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典诗词在语文教育中培根铸魂的应用
2021-04-14王建会
王建会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高级中学,河北 唐山 063300)
在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运用经典诗词陶冶情操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我净化心灵、自我提升修养的有效平台。为激发善心,抒发善意,实现厚德善行。本文结合学校的实际,侧重阐述经典诗词在语文教育中培根铸魂的必要性及适用性。
1 语文教育需要注重的环节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运用语文教育中的经典诗词解析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领学生修身养性的助推剂,是培养“四德”,锻造品格,给学生们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和素养保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的放矢锁定内容。把语文教育作为提升修养的重要载体,要在融入实施上下功夫,在力促转化上显实效,建设“重义、尚德、向善、争先”的队伍。坚持教育引导交织呼应的原则,明确语文教育教案推进的环节,内容上要围绕建设思想先进、道德高尚、品格优良、志向高远的品质,要锁定五项内容,弘扬五大精神:一是弘扬爱国精神;二是弘扬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奉献精神;三是弘扬关爱他人的雷锋精神;四是弘扬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和谐精神;五是弘扬与时俱进、拼搏进取的新时代精神。
2)特色启动营造声势。为引领学员深刻认识文明提素的意义,以举办经典诗词赏析公开课等活动,使广大学生在耳闻目染和对标反思中深刻感受道德的力量。形成声势、内容新颖,吸引学员自觉参与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们带头修身养性,文明做人,高尚做事。
3)倡导新风明确目标。以传承“四德”教育为主题,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普及活动,引导学生带头倡导和传播“感恩、博爱、忠诚、奉献”新风,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稳步助人为乐、团结友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道德风尚;二是自主推进,常讲常新,形成道德建设常态化;三是在典型的带动辐射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公司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2 经典诗词具备的优势
1)学习经典诗词,汲取成长力量。都说“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道德讲堂中学习古诗词至少应该从中学习古人自信、勤奋、乐观的优秀品质,助力自己的进步。如经典诗词中“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为古人劝学;南宋名将岳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多少古人都在用毕生经历和求学心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告诫后辈“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成长路上难免许多烦恼,为学业、为交友、为理想、为挫折等,五味杂陈、心情堵塞。这些时候,我们不妨读读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还有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居士一生跌宕起伏、历经风雨沧桑、无数经典传世,却在诗词中写尽了人生的乐观与豁达,能为学生解惑。
2)学习经典诗词,激发爱国情怀。爱国是每个公民必须拥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内涵。各级政府,各企业、各学校、各街道与时间赛跑,有“顶风逆行”的最美医护人员,有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共产党员,更多的是自觉守矩、护卫家园的市民群众,“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为民众建起精神长城。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家国盛衰、民族复兴做出无尽努力、付出巨大牺牲,殚精竭虑、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甚至粉骨碎身!“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诗人陆游,“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名将文天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宋代名相范仲淹等等,其人其诗,能激发起当代民众爱国情怀。
3)学习经典诗词,培育向上精神。青年是社会未来,更是道德提素的重点。新时代呼唤理想坚定的青年一代,更呼唤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青年一代。苏轼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刘禹锡诗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三种界境: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精辟诗句,无不生动揭示了古今有大志、成大事的深刻哲理和必然规律,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求学者、奋斗者。
3 经典诗词融入教育引导的必要性
1)诗词融入能促进语文教育实现知行合一。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的《格言联璧》中“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清代郑燮《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诗词典籍,语文教学就是通过灵活运用、剖析讲解经典语句、经典诗词来激励学员们树崇高理想信念,抱满腔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诗词融入能确保语文教育实践文化感召。惠特曼曾断言:一个民族的最高检验是自己所产生的诗歌。经典的诗词是丰富道德讲堂的营养源泉。中国经典诗词,缘于诗词的简练与精深,诗词在道德讲堂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同样,“温柔敦厚,诗教也”的教育观,更是道德讲堂的必需品。孔夫子所言的“兴、观、群、怨”说则全面地阐述了诗词的社会性功能,道德讲堂也将这些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之中。道德讲堂是载体,为实现净化心灵、提升修养的目标,经典诗词是精髓。道德讲堂就要在“四德”中彰显诗词文化,以经典诗词感召和聚拢现代中国人的性情和灵魂。
4 经典诗词培根铸魂几点做法
1)加强阵地建设。举办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大赛来激励教师及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进一步加强道德讲堂文化阵地建设,充分运用好国学讲坛、道德讲堂、名师讲坛,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等来校讲座交流。
2)突出主题教育。拓展诗词教育主题活动形式,一是开展经典诗词主题活动,与地区博物馆联合举办主题活动,使学员在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体会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增添民族自豪感。二是开展优秀文化艺术节活动,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诗词大赛、书法比赛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融入仪式教育。常态化将经典诗词等传统文化融入传统习俗、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让学生的言行举止和礼让宽容的校园风尚日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