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口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究

2021-04-14河南省周口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范中华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2期
关键词:周口市现代农业互联网+

○河南省周口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范中华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生态,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是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支点,是农民向新农人迈进的新征程。研究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将“互联网+”现代农业生态大数据与行政管理相融合,精准监测农业生产状态、分析利用信息、精准制定惠农益民政策,实现农业政务信息化;利用互联网传播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民自身知识技能、提高农业产业质量、发展效益、增强自主创业创新动力;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消费者不出家门,了解观测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普及农业科学,增加消费者选择空间。

一、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意义

1.现代农业特点现代农业是现代工业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分支,细分包括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以及订单农业等,是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统一。现代农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农业资本的实际净投资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在大量投资的支持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得以逐步完善,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7倍多,灌溉与水利等基础设施有了显著的改善。现代农业技术和一些高新技术的普遍应用,解决了生产难题,优化了生产流程,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智能化,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设现代农业物联网,利用先进设施监测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让农业生产不再看天吃饭;是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电商化,农业市场的主体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拓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产销结合;是农业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建立起地方农业数据库,确保农业行政管理有支点,实现农业管理精细化,提高农业决策指挥与应急管理能力。

2.周口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周口地处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总面积119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7.78万人,是农业大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股。随着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等项目的逐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初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合理规划产区,组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加快推动信息化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更是推动了周口市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打破了多年来的小农经济形势,拓展了农业功能,提升了农产品价值,实现了农业增值,是农村新的增长点。三产融合以加工企业承前启后,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让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者能较好满足工商、消费者们的产品需求,农业生产更有目的性、针对性,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生产、加工、消费均可获益。同时产业的融合,也为未来周口市农业发展周口特色计划农业、精品农业打下基础。

二、周口市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的特点

1.宽带村村通+农民借力精准扶贫大环境,周口市不少行政村建设了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宽带村村通”。修通了覆盖农业、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农业现代化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环,为线上线下农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助力,推进资源聚集和机制创新,开展农业相关技术培训变得便捷与高效。村村通宽带这一基础建设便利了农村电商的发展,让农民朋友加工的农产品有个更多的“走出去”的渠道。

2.益农信息社+农村益农信息社也是12316村级信息服务站,是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落脚点,旨在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通过开展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提高农民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上的产前、产中、产后问题和日常健康生活等问题,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务。

3.人才+农业周口市高校积极参与周口市地区“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与科技园区、试验田、相关企业等多方深度合作,将农民、农业的科技需求与大学现有的技术和优势相融合,以周口师范学院的科技园孵化基地为带头人,充分整合学校的学科技术、实验室资源和人才力量优势,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生产发展等全产业链开展服务。切实提升农业产业的高收益和农业科技成果新的转化。

三、制约周口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农业资源集中难

(1)土地流转有难题土地流转情况复杂。部分地区的农民因为多种原因没有进行土地流转,依然是自产自收的传统小农经济,但是经济效益不明显,以至于民间流传着一种“种一年地不如在外打工一个月”,这更加剧了土地撂荒的情况,谁来种地的问题亟待解决。

(2)先进技术应用不广泛有的地区土地流转确实吸引了一部分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然而大多数土地流转人在农业生产中更多的还是家庭农场的经营形式,虽然扩大了规模,但是种植不集中,先进农机具的应用不广泛,流转到手的土地依然存在着“看天吃饭”的现象。

(3)人力资源受限制从事规模农业生产的农民少,而且对先进技术的掌握与使用还不成熟,恶劣天气和特殊农业现象应变不足;高校的教授、研究员对接当地实际问题时,科技人员数量有限但是农民需求广泛,专家教授虽然在专业方面更加权威与专业,但毕竟力量有限,一边是科研、一边是农民,很难兼顾。

2.农业发展资金保障难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落地成本高。以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为例喷灌技术亩投资100~400元,微喷技术亩投资在500~800元。物联网建设成本很高。普通的农民一来没有技术不敢使用过于先进的生产工具,怕不会用,也怕回不了本;二来现代农业的物联网设施投资成本很高,一般人没有这个资金与财力去支撑前期大资金的投入。

3.先进技术落地难在与高校科技园方面的负责人沟通中了解到,大学实验室虽然掌握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生物菌肥、分子育种、当地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但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离不开地区政府的多方支持,但是地方政府对此却呈现出阶段性支持形势,不利于高校开展持续性的研究与科技成果落地,更不用说是转化成生产力了。

四、建议

1.政府牵头引导农田物联网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倡导至今,舆论优势已经形成,周口市相关领导单位要积极宣传相关政策,给有意向在农田扎根、愿意做新农人的群众吃一颗定心丸,普及扶持政策,争取开展符合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农业生产,方便群众、节省资源;政府本身也要合理选点,专款专用,主动投资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或者在现有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一定的喷灌设备替代现有的机井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让普通农民看到成效、用到技术、让物联网技术惠及到普通群众。物联网技术应用前期投入确实很高,但是后期维护和生产发展上节省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可观,更是便于实时监测农业四情(墒情、虫情、苗情和农业气象情况)与精细化管理。政府有必要加强引导和重视。让先进的农业技术普及,让先进农业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先进农业技术惠及百姓。

2.创新举措培养新农人

(1)借力乡村振兴当前乡村发展的重点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离不开“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必将与乡村振兴形成互补互助之势,共同发展,为民谋利。研究利用好互联网的各类资源,普及农业专家讲座、电商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的自身素质;政府做引领主动分析农作物生产过程的大数据、传播畜牧业生产的新技术,组织培育新农人,用先进的技术发展产业,让先行者带后来者,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2)校地深度合作,互惠共赢加强校地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建设工作站、实验室、将地方个性问题交由专业团队研究解决。既解决了地方难题,也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3.加大资金整合,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整合规划涉农资金,尝试吸收社会资本,合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田,合理规划,用高标准示范田农业生产成果吸引有意向的农民和农业投资者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开展规模化农业生产,用规模化带动现代化,推进农业生产有序规划生产。我国的土地各式各样,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农业生产环境,引导发展集约农业、套作农业的生产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行业协调绿色发展。将周口市建设成中原农区、建设成真正的中国中原粮仓。

猜你喜欢

周口市现代农业互联网+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石云华作品精选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周口市金融支持脱贫攻坚调查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王宏景涉嫌受贿案移送审查起诉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鲁轶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移送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