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加快县域产业振兴
2021-04-14省政协委员李俊岭
■省政协委员 李俊岭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以完备产业链条和优质资源要素为主的产业生态是县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以“三个强化”为基础,谋划产业链条
一是强化功能定位与产业定位相匹配。进一步厘清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理顺产业发展链条,合理规划布局县域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二是强化产业规划与其它规划相衔接。加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互衔接,构建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三是强化比较优势与特色产业相对接。聚焦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从实际出发抓产业、上项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链集聚提升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产业集群
一是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比如保定,要支持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区域和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同时注重对产业空间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增强吸附能力,引领关联企业发展。二是推动集群内产业链协同。引导各县域优势产业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广泛嵌入区域分工协作链和产业链、价值链,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促进上下游联动,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三是推进产业链条换代升级。甄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和引进“独角兽”“瞪羚”企业,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实现核心零配件、基础材料和高端装备的替代进口,抢占全国乃至世界同领域产业竞争高地。
三、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抓手,推动产业协作
一是发挥城市的区域带动作用。切实加强省会建设,提升省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打造真正的京津冀城市发展“第三极”,增强在全省的首位度和对市县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实施全省各设区城市更新,提升各设区市主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区域首位度和要素集聚能力,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组团发展。更加注重县(市)城市建设,抓紧补短板强弱项,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提档升级,完善县城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品质生活之城,做强县域产业振兴载体。重点支持保定、廊坊等京津周边县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二是统筹提升全省产业园区能级。加大省、市级层面统筹,以产业龙头为中心、以产业链配套协同为目标,提升全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创新力。指导各市、县(市)加快提升产业园区承载能力,加快以产带城、产城融合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成定位明确、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产业聚集平台。
四、以全要素支撑为保障,优化产业生态
一是加强政策指导。对标对表县域经济发达地区,加强对我省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统一的产业发展政策,抓好政策进企到村宣传推介,压实政策落实责任,定期评估调整,不断优化升级,确保实在管用,促进县乡市场主体知情明政、用足用好政策。二是推行和完善“链长制”。总结推广县(市)领导同志挂帅的产业链“链长制”,优化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加强跨部门、跨企业、跨行业统筹协调,实行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促进科技、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倾斜,助力提升县域主导产业的分工地位和稳定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三是强化法治保障。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照章监管,严厉打击涉企涉农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县域市场主体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力有序有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