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14李姝
李 姝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纪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小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化,音乐教学采取的传统教学理念、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互动式教学法以其自身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主体追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互动式教学法,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进而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
1 互动式教学法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模仿力,希望获得新知识,喜欢玩,喜欢做游戏,但他们的心理仍处于不稳定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易被某一事物吸引,造成精神不集中,学得快也会忘得快,学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监督。而互动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教学环节基本围绕学生学习需求,避免传统灌输,通过对他们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终身学习态度,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音乐教学运用互动式教学法,会在课程设置上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教学过程会强调学生个体感受,重视他们的兴趣。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老师会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点,再借助一系列丰富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音乐老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实践指导,最终效果还是要体现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上,而兴趣会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自己真切体会到音乐艺术的魅力,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深入。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部分,既要教给小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音乐表达,更要引导学生领悟音乐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会借助音乐抒发情感等。然而,有些教育主体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教学工作仅停留在表面,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对互动式教学内容、方法等认识不够深入,有的看似课堂氛围活跃,实则仍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师生间互动少,互动设计与教学目标不科学。学生对于音乐学习,不是出于自愿和兴趣,而是“要求我这么做”,我才这么做,久而久之,造成教育效果弱化。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会对最终的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小学音乐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专业性,这就意味着,音乐老师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在教学工作中灵活使用互动式教学法。然而,有些学校对音乐师资力量的培养重视不够,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无法达到教学实际需求,尤其缺少业务能力扎实,又能熟练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高素质老师。总的来说,人数不够、业务能力跟不上、教学任务繁重等问题,造成了教育效果弱化。
3)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小学生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尤其是新生代小学生,日常生活受到家长的照顾,造成依赖性比较大。尤其是低年段一些学生,他们的学习和管理能力较差,导致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放飞自我”的状态,要么过于活跃,将音乐课堂完全当成了娱乐场所,要么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呈现放空状态,不能集中精神随着老师的节奏去思考。面对小学生呈现的身心特点,更需音乐老师在上课过程加强互动性,及时引导。
3 提升互动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坚持学生为本,重视互动性。一方面,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还应提升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性,不能一刀切,要制定符合小学生的互动环节和目标。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能力等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载体、艺术,向学生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加强音乐训练,提高音乐意识,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同时还需注重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强调学生主动性[1]。互动式教学中,老师要重视激发学生主动性,增强和学生间的互动,通过分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需求,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善于借助启发引导达到灌输的目的,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因为同辈群体之间有较多的共同话题和兴趣爱好,他们的交流更平等自主,产生的影响可能会超过老师。
2)提升教师素养,丰富互动形式。小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求知欲也很强,传统单调的音乐教学方法已无法完全满足他们对音乐的学习需求,这就意味着小学音乐老师要创新思维,走出以往教学“舒适圈”,不断丰富互动形式。老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扎实自身理论功底,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深入研究互动式教学法。具体教学过程,要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创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善于提问,突破传统,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去思考。音乐具有实践性,老师可以充分借助音乐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拓宽教学内容,将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增加实践教学。例如可以开展合唱、舞蹈比赛等,借助团体活动,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布置好课后练习作业,在第二次上课时,进行评比,小组长可以负责查找不足。整个过程,老师对学生给予了充分尊重,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学方法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方法融合教学,形成合力。
3)合理设置话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心理还不稳定,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耐心不足[2],有的小学生过于活跃,面对老师的提问跃跃欲试,而有些小学生面对不感兴趣的话题,又过于“冷静”,出现走神现象。音乐本身可以陶冶情感,带给人轻松愉悦的感受,音乐课堂的氛围与其他科目相比,更活跃一些。因此,采取互动式教学法,对老师来说更具挑战性,为了让学生们能在有序、有效的氛围中学习,需要老师有较高的把控力,提问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有趣有话题度,又要具有启发性[3]。
小学音乐除了具有实践性,还具有开放性,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可适当将内容延伸到日常生活,以教材为支点,选取有趣的素材和内容,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容易引起共鸣,让课堂更具趣味性。以《桔梗谣》为例,老师在教这首歌曲时,可以询问学生是否去挖过野菜,是否认识桔梗,可以引导学生将挖野菜的场景表述出来,将气氛调动起来,老师再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点评,再展开歌曲学习。可以先让学生试听,从试听中分析歌曲介绍了哪些内容,再让学生跟着歌曲唱,强化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4 结语
小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启发引导。作为音乐老师,要善于借助互动式教学法来增强教育效果,要扎实理论功底,提升业务能力,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