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立德树人路径研究
——以铁人学院为例
2021-04-14张建军
张建军
(铁人学院思政课教学部,黑龙江省 大庆市16325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这对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创新创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在石油会战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一直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动力,需要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进入新时代,特别是进入“十四五”发展的新时期,铁人学院作为以石油石化为主干专业的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需要切实扎根石油企业文化,立足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的弘扬,深挖新内涵、探索新路径。
一、深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构建高职院校美好价值育人体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新内涵不断丰富。在“十四五”发展的新阶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下丰富和拓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就要结合新阶段石油企业的文化理念,结合学生的“三观”树立,使其更具时代感,更能凝聚共识,产生共鸣。凝练其在新阶段可传承的特色和育人价值,构建石油石化类高职院校美好价值育人体系。
(一)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语境下的新的时代内涵
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语境下的新的时代内涵有其深刻的必要性和内在历史逻辑。在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历史新时期,面对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发展要求,需要以新的形势变化为逻辑起点,与时俱进地深入挖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在坚守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把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基本要求深刻融入到精神教育的内在体系,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强化为新的力量源泉,释放新的动能,提供新的动力,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弘扬更为深刻。
挖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的主要路径:一是结合党史教育和党领导人民在各个时期的奋斗史教育,结合新的历史环境和历史任务,深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爱国主义的内涵,把提升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格局站位研究好,把强化高举旗帜、引领振兴的鞭策鼓舞利用好;二是结合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新的形势任务,深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创业精神的内涵,使新时期创业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更为饱满,在此基础上,用新阶段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气魄和担当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更深刻地读懂石油工业艰辛光辉的创业史;三是结合“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会战优良作风的培育,使求实的内涵更加坚韧、更为持久,将尊重规律、崇尚实干的作风作为思政课的价值导向,强化学生严谨精细、术业专攻的能力本领;四是结合“十四五”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讲奉献的内涵挖深、讲透,要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和共情的讲解,“使奉献的内涵更加淳朴、更为贴切,更好地发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动力驱动、导向激励、凝聚向心的价值,提升勤勉敬业、真挚为民的境界情怀,强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品德操守”[1]。
(二)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时代内涵构建铁人学院美好价值育人体系
价值观塑造是育人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立德的过程就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过程。构建美好价值育人体系,其实质就是把学生价值塑造融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的弘扬教育过程,其目的是在培养具有新时代精神、符合新时代需要、符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质的高技能人才。我们紧紧抓住铁人学院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聚焦解决“总开关”问题,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时代价值为引领,构建学生新时代美好价值育人体系。
从精神信仰、价值观念、道德人格等多个维度梳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蕴含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重点打造两个教育模块:一是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铁人价值观育人的模块。例如,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为祖国分忧的家国意识与爱国情怀链接,形成家国情怀育人模块;把“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责任心、使命感与以民族为重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链接,形成民族责任感育人模块;把铁人对民族精神的信仰、对党的信赖、对社会主义信念的不懈追求与理想信念追求紧密结合,形成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育人模块。二是对接企业人才发展需求,覆盖学生整个生涯规划的素养修炼模块。例如,用铁人的老黄牛精神、学习精神、创业精神对标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主旋律;把“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进取意识、“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99个过得去”的敬业理念、“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品德修为”[2],对标铁人学院“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的价值理念,促进学生高质量创业与就业。
二、聚焦“铁人之道”,释放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立德树人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着极高的育人价值,要通过基因传承落地,实现育人效果。铁人学院在育人过程中,重点通过讲述石油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事迹,通过铁人精神进案例、进教材、进课堂,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与铁人精神的深度融合,打造“00”后学生易于接受,乐于传承的“铁人之道”,释放铁人精神立德树人的巨大能量。
所谓“铁人之道”,是指以“三老四严”中的求实之道、岗位责任制中的立业之道、基本功训练中的成功之道打造铁人式石油工匠型人才。以新时期铁人李新民到课堂言传身教,让铁人与学生共情、与铁人精神共鸣。实现“铁人之道”全过程育人,需要创新思政教学的流程设计,把教学起始点提前,教学的终点线延后,最大的特色是设计完整的过程体验,用工具、数据、案例助力育人效果落地,延伸铁人式教育的内涵。主要方法如下:
(一)教学前做到:需求导向,精细调研
首先,对标铁人学院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培训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四级评估倒推法在学生中开展调研。一是确定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具备的核心价值观及思想素质的标准;二是这些标准需要学生实现思想、行为的转变;三是这些思想、行为需要在课堂与实践教育中获得哪些知识、技能和态度支撑;四是要达成这样的结果,铁人精神育人团队应该做什么。其次,精细调研的重点。一是找准、找深、找透人才发展教育提升的需求点;二是依托铁人精神育人团队,以问题为导向研发特色系列育人课程,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通过调研,真正找到铁人式育人的重点、难点与核心。
(二)教学中做到:精准实施,创新实践
以实战为导向,采用“11130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即围绕1个育人问题、采用1个铁人案例、1个“铁人之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用30分钟的讲解,让教师搭台、学生唱戏。通过小组分享的方式,使学生贡献问题、头脑碰撞、集体智慧连接、贡献问题答案,老师再提炼升华,形成问题解决的最佳路径。
(三)教学后做到:精心跟进,精彩呈现
教学过程完成后,铁人式教育服务还在延伸:一是组织专业“学习顾问”团队对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对育人效果多维度评估指导;二是组织“复盘”研讨,课程内容紧贴学生思想行为变化迅速“迭代”,实现“铁人之道”育人效果螺旋式上升,形成“铁人之道”育人管理体系。
三、突出“理实一体化”,探索新时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立德树人最佳实践路径
用红色资源为学生培根铸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发祥地和企业办学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大庆现场教学资源,着力打造育人特色,探索“铁人之道”立德树人路径。
首先,对大庆现有的22个企业精神教育基地、44个企业文化示范点、8个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分类管理,构建以铁人学院为中心、辐射大庆地区的现场教学网络,规划“1+N”现场教学网络布局。“1”是铁人学院校内现场教学区。铁人学院拥有国家示范性石油工程技术实训基地、铁人教育实践基地等跨企业培训基地,能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了解石油的生成和开发过程;铁人文化艺术长廊、求实林等人文景观可以直接让学生感受铁人精神带来的人文滋养,同时,其层层递进引领式设计,吸引学生主动探索铁人精神时代内涵。“N”是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中十六联、杨海波工作室等现场教学点,更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世界观形成不同阶段的需求量身定做的实践菜单,突出现场教学的针对性。
其次,通过多个教学点的有效衔接,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递进式育人路径。例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通过走近铁人,亲身体验铁人精神铸就石油工业创业史;1205钢铁钻井队——通过钢铁钻井队锻造过程,感受铁人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践;井下作业107队——通过铁军文化,体会“铁肩担大任、铁心保平安、铁志作贡献”的创新传承与使命担当。
最后,突出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科学设置重走创业路、学员研讨、教师团队催化等育人环节,探索石油特色的现场教学流程。例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现场教学流程,去程——教师团队提前布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馆实践;现场教学中——教师团队围绕课堂讲授中难点、重点问题用现场实践还原历史场景,回顾铁人创业历程,让铁人精神走进学生心灵;返程——教师团队组织学生围绕现场教学最深的体验与感受,总结提炼,促进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真正做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风化俗。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最大育人价值在于其实践性和长期性。铁人学院通过用真人、真事、真实的情境,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挖掘、传承和弘扬,积极构建高职院校美好价值育人体系,释放铁人精神立德树人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能量,探索形成石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切实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实践创新互动,让其在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