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社会语境下“牺牲精神”探析
——以电影《铁人》与《金刚川》的主题比较为视角

2021-04-14王天昊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王进喜铁人金刚

孙 宇,王天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319)

2009年5月,作为国庆6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铁人》在全国公映。《铁人》塑造了上世纪60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石油工人的坚毅形象,也描绘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新一代石油工人的风貌和精神世界。导演尹力认为:“铁人王进喜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拍摄这部影片很具现实意义”。[1]2020年10月,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电影《金刚川》开始公映。该片导演路阳说:“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但中国人都顽强地走过来了,创造很多奇迹。我想这部电影就是这种精神的缩影。”[2]《铁人》与《金刚川》虽诞生于不同历史时期,但都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中华民族优良的革命传统与精神风貌。

一、《金刚川》的“牺牲精神”主题叙事

电影《金刚川》前后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就拍摄完成,堪称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故事讲述的是1953年7月12日,志愿军主力部队必须于第二天凌晨6点前顺利通过金刚河,以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最后一次会战。金刚河上,志愿军与美军因修桥、炸桥而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战斗。影片采用分角度叙事手法,“用精心编织的人物关系和前呼后应的物件细节,塑造出刚毅勇敢的中国志愿军形象,表达了影片牺牲与成全的悲壮主题。”[3]

《金刚川》的牺牲主题。首先,可以从英文片名“Sacrifice”一词的中文释义(牺牲)得以体现。基于汉语、英语两种语言及文化背景的显著差异,仅从中文片名的直接英译恐怕很难帮助西方观众清晰理解该片的主题,因此,采用意译方式确定英语片名来直接体现故事主题,有利于对外传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敢于接受任何侵略势力的挑战。其次,影片的牺牲主题可以从故事情节的不同部分体现出来。该片在叙事手法上将内容分为4个部分,以“士兵”“对手”“高炮班”和“桥”为题,分别从4个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个事件,将整个炸桥、护桥、修桥的过程从天空到地面进行了立体化呈现。

在“士兵”这一部分,影片从等待过桥的志愿军步兵战士的视角出发,来讲述整个战斗的过程。志愿军某步兵团8连全体士兵在等待过桥之际临时接到团长命令,需要最后过桥,且由奔赴前线直接作战任务改为协助工兵连修桥,使一心想冲到战斗最前线奋勇杀敌的3班班长刘浩愿望难以实现。但他毅然接受连长高福来布置的新任务,到桥头附近寻找信号好的高地并负责瞭望警戒敌机。围绕桥体的攻防战斗突然打响,负责警戒保障任务的刘浩亲眼目睹了高连长与女话务员莘芹牺牲在敌军投下的延时炸弹中。随后,他也在美军“丧门神”的轰炸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刘浩肩抗修桥的圆木,被美军轰炸机投下的B29燃烧弹烧焦的身体如同一座雕塑矗立在桥头,指引着他身后更多的志愿军战士前仆后继冒着生命危险向大桥上冲去。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人民的和平与幸福,刘浩与莘芹之间刚刚绽开的爱情之花瞬间凋谢,多少个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的战场上。

在影片“高炮班”这部分内容中,炮兵排长张飞和老班长关磊之间的互动场景为影片塑造普通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增添了鲜亮的光彩,也为残酷的战争背景嵌入了令人泪目的人文关怀。关磊曾是连长,因战场上吸烟违反纪律而被降职为班长。他和张飞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的上下级及师徒关系使得简短的故事情节变得生动而富有张力。影片用有限的叙事空间将志愿军战士质朴、可爱、英勇的光辉形象塑造得生动、立体。二人绞尽脑汁争抢炮位,他们都想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表面上争吵不休的背后隐含的是他们之间浓厚深沉的友情,舍不得吃的烤玉米和藏起的卷烟罐儿体现着默默的关怀。当自己炮位的弹药打尽后,关磊毅然抬枪向美侦察机方向发射信号弹,为处在隐藏炮位的张飞等人指明敌机的位置,使其顺利将敌机击落。与此同时,关磊也因全身暴露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刹那间被敌机射来的子弹击得粉碎。张飞击落敌机后,以最快的速度跳下炮台,奋力穿过那片连接两个炮位阵地的玉米地,一边用颤抖的手拿出口哨,边跑边吹。他是多么渴望耳边再次传来前方炮位上关磊回应的哨声啊……敌机飞走了,志愿军工程兵继续将破损的桥体修好。当主力部队正在迅速过桥时,美军机又来轰炸。张飞从失去战友的深切悲痛中迅速投入战斗。形势危急之际,他为了掩护志愿军主力过桥而先向高空发射5枚曳光弹、后又命令高炮班剩余战士在炮位周围点火,以主动暴露自己的方式来吸引美军战机的火力。这一“疯狂”的做法在对岸山顶高地负责警戒敌机的步兵班战士小胡的眼中,无疑意味着“他们这是不想活了!”战况的惨烈可想而知,张飞被炸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高炮班其他战士全部牺牲。他们用生命的代价为过桥的主力部队争取到更多的战斗机会,同时将主力部队的损失降到最低。张飞忍着剧痛简单包扎伤口,拖着残躯艰难地通过那片绿油油的象征着和平、希望与幸福的玉米地,努力将自己固定在炮台上,用尽生命中最后一点力气将剩余的几枚炮弹全部射向再次来袭的美军侦察机,终于将其击落,随后壮烈牺牲。整个战斗过程火光冲天、扣人心弦、残酷激烈,令观众眼含热泪,仿佛置身于生死之间再度轮回。

影片的最后一部分是“桥”,以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美军侦察机驾驶员的视角来讲述。从高空向下俯视,他看到了志愿军主力部队正在通过大桥——那是由视死如归的中国志愿军战士在湍急的河水中人踩肩扛才搭成的一座生命之桥。它用生命铸就,是为了保护和挽救更多宝贵的生命。为了确保主力部队按时通过金刚川、准时参加会战,为了打赢这场仗,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为了未来的和平与安宁,战士们以血肉之躯代替了造桥的木材,像一枚枚钢钉,牢牢地钉在水流中。他们的牺牲精神可以平息任何非正义战争掀起的惊涛骇浪。影片中,志愿军战士小胡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一直在关注着对岸炮位的战友,战场上就是这样,你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叫个啥,只知道他们是战友,是护着俺们过桥的。有些人这辈子都再也见不着了。没人知道,那里到底怎么了,但是俺们心里都清楚,除了牺牲,还能有啥呢?”

二、《铁人》中“铁人精神”对“牺牲精神”的传承

影片中选取“铁人”王进喜的典型事迹,用写实的叙事手法将“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等令人难忘的劳动场面再现银幕,向观众展现了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铁人精神”。在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上,王进喜讲:“为了国家永远不贫血,我们自己的血已经备下来了,已经烧热了。为了家里的所有人能够过上好日子,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的豪迈誓言,充分体现了忘我的牺牲精神。在影片中,“铁人”王进喜的徒弟万堂不幸被井架砸中而牺牲。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师傅的教导,为了国家工业“吃饱不贫血”,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铁人》还把观众的思绪拉回到当代社会语境下,通过新一代石油工人在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漠和单调重复的工作时仍然坚持吃苦耐劳、舍己为人的精神,一步步探索着“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并借助“铁人精神”的传承营造出了新老两代铁人的跨时空对话。[4]“通过朴实细节展示了一个普通工人的精神面貌,观众切身感受到了‘铁人’与我们并不遥远。在年轻一代的印象里,铁人精神就是在集体利益的感召下放弃个人利益,追求前者最大化的典型代表”。[5]可以说,影片《铁人》所诠释的“铁人精神”就是牺牲精神在我国特殊历史时期与社会背景下的具体体现。在影片中,王进喜给队里年轻的石油工人们鼓劲儿:“会战就是打仗。打仗,就是给国家卖命。你要是个爷们儿,就顶着枪子儿往前冲。指导员的腿就是在朝鲜战场负的伤。”毫无疑问,王进喜对石油大会战的理解就是和平年代的战斗,他的“铁人精神”就是对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牺牲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在影片后部分,新一代石油工人的模范代表刘思成在沙漠中搜救曾经的同事赵一林和郭小米时,将自己的水全部留给了他们。他的心里充满了光明:“我想喝水,我从来没有这么渴过,我觉得整个身体像干柴一样烧着了。瓶子里有水,但是我不能喝,我必须把它留给别人。父亲临终的时候,我向他发过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儿子绝不退缩。你们牺牲过了,现在,轮到我们了”“‘铁人’,我知道您也在看着我,牺牲的前辈们都在看着我……我们绝不退缩!”影片的结尾采取了跨越时空的设计手法,铁人王进喜骑着摩托车驮着刘思成驶向冬天的雪野,展现了两代石油工人间的精神传承。[6]

三、当前社会语境下“牺牲精神”的启示

“在战场上,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和军人的尊严,军旗插到哪里,鲜血就挥洒到哪里;在和平时期,在洪水面前是大坝,火灾面前是隔离带,疫情面前是旗帜,这就是我们的军人,这就是军人的牺牲精神。”[7]从《金刚川》主题所体现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蕴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8]“这种牺牲精神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华夏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中,脱胎于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等民族精神的传承中。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正是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中华民族复兴找到了动力源泉。”[8]正是这种来源于我们古老而悠久的华夏文明的牺牲精神,成为了孕育《铁人》中王进喜、刘思成等两代石油英模们牺牲与奉献精神的思想沃土,也成了指导我国各行各业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普通劳动人民的行动指南。

历史会永远铭记那些牺牲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的勇士们!历史尤其不会忘记,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省通衢”武汉市被迫按下暂停键。全国人民发扬了极大的牺牲精神,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抗疫前线。”[9]中华民族是富有牺牲精神的伟大民族,这种牺牲精神早已和960万平方公里神州大地融为一体,并和生活、工作在这块沃土上的每一个人紧密联结,成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无穷力量。

猜你喜欢

王进喜铁人金刚
金刚炮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追影记
海上铁人郝振山
铁人王进喜(节选)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铁人远去,侠之终结
没有金刚的金刚狼爪
CHINESE IDOL
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