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

2021-04-14秦晓颖李国锋

新疆社科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村民绿色生态

秦晓颖 李国锋

一、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构建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思想观念的形成有其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观念也不例外。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理论渊源比较丰富。马克思恩格斯“绿色”生态思想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非绿色生活,以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绿色”生活方式的期许。中国共产党历届主要领导人的生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生态问题与治理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绿色”生态智慧,主要从儒释道三家的生活思想中体现。国内外乡村生活改革的成功案例为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一)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构建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恩格斯“绿色”生态思想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力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受资本逐利最大化驱使,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破坏及生态危机也随之而至,人类社会发展处于极其危险与可怕的境地。“大工业和按工业方式经营的大农业一起发生作用,而工业和商业则为农业提供使土地贫瘠的各种手段。”①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为获取高额利润而肆意开采自然资源是不可抗拒的趋势。在资源转化成商品的过程中,资本家扩大生产规模,加大资源开采,认为地球资源可进行自由交换和买卖;同时,他们借助大众媒体对各种产品及其代替品进行宣传,向人们灌输消费越多就越快乐的错误观念,诱使人们盲目消费,导致虚假需要和异化消费,造成资源过度消耗,从而加重生态危机甚至造成资源枯竭的后果。随着科学技术创新,尽管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和废弃物的达标排放,但资源过度消耗、污染环境和破坏大自然的危险依然存在,人与自然的矛盾依然尖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绿色生活方式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恩格斯“绿色”生态思想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完美的时代。换句话说,共产主义是绿色生活方式的巅峰时期。恩格斯曾指出,“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转变,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②人类为了满足自我欲望,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这不仅意味着因为物质资源提供与索取会引发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而且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因为不能平均拥有物质资源也会产生矛盾。人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③。但人类又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④。人类比其他生物优越之处在于,人类能正确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在遵循自然规律前提下,可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物质生产实践,来满足自我的合理欲望。“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⑤,是绿色生活方式达到巅峰的时代,不仅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解,而且人和自然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与解放。

2.中国共产党历届主要领导人的生态思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赓续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道路。中国共产党历届主要领导人在马克思恩格斯“绿色”生态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时代发展要求的生态思想,其不仅体现在国家政策层面,更反映在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百废待兴的国情,毛泽东同志指出,“人们的主观运动的规律和外界的客观运动的规律是同一的,这个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同一的。”⑥他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既能在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造客观环境为自我的生存发展提供便捷,同时还应意识到人类由自然界演化而来,人离开自然界无法生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⑦“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⑧新旧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我国要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方针。”⑨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而且要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任何地方的经济发展,要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⑩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他还强调,“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借鉴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顺应时代要求,创造性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从1974年时任大队党支书的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民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到他在福建任职期间提出闽东发展靠“林”的口号,再到2005年习近平在浙江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承“既要GDP,又要绿色GDP”的原则,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适应,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此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和“万物和谐”等论述,为促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遵循。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绿色”生活智慧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和佛家的“众生平等”思想都是早期生态观的体现。“钓而不网,戈不射宿”,意为用钓鱼取代渔网打鱼、不射鸟巢中的幼鸟,强调了要保护自然界生物的正常繁衍生长,维持生态平衡。“不违农时,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提倡尊重大自然,有序采食打捞和砍伐,不能只求短期利益而扰乱和破坏自然规律。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强调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的就是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运行,不必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做不必的事,但也必须去做遵循自然逻辑该做的事。古人的“绿色”生活智慧表达的意思,就是人类没有权利把自己看作万物的主宰,而应尊重自然规律、热爱生命。

(二)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构建的实践基础

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乡镇积极推动绿色生活方式转变。自2010年起,国家生态环境部为贯彻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一系列评选活动,截至2013年,共推出1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03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优美乡镇和生态乡镇作为美丽乡村的典型代表,推动了乡村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积极引导乡村构建绿色生活方式。截至2020年1月,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共982个,这些示范村根据当地特色,结合时代要求,秉承“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和“一片区一韵”的理念,展现了新时代美丽乡村新风貌。另外,许多改革转型的农业支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发展和乡村绿色生活方式构建,它们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并使农业生产者养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

二、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构建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乡村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绿色生活方式构建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当地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根深蒂固,监督治理落实不力;村民的绿色生活意识淡薄,绿色乡风文化教育需要加强;企业生产过程非“绿色”,即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不足和绿色产品市场营销欠佳,等等。

(一)地方政府层面

有些地方政府之所以没有及时响应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并结合当地特色、地形和天气等因素,出台乡村绿色产业调整的具体方案,同时提供财政拨款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皆因为其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存在唯GDP主义。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仅靠村民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绿色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邀请专家给予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地方政府在绿色乡风文化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绿色乡风文化建设进度慢的主要原因。有些地方对绿色乡风文化建设浮于表面,每村发放几个垃圾桶或是每周回收一次垃圾就了事了,在推动绿色乡风文化教育过程中,传播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学校教育、村民集体学习和短信推送等形式为主,致使村民受教育面窄,不利于村民对新时代绿色乡风文化的全面了解和实际运用。

监督治理工作是落实乡村绿色生活方式转变不可缺少的环节。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对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规定不健全,制定的食、住、行、游、购、娱方面的相关条例也不具体,导致一、二、三产业绿色结构调整标准模糊,让少数人钻了空子。另一方面,由于监督治理条例不够具体,考核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地方政府对乡村环境保护的检查和监督不到位,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是对违反绿色乡村生活方式的行为批评和惩罚过轻,而对自觉践行绿色乡村生活方式的行为表扬和奖励不足。

(二)乡村企业层面

乡村企业的绿色生活意识淡薄。一方面,企业为谋取更大利润对工厂设备更新不及时、对厂房环境维修不到位,从而造成生产的产品被二次或多次污染。另一方面,企业对产生的污染废弃物一般只做简单处理或不处理,或经地下污水排放,或直接排放和倾倒,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严重威胁乡村的生态平衡。

绿色生产技术研发本身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乡镇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导致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对设备和技术研发的投资很少,因此绿色生产技术的普及率较低。

(三)村民层面

村民由于对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相关知识了解有限,以及其长期养成的“非绿色”生活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自觉遵守绿色生活方式,因此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村民绿色生活意识淡薄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

农产品作为二、三产业的主要原料,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农药化肥使用超标、地膜残留、污水灌溉和秸秆焚烧等现象,因而难以保证农产品达到绿色标准。此外,部分村民存在污染性和挥霍性消费现象,如,他们会购买一次性产品和多层包装产品,以及频繁更换电子设备等,从而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威胁生态平衡。部分村民对生活废弃物的处理也比较随便,污水倾倒和垃圾不分类现象比比皆是。

三、 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构建的对策建议

新时代构建乡村绿色生活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要积极作为,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制定绿色生产生活条例并严格监督落实;乡村企业应主动落实生产废弃物达标排放政策,依托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投入积极转向绿色生产;广大村民应自觉树立绿色生活意识,主动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一)地方政府层面

第一,积极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地方政府应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对当地和外来企业一视同仁。地方政府应积极吸引外来绿色产业,促使其在本乡镇落户。地方政府要对原有产业的污染排放加强监督管理,做到要GDP、更要绿色GDP。地方政府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农民高收入为基础、生活好为标配、诗意栖居为追求、体面尊严为目标,使农村望得见星空、闻得到花香、听得见鸟鸣。”要及时出台绿色产业调整方案,第一产业主要发展生态和高效农业,达到节水节地节能的目标;提高第二产业从业者素质,利用新技术促进传统手工制造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型;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保产业比重。为此,地方政府要积极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促进乡村企业和村民学习绿色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并通过财政拨款、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绿色产业结构的构建。

第二,加强绿色乡风文化教育。地方政府应重视对村民的绿色乡风文化教育,确保达到教育全覆盖。适龄学生要在校学习,村民则可以通过集体学习和网络学习等形式,如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微信推送和远程专家讲座等,促进村民对新时代绿色乡风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第三,制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条例并严格落实。要健全完善乡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规定和条例,对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规定要具体并可操作,明确规定一、二、三产业绿色结构调整标准。同时,以乡村绿色生活方式条例和规定为依据,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机制,对违反绿色乡村生活方式的行为依法惩治,对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表现突出者及时表扬和奖励,促进广大村民自觉践行新时代乡村绿色生活方式。

(二)乡村企业层面

第一,要达标排放生产废弃物。为保证绿色产品生产,乡村企业应定期检查维修并更新工厂设备、修葺厂房等,确保生产环境达标,避免造成产品的二次或多次污染。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验,不达标产品绝不允许出厂,始终确保出厂产品符合绿色环保标准。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如污水和废气等,应先降解,待达标后再排放。

第二,要积极研发或购买绿色生产技术。乡镇企业尽管规模小、收益少,但更新设备和技术研发的资金不能少,绿色生产技术不仅耗能少、低污染,且提升绿色产品的质量,企业应着眼长远,积极研发或购买绿色生产技术,这样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第三,加大对绿色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力度。面对乡镇企业绿色产品市场营销不佳的状况,乡镇企业的营销部门应积极调整方案,可通过调整绿色产品价格、借助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运用微信、微博、快手和抖音等软件积极对本企业绿色产品进行营销,让尽可能多的人知晓并购买本产品。

(三)村民层面

第一,自觉树立绿色生活意识。村民应认真学习新时代绿色乡村生活方式的知识,了解和认识乡村环境污染的实际状况,在绿色乡风文化的引导下,以《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等规章制度为准则,以践行绿色乡村生活方式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在生活中自觉树立绿色生活意识。

第二,积极践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村民要明确认识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重要性,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农药化肥,自觉摒弃地膜残留、污水灌溉和秸秆焚烧等污染环境的行为,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确保农产品绿色无污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村民还应该树立绿色可持续消费理念,自觉遵守绿色可持续消费制度,摒弃污染性和挥霍性消费,注重消费的合理性、可循环性和社会道德性。比如,掌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常识,自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自觉使用绿色节能汽车、公交车和自行车等低碳节能交通工具出行。

注 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17页。

②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49页,第297页。

③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9页。

⑥《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3页。

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09页。

⑧《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55页。

⑨⑩《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18页,第533页。

猜你喜欢

村民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生态养生”娱晚年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