才的培育。随着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提高,高校教育应更加重视基础性理论、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性技术、增强对潜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育。这样,很大情况下提升了基础学习。所以应重视基础学习不光是专业学。这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即要强化教学管理内容的基础性。
2 教学管理内容的综合化
现如今,全世界高校进行的教育管理创新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趋势。总结来说,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现代知识的发展是高度整合,很大问题就应该是协同,这让教学管理内容的综合化逐渐变成必然的发展趋势。在人类文明历史的漫漫长路上,科学与人文一直是相结合的。它们间的解离趋势只是最近几百年的事,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解离越来越强烈。经过长时间的人文与科学的解离、学科的日渐分化,学科交流知识的重合。很多重大工程或科学分析都必须要进行多学科的合作。例如:仅“三峡工程”就成立了14个专家团队,聘用了来自17个工业的和经济机构中、中科院的12个研究部门、28所高等学校、8个专业技术部门、40个不同学科的专家共412余人左右。此外,还有外科医生、工程师、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约213余人,占专家总量的51.8%。基于此,许多国家的高校都非常重视开办联合教学和综合学科教学,以顺应现代科技融合的趋势。例如:外国大学综合工学院创办了能源科学、生命科学、建材科学、电子体系、社会进程发展工程等10多个综合专业方面的教学。此类教学管理在域外高校中的应用也十分常见,它们就创设了:西方文化、外国文化、城市研究分析、人类发展进程等。
其次,是培育高品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国外曾对众多科学家的论文和成果开展了为期五年的调研。结果表明,很少有成功的科学家是只精通一个专业的“专业人士”。相反,他们依靠他们的博学来取胜。如今,现代高校教育工作应构建基础广泛、跨学科视野、多元文化氛围的综合性人才培育形式。域外学校其认为要培育顺应科技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向综合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培育这类人才必须做到跨学科、跨西的实验室和专业规划,减少学科的独立,加大相互之间依存,鼓励交叉学科的出现,尤其是理工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渗入和紧密融合。真正把高校变成把不同知识分支聚集、互动与协作的地方。
海外专家曾表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应在于培育“视野开阔、对一些新问题有新的想法、有较高的造诣,不受学科历史界限制约的人才”。认为有必要培育“能够看到最不同科学领域间关联的人,这样的人肯定的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尖端。当下,许多国家的高校均创设了多种跨学科课程,包括生物、自然条件、海洋科技、信息化等。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内容的融合,培育高素养的新型人才,为建立交叉学科构造条件。
多年来,我国高校非常注重专业教育和培育“现成专家”。因此,专业设置的行为准则是按多、少、细进行的。教育管理者太呆板很僵化,知识面局限,只能对口就业,无法全面满足社会的要求。目前,这个概念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高校开始逐渐扩大专业口径,增强学科群构建,促进教学管理内容的融合。
3 教学管理的多元化
当下,由于我国的经济大发展,劳动力市场上也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职业生涯从始至终的日子已经是过去式了。这样的情况,对未来员工的知识构架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为严苛要求。同时,随着生产力的不停发展,产业构架也在发生转变,新的产业机构不停涌现,新的专业领域也再不停产生,社会生产机构的繁杂性要求高校开设多种类型的教学内容。另外,个别人对教学的要求也很高,要求高校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管理理念,创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只有创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才可以体现出自身的个性和特点,更多的适应社会的新要求,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有助于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和内容,让教学管的理工作变的更加规范,这已经成为发展国际高校,改变教学管理老的办法。
4 教学管理走向的全球面
教学管理工作内容的国际化是高校教育国际化中的前提和重点。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的不断前进,教学管理工作内容的国际化会更为常见。为了培育顺应国际市场竞争需求的国际型高端人才,很多域外国家高校逐渐把目标瞄准到了当前的国际所通行的准则与规范上,从全世界的发展程度来看,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增强新的教学方法的确很重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域外临时教育评审会就提出了四次问询的各种报告,都将全球教学模式作为追求的目标。域外在1997年新创设的一些高校中也出现了以国际化问题为中心的全新教学管理,例如:国际行动学、环域外海文化等。国际高校还以培育具备国际战略思想的政府人员与企业管理者为目标,构建了综合政策学部,以满足国际化社会的要求。另外,域外学校也很看重这点,重视培育综合型世界人才。按调研结果可看出,最近几年,海外部分四年制高校在一般教学管控中增添了世界历史与文化方面的课程,并让学生同步学习国际型课程。目前,近70%的四年制高校创设了国际学习科目;51%左右的四年制高校加入到了院校之间协作进行的国际教育规划中,并签订了国际探查协议。88%的四年制高校创设了专职官员负责国际学科沟通事项等。
就这几年,我国高校和世界大学接轨大大拉近距离。尤其是我国进入WT0后,教学管理内容国际化将成为我国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迎接国外高校挑战的重点。我国高校为应对这一挑战,必须要选择构架国际化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代共同发展进步。教学管理内容的国际化建设方向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在传统教学管理中加入国际化建设的内容。其次,是创设国际法的、国际政治上、国际大形势、国际科技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等国际学科的教学方方面面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世界,开阔自身思维,接受正确展现出的国际政治、文化艺术、历史改革和国际文化等,进一步开阔其视野,让其构成国际观念。除此之外,还要增强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让高校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国际交流方式、国际对话等方式,从中获得国际信息,并加强了自身的能力。最后。是增添顺应世贸组织规则的各类涉外专业,以此为前提,培育出一批懂科技、精通外语、善于工商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5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前进,我国社会对高校人才培育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但是,因为高校原有教学管理体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难以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想彻底转变这类情况,就需要积极创新改革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明确教学管理的必要性,进一步为我国培育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