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2021-04-14陈光明陈峻贤
陈光明,陈峻贤
(1.湖南城市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2.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广州 510900)
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其特有的风韵,在世界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对东方各国影响深远,究其原因,不在于建筑的外貌,而在于建筑的内涵,即“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以人道质人事、以人事观天道的思维观”。中国建筑就是在寻找与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1]风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关于建筑环境规划和设计的一种理论,几千年来对中国建筑影响深远。
一、风水概述
风水亦称堪舆、青乌等,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它起源人类早期的择地定居,形成于汉晋之际,成熟于唐、宋、元,明、清时日臻完善。[2]风水有阳宅(住宅)和阴宅(坟墓)之分,本文只涉及阳宅风水。
风水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一个整体观念,强调天人关系,物我一体。中国传统哲学确立了“人道”与“天道”合一的宇宙伦理模式。人与自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统一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董仲舒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周易大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
中国建筑五千年来始终贯彻着一种精神,那就是“天地人和合”。古人在进行营建活动时,总是将城市、村落、住宅等与天象结合起来,“象天法地”以求得到上天之帮助,“使人和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天象等形成协和互助的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3]正如《黄帝宅经》所说:“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4]人与自然和谐相生是风水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同时,中国古代的风水观念与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也有密切关系,风水乃“阴阳之理也,经之阴者生化物情之母也,阳者生化物情之父也,作天地之祖,为孕育之尊,顺之则亨,逆之则否。”[4]4风水的根本就在于一个“气”,而处理好阴阳两种气的关系就是风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阴气太盛当然不好,但阳气过旺也不行,必须阴阳二气调和顺畅,才是最合适的。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相生相克,更是风水观念中用来处理人生大事的决定性依据。[5]
从古人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来看,风水思想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人的生活直接相关的居住环境的物质因素,例如建筑的朝向、水土的适宜性、周边的山水地形等。风水思想中的这些内容实际上与我们今天的环境科学和景观艺术是相吻合的。另一类则是带有神秘迷信色彩,如风水决定人的祸福命运等。
二、风水与中国古建筑蕴含的生态伦理
风水主要是通过对居住、生存环境进行选址和处理,为人们寻求理想的生存环境,“上之军国,次及州郡县邑,下之村坊署栅,乃至山居,但人所处,皆其例焉”。[4]2
(一)风水与城市选址
昊良镛教授认为,中国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形成这些特色的背景与“重视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学说等理论有关”。[8]
古代城市的选址,特别注重山和水,“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7]
山水城市的选址,首先要对山形地势进行考察,“欲知都会之形势……必先考大舆之脉络”。风水学家将中国山脉地理分布概括为三大系列,它以中国两条大河来划分:长江以南为南龙,长江、黄河之间为中龙,黄河以北为北龙。三大干龙的起点都是昆仑山。龙的祖山必是名山,地域大,跨州连郡,延绵千百里。龙的背脊(山脊)多为疆域分界线。当它暂停向前起伏延绵时,往往形成盆地。这些盆地是营建省会通衢的好地方,“千里为大郡,二三百里可为州,百里只堪为县治,下此为镇市。”[8]以上风水对山脉走势的分析,基本上从总体把握了我国地理龙脉的大局,然后再落实到具体细微的实地考察中。
风水对于城市龙脉的认识,有山脉和水脉之分,“山地观脉,脉气重于水,平地观水,水神旺于脉”。[6]38我国东南地区城镇风水均以水为龙脉,着重于水环境的处理及其特色。如伍子胥在建阖闾大城时,“乃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卦。”[9]自此苏州就一直以水城著称,“自来言吴地者称其水胜”。[10]古城在太湖流域水乡泽国基础上形成发展,城外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城内河道纵横,街坊临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体现了“绿浪东西南北水”“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水乡风貌,并因“城中川流潆回,舟楫密兴”而被称为东方威尼斯。[11]水城风貌是苏州古城最具代表性的风貌。
我国古代的城市,大都依据各地的山水龙脉来选址,在建造时力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正如《管子·乘马》所云:“凡立国度,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则沟防省”,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调谐,在此原则下,其所塑造的山水城市均各具特色。
(二)风水与建筑选址
古人非常看重居住之宅,将其视为“人之根本”,“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宅者,人之本”。认为宅基地的风水与人乃至家族的兴旺发达息息相关,“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4]1“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道天地,故不可独信命也。”[4]2故选择风水好的宅基地至关重要,“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4]11按照“风水’理论,什么样的居室基址才是风水宝地呢?
建筑选址最基本的原则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负阴抱阳就是“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争取阳光”。
“凡一乡一村,必有一源水。水去处若有高峰大山,交牙关锁,重叠周密,不见水去……其中必有大贵之地”,[4]1宅地选址应讲究“山水聚合,藏风得水”。
“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成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12]这是宅地选址的枕山、环水、面屏三大原则。这些建筑选址的原则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建筑布局,“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汙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元武,为最贵地。”[7]2
古代风水家在建筑的选址上一般会遵循这样的原则:建在高处,面南而居,建筑前平坦空旷,面朝有小河或平静的湖水。这样的选址还符合避雷的效果:面南而居,建筑前平坦空旷,能够使空气干燥,面朝小河和平静的湖水则有利于排水,这样就能使建筑形成绝缘体并起到分散电势的效果,自然就能避雷了。[12]87
现实自然中要选到这样的“吉”地很难,“小有不足”在所难免,于是人们便通过适当改造(即“镇”)环境来达到目的,“镇而祸止,犹药病之效也。”于是便有“培风脉”“补风水”之举。如宅后种植风水林,门前开凿泽池等。不管怎样,这种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理解,在景观学上也是艺术特色的来源之一。[13]
风水学上的“吉”地,抛开其一些迷信的成分,其实就是宜居之地。从建筑选址最基本的原则“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来看,背靠案山可以阻挡冬季寒风;建筑前平坦空旷,既能享有充足的阳光,使空气干燥,也可接纳夏日凉风;面朝小河和平静的湖水则能保证生活与农用水,并有利于排水;土地肥沃更是生活富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寻求理想的宜居环境,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风水与住宅布局
传统住宅设计受风水观念影响颇重,主要表现在住宅要规整美观,能取得较好的日照、通风,周边环境适宜等。
1.规整美观的住宅内外形态
“凡阳宅,须地基方正,间架整齐,入眼好看,方吉”,“方正”“整齐”“好看”即吉宅。“星形端肃,气象豪雄,护沙整齐,俨然而不可犯,贵宅也。洹周密,四壁光明,天井明洁,规矩龛聚,富贵宅也。”[14]“宅有五虚,令人贫耗;五实,令人富贵。宅大人少一虚;宅门大内小二虚;墙院不完三虚;井灶不处四虚,宅地多屋少庭院广五虚。宅小人多一实;宅大门小二实;墙院完全三实;宅小六畜多四实,宅水沟东南流五实”[4]9-10“五虚”紧紧抓住了住宅风水要藏风聚气这样一个原则,住宅门大面积小,人口少,院墙不完整,都是不利于聚气的,门大面积小,显得比例失调,院子大,显得空旷,自然难以聚气,故而为虚为凶;而井灶不全,在古代,就不具备生活条件,自然不可做善宅。
住宅不规整,“如太高、太阔、太卑小,或东扯西缩,定损丁财。”具体而论,“屋小而高,孤立无依。四边无护,孤寒宅也”;“东倒西倾,栋折梁斜。风吹雨泼,病痛宅也”;[14]10“屋宇暗黑,太阔太深,妖怪宅也,屋宇不整,四壁破碎,篆头露齿,伶仃房也”;“基地太高,屋前深后陷,四水(生、旺、墓、库)不聚,荡五收拾,贫穷宅也”。[14]11房屋太高、太阔或太深都不适合居住。如房屋太高,日久易受风吹之伤害;房屋过于宽阔,则不利聚气;房屋太深长,则房内会比较阴暗,对人身体有不利影响;房屋过于低矮,住进去会有逼迫局促之感。[15]这些不规整的住宅,要么使人多病痛,要么使人贫穷,更有甚者可致人丁不旺。
在建筑高度上,风水学也很注重北高南低(前高后低)的原则。“凡宅,东下西高,富贵英豪,前高后下,绝无门户。后高前下,多足牛马。凡,前低后高世出英豪,前高后低,长幼昏迷”;“前不宜高,后不宜空。前厅后堂,家业荣昌。前堂后厅,人口不增。前高为妒主,而三阳不朝,主出入昏迷。后空受风吹,主人财散”。[7]2在北半球的条件下,住宅均以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为宜,有利于“负阴抱阳”,利于釆光、通风。北高南低的房屋阳光普照,阳光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取暖,还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甚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住宅北高南低,既能在夏季迎来凉爽的南风,也能在冬季阻拦寒冷的北风。
住宅以方正整齐、上下均衡,看到令人舒适愉快为佳。“屋形端正肃穆、气象豪迈、整齐为吉利住宅”。[14]54
2.适宜的住宅周边环境
住宅周边环境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故论宅外形第一”。[4]1人与住宅周边环境达到完美和谐境界是风水学追求的目标之一。
人居环境最理想的模式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本文在风水与建筑选址部分已详细论述)。在此大环境之下风水学通过对住宅周围的地形地貌、道路、邻近建筑物和植被的分析,总结出许多判断住宅环境吉凶的经验。如风水学认为好的环境为:“凡宅,东有流水达江海吉”“凡宅,树水皆欲向宅吉”“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凡宅,门前朝平圆山主吉”等。[7]3认为不宜居住的地方有:“凡宅,不居当冲口处,不居寺庙,不近祠社、窖冶、官衙,不居草木不生处,不居故军营战地,不居正当水流处,不居山脊冲处,不居大城门口处,不居对狱门处,不居百川口处。”[7]2这些不适宜居住的地址,其居住环境都有缺陷。如古监狱、古战场乃许多人的死亡之地,居者有心理阴影;正当水流处、山脊冲处,易遭洪灾;草木不生处,贫瘠之地,生存困难。
为改善周边环境,风水主张在住宅四周植树。“广陌局散,非有护障不足以护生机;山谷风重,非有树障不足以御寒气。草木繁盛则生气旺盛,护荫地脉,斯为富贵坦局。”[16]
吉宅的基本要义就是和谐。“方正整齐、上下均衡”就是一种对称均衡的和谐,也是与住宅周边环境的和谐,方正整齐、上下均衡的住宅,不仅令人舒适愉快,还有利于釆光、通风等等;适宜的住宅周边环境,更是人与住宅周边环境的和谐。
风水学主要是关于建筑选址与设计的一门理论,它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应用于建筑领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水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风水学关于城、村、宅的选址始终强调“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一理想模式,是一个宜居的理想环境,[17]风水贯穿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布局及传统建筑,正如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所说:“在许多方面,风水对中国人民是有益的,它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成分,遍中国农田,居室、乡村之美,不可胜收,都可借此得到说明”。[18]
同时,风水学是在封建社会中慢慢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也掺杂着不少封建迷信思想。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来认识和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9]不断提高人们的建筑科学认识水平,建设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