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力培养路径探究
2021-04-14陈刚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地理课程是国家教育的基础学科课程,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作为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地理实验教学,在传统模式下往往被忽视与弱化,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为此,本文以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待改进的地方,并提出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力培养路径,希望以此全面提高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及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 实验教学 实践力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4-0176-02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总体意义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需培养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其一,人地协调观素养;其二,综合思维素养;其三,区域认知素养;其四,地理实践力素养[1-2]。同时,在上述“课标”当中,从多个层面表明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地理实践力的渗透,即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层面进行渗透。并且,在学习环节课程目标当中,表明学生需合理应用所学的知识及地理工具,基于多环境条件下,包括在室内环境、野外环境、社会环境当中,利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法,获取相关地理信息,对相关地理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进一步使学生的活动策划、实践行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需认识到的是,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理实践力素养较为欠缺。课本中地理知识以理论为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而通过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则有助于通过实践教学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成果,并用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提供有效支持,使地理教学的理论、实践有效平衡,从而使高中地理学科综合教学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学生层面的意义
从学生层面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地理实验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即:(1)激发学生进行地理实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观察、地理思维、组织与沟通等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并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得到有效培养。(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探索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3)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有效优化,利用地理实验的直观情境再现特点,使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使学生将所需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4)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有效转变,让学生通过地理视角对身边的某些事物、现象加深认识、观察,进一步合理利用地理学技能、方法,使与地理相关的真实情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5)使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动手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学生参与地理试验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流程的逻辑思维,而且大大促进了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三)教师层面的意义
从教师层面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教学有效率的提升,还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使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有效增强。(2)强化学习,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交流互动的加强,使泛在学习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使教师专业成长得到有效促进[3]。
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有待改进的地方分析
如前所述,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意义显著,但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如下:
(一)实验定量研究不足问题
对于个别实验,在定量研究方面存在不足,比如水土流失模拟实验,在实验设备不足、用具随意的情况下,会使实验过程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使学生只能进行主观的判断,但难以通过有效数据获取有力的证据,难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科学态度意识,也难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加深相关地理实验的定量研究非常关键。
(二)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不足问题
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实验进行单独设计的能力尚且不足,通常地理实验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这个过程虽然学生进行了动手实践操作,但主体仍为教师,学生只是执行者,并非是思想认识的提出者。
(三)实验设计简单,学生参与性不足
一方面,部分地理实验记录表设计存在简单、模式化的问题,且实验过程不够详细,难以完全呈现出来,进而使实验的针对性难以有效体现。另一方面,在地理实验教学开展期间,难以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只是少部分学生参与了做实验的过程,从而呈现出学生参与性不足的现象。
(四)社团建设、研学活动、课题研究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在社团建设方面,组织机构管理缺少有效指导,难以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在研学活动开展期间,通常由课题教师团队自行组织开展,专业团队或机构支持力度缺乏,相关保障机制难以有效落实到位;同时,在研学活动开展期间,若遇到突发状况,教师团队难以进行自主处理,对学生的安全性、研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均较为不利。此外,在课题研究方面,实验教学评价单一化,不够全面,从而难以使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成果得到有效提高。
三、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力培养路径分析
为了解决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并使学生的实践力得到有效培养,则需落实有效培養路径。总结起来,具体培养路径如下:
(一)总体培养路径思路方法
考虑到以上提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需改进的要点包括:(1)对实验设备进行优化概述,并将用具的专业性体现出来。(2)针对具备定量分析的实验,则需做好定量分析研究工作。(3)合理增设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使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4)以统一模式为基础,针对实验记录表单根据不同实验,设计出具体的内容,将模式化与个性化充分体现出来,进一步将实验的针对性充分体现出来。(5)擅于利用多元方法,使学生参与地理实验的兴趣得到有效提高。(6)做好社团建设指导强化工作,使社团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7)在外出研学活动方面,需重视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加入,确保相关保障及服务的优化,使教师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并使研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4]。(8)确保地理实验教学活动指导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二)地理实验案例分析
为培养学生在地理实验教学过程的实践力,有必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科学设计,然后对实验程序进行灵活调整,做到明确实验原理→准备完善的实验器材→优化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现象与结论。以《模拟河流对凹岸的侵蚀作用》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力,教师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将此项实验自主完成,涉及的实验步骤流程如下:
(1)明确实验原理。如果原来河谷因最初地形起伏及走向的原因,已先期存在凹岸、凸岸的形态,那么不管该河位于哪个半球,河流都将因为保持惯性前行而冲刷凹岸,使河流弯曲度更大。因此弯曲河流的凹岸更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和破坏。在没有凹岸和凸岸的情况下,北半球河流冲刷右岸更严重,南半球河流冲刷左岸更严重。(2)准备实验器材。本次实验需准备的实验器材包括:①河道水坝模型1个;②500ml手持量杯1个;③白沙若干。(3)优化实验过程。一方面,把河道水坝模型放在实验台上,在底部水中倒入足量清水。并在河道的拐弯处(凹岸和凸岸)用白沙堆放成河岸状或在河道口堆放适量白沙。另一方面,打开电源,出水管在上游匀速出水。此外,水流持续冲刷一段时间后,观察河道拐弯处哪一岸更容易受到冲蚀及河流下游三角洲处白沙堆积情况。(4)总结实验现象与结论。河流的岸受到水流冲刷侵蚀更大,上面的白沙侵蚀更加严重。而河流的凸岸则有白沙堆积,河流因为保持惯性前行而冲刷凹岸,使河流弯曲度增大。我国长江上的荆江河段,在河的左岸、右岸都有凹岸,河流不断慢蚀凹岸,形成了“九曲回肠”的景象。在没有凹岸和凸岸的情况下,北半球河流冲刷右岸更严重,南半球河流冲刷左岸更严重。
此外,实验完成后,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方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实验过程的不足,及时改进,确保后续地理实验的成功,使学生的地理实验实践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意义重大,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科学设计实验过程,然后灵活调整实验程序,并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认清自身实验的不足,及时改进,持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进一步使地理实验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国兵.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实验探究与审思——以疏勒河冲积扇形成和发展为例[J].地理教学,2019(15):57-60.
[2]华丽芸.地理实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8(22):53-54.
[3]王娟.淺谈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2):127+129.
[4]王磊.实践力导向下地理实验教法探讨[J].高考,2021(19):141-142.
作者简介:
陈刚(1973年-),男,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