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保护措施
2021-04-14王影
王 影
(国家管网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襄阳输油处,湖北 襄阳 441000)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大,这要求石油企业加大长距离输油管道建设,使钻采油气田中的石油资源能够更好地输送至工业生产企业手中。长距离输油管道作为原油储运的最佳手段,在原油传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管道自身存在大量的风险隐患,当输油管道出现泄漏问题后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这要求石油企业加大对输油管道对环境影响的问题探究,并根据输油管道风险隐患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在管道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下才更有利于石油企业健康良态发展。
1 输油管道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1 输油管道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长距离输油管道工程属于线性工程会因为地形结构、气候带位置、水文特点等而导致建设质量存在差异,不同地形特征下输油管道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样的。尤其是在管沟开挖过程中,挖方、填方等建设过程都将会对地表土质造成巨大破坏,使得土壤出现板结、沙化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一些险难段或敏感段的管道建设过程中,过度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建设还将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例如,在西北部地区输油管道中由于地质结构疏松多黄土湿陷,地质结构的灾变承受能力弱在进行管道工程建设后将会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危害。
1.2 输油管道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除了在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影响外,输油管道本身对生态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建设输油管道时管道开挖部分将会改变土壤原有的结构质层,土壤中团粒结构和耕作层被破坏后将不能用于耕作或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输油管道在投入运行后会导致周围土壤结构出现分层的情况,管道上层土壤的透气和透水性将会大大降低,土壤结构将失去保水保肥性不利于植被群落的生长。而在管道下层土壤中会因为管道建设过程中被压实从而导致土壤紧密程度过高下层动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明显不足。当输油管道出现石油泄漏问题后,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影响也是巨大的,油类物质进入到土壤环境后会下渗到土壤深处进而对植物根系造成毒害作用,处于地下水之上的管道出现泄漏问题后还将会对地下水体造成污染。原油中还有苯、酚类物质,人类在接触了这类物质后将会出现恶心、眩晕的症状,长期食用受原油泄漏污染的农作物、饮用水后还会对人体肝、肾器官造成破坏,甚至引起癌变。输油管道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加大对输油管道风险隐患的防控才能将输油管道环境影响问题降到最低。
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探究
2.1 输油管道工程水土保护措施
在输油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对水土保护工作,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跟破坏。一方面需要严格化控制施工方法,对于生态脆弱地区需要减轻施工作业负荷量使施工作业区域能够始终保持原有的生态样貌,同时还应做好踏线工作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破坏的植被进行修复处理,还原地形地貌原有的特征。另一方面,在管沟开挖工程中需要根据土质结构特点对不同土质的土壤进行分层开挖、堆放、回填施工操作为施工后的地貌恢复提供可靠支持。此外,在对管道进行压实施工时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应在专用的伴行路面上行驶,避免大面积的土壤碾压造成地貌破坏。在有效的水土保护施工措施下输油管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将会明显降低。
2.2 管道失效风险防范措施
输油管道会因为自身结构问题、外部环境影响而出现原油泄漏的情况,原油泄漏不仅会对石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影响,更为严重的还是会对土壤、水体、动植物等造成威胁。石油企业应加大在管道失效风险防范措施中的投入,在科学合理的维护检修和泄漏点检测下输油管道寿命才会得到延长。管道失效风险防范措施应从管道管理入手,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操作和定期检测排查输油管道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同时,还应建立起完善的泄漏应急响应系统,加强石油管道完整性管理,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运行检测对管道泄漏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并在自动化设备的控制运行下将能做到高效的应急反应处理能力,缩小原油泄漏的影响范围。此外,在管道初期建设过程中应优化管道设计,采取阴极保护、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手段减少管道储运过程中泄漏风险。
2.3 采用科学的漏油失效检测方法
为了进一步减小输油管道漏油事故对环境生态的影响,需要通过配备先进的巡线通信系统和漏油检测系统,及时检测出发生漏油事故的准确位置。目前主流的管道漏油失效检测方法主要是由压力梯度法和在线平衡法两种,压力梯度法是根据管道漏失点上下游处具有压力梯度陡缓形式分析出漏失点的确切位置。在线平衡法则是利用进入输油管道的原油油量平衡原理,在漏油事故发生时可以对比流量不平衡的位置则能分析是否存在漏失点,并在高精度的流量计和数传系统下可以对漏失点位置进行精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