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传承的高校图书馆育人路径研究

2021-04-14

卷宗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育人图书馆传统

王 红

(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湖北 黄冈 438000)

1 引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已经孕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情报信息资源中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不仅承担着辅助教学科研的职能,还承担着收集、加工、传递、保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职责。高校图书馆藏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如古籍文献、历史档案及传统文化数据库等,既有通俗读物,也有学术文章;既有经典版本,也有注释文本;既有实体馆藏,也有电子资源;既有典藏之职,也有传承之责;既能满足高校的传统文化教学研究需求,也能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高校图书馆馆舍往往是高校的标志性建筑,是高校教育设备设施水平的体现,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在文化传承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传承的基地和文化创新的主体,育人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根本。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化育人功能,借助数字化信息服务手段积极引导师生了解、热爱、传播传统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助力。

2 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分析

高校图书馆在育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学习和查阅资料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涵盖以下几方面:1)文化育人。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拓展多元国际文化交流。2)课程育人。以提升学生科学精神、信息素养为目标,挖掘实现课程教学的多种形式,开设课程和专题培训,提高读者的文献检索能力和信息素养。3)环境育人。营造舒适多元的空间环境,注重馆舍环境人文内涵,通过环境文化潜移默化感染读者,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4)网络育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利用各类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网络教育参与度,推动长效机制建设。5)实践育人。提供各类实践岗位,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指导,建立培训、考勤、考核、激励等机制。6)管理育人。持续提升馆员队伍素质,坚持人性化管理理念,实施“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3 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1)不断提高图书馆线上教育的服务水平,实现育人功能,发挥资源优势和先进技术,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质量和增加数量,促进学校教学与科研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互联网+”文献资源建设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性,提升服务水平,提升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开放度,充分满足和适应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满足时间和空间上的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同时,需要提升图书馆软件配套质量,简言之也就是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窗口服务的性质类似,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服务心,改善内部与外部人文环境,推进服务的质量和创新的提升。2)不断强化地方传统文化品牌特色,实现育人功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品牌塑造,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及自身优势,集思广益,打造具有浓厚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项目。高校图书馆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优秀传统文化品牌的发展规划,完善项目策划及管理推广体系;设立传统文化专门岗位,坚持开展长期稳定的品牌活动;整合校内和社会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师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从而形成稳定的品牌效应。高校图书馆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打造活动品牌,将各个服务环节贯通起来,将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延伸到课外学习、生活中。在强化育人职能、创新育人路径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将服务育人与文化育人结合起来,提升服务育人质量,拓宽服务范围,打造传统文化品牌,满足师生的多元化阅读需求。3)不断提高图书馆线上教育的内涵与质量,实现育人功能。21世纪中国的“互联网+”视角下教育资源信息化已开始重构与改建,更具现代化的精神风貌也融入了更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液和人文精神风采,并积极借鉴、移植国外先进、文明的现代教育文化促进和实现我国社会教育事业的转型。以高校作为基础,利用图书馆教育信息资源重要平台,推动“学习型、研究型”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提高图书馆线上教育资源的服务与质量,培育和熏陶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获取与汲取知识的能力、加工和吸收知识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全员育人、教学工作,进而全面发挥图书馆对高校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积极作用。4)不断形成图书馆各个环节的联动机制,实现育人功能。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教育育人模式显然是图书馆未来创新发展的大方向。坚持与时俱进,因时而新、因势而动、因人而异,实现“互联网+”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兴趣育人、激发热情、寓教于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教学相长,形成共鸣效应,促进师生素质共同提升,完善服务育人长效机制。“互联网+”视角下图书馆构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立体式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优势资源,并结合线上平台的阅读空间、交流座谈空间、讲座空间、自主发言或写信留言空间等方式引导新生、促进老生、带动毕业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增强,激发学生对参与阅读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5)不断发挥图书馆空间和时间的环境优势,实现育人功能。高校图书馆环境是高校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平台的集中展示窗口。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馆内环境,如:在书库、自修区域张贴历史名人的画像、名言,打造历史文化长廊,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播放诗文书画作品等,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时间环境是高校图书馆推广传统文化的有利条件。高校的教学科研时间安排具有规律性,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任务也基本是以年为单位循环,每学年的特定时间节点都有不同的任务。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情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寄托。高校图书馆可在传统节日、节气等时间节点,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将文化传承的任务植入常规任务中,传承与推广传统文化。6)不断提升学生个人的素质,实现育人功能。构建优秀的阅读文化、读书文化,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养成终身爱读书的好习惯;通过自主学习和培训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线上平台的服务体验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服务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提供研发机会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自主参与阅读活动,参加图书馆线上教育活动和资源共享。

4 小结

高校图书馆对高校而言,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文献信息中心,具有教学、科研等作用,对高校的整体发展和文化教育建设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要通过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并与高校教学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相互配合,将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育人图书馆传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图书馆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