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档案纸质化与电子化交融共存措施研究
2021-04-14王巍
王 巍
(唐山市陡河水库事务中心,河北 唐山 063021)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档案管理工作属于关键内容,强化对工程档案信息的保存与记录,属于保障水利工程档案稳定、健康发展的一种路径。而伴随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水利档案逐步实现电子化管理,在管理效率、管理质量上显著提升。但是,部分水利工程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不乐观,纸质化仍然是多数工程的主要档案管理形式。若想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这一工作,就需要达成档案纸质化与电子化的有效衔接,不仅要将纸质化档案的原有特点进行保留,同时也要显露出电子化档案在管理上的优势,使档案管理这项工作顺利 展开。
1 水利工程档案纸质化与电子化交融共存所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大数据意识,融合观念不强
任何工作的展开,都离不开人员的支持,对于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也是如此,需要人员的有效支持。但是,从其实际发展情况来看,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纸质化与电子化交融的意识,这也导致这一工作存在滞后性。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档案管理人员只重视电子化档案的管理,而忽略了对纸质化档案的管理,这也导致纸质化档案在归档上不够及时。比如,水利工程中的档案管理人员认为纸质化档案逐步被淘汰,从而在保管上有所疏忽。此外,还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大数据意识,未能知晓用大数据完成档案管理的方法,从而让档案数据的深度整理受到了限制[1]。
1.2 配套设施不足,档案管理环境不佳
水利工程档案电子化与纸质化的交融共存属于档案管理发展的一种途径,而基本的配套设施建设则是实现交融共存的主要内容。最近几年虽然已经加大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当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实际标准还存在差异,不仅在档案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留有不足,同时周围的档案管理环境也不是很好。比如,部分水利档案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硬件实施,只是采取纸质化的档案管理方法,而忽略了对计算机的操作,让电子化档案的实现缺少支持。
2 水利工程档案纸质化与电子化交融共存措施
2.1 注重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若想更好地开展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就应当注重人才培养工作的展开。首先,应培养出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在档案管理知识上较为扎实,同时还需要掌握各项大数据技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完成档案数据的管理。对此,应积极展开教育培训工作,使得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在综合素质以及技能水平上显著增长。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形成较好地服务精神。除了这些,档案管理人员应知晓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条件,巧妙运用大数据完成水利档案信息化管理。
2.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档案电子化与纸质化交融共存的背景下,需要让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对此,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部门不仅要在建设资金上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还要打造出适合双轨制管理的配套设施。比如,部分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硬件设施上配备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2]。面对这种情况,档案管理部门应优化原有的基础设施配置,引进一些性能较高的扫描仪、计算机,最终完成纸质化档案向电子化档案的转变,使档案信息的转化率显著提升。除此之外,对于档案管理的周边环境也应当进行调整优化,特别是处于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防护,不要让档案信息出现泄露丢失的情况,也要防止外来人员对电子档案的窃取。总之,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直接关乎到工程的开展,也关乎到后期工程的养护。对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于网络环境的管理,让其处于一个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中,使档案管理的根本质量得到提升。
2.3 规范交融共存标准
档案电子化与纸质化的交融共存,可谓是双轨制管理实现的根本。对此,要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特点以及科研的实际需求,将原有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化档案,逐渐形成一套动态且兼容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展开。除了这些,还要灵活运用各项技术手段,保障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有效衔接,使得两种档案都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最后,还应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论是设计软件的开发,还是档案归档与管理的流程,都应当形成统一的执行标准,最终使电子档案以及纸质档案的转换更加明确,让档案在真实性上以及可行性上相互呼应,消除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之间所存在的隔阂,呈现出最佳的档案交融共存效果[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根本质量。但是,因为水利工程较为复杂,其所产生的档案信息也比较繁多,在档案分类与整合上存在难题,稍不留神就容易将部门档案数据丢失。而纸质化档案与电子化档案的交融共存,属于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可以保障各类档案的完整性,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对此,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应形成科学的管理思维,从客观的角度分析电子化与纸质化档案在管理上所存在的差异,从而解决二者交融共存所存在的问题,提升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