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探讨
2021-04-14张栋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想要使体育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通过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使体育教学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本文中讨论了小学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价值和依据,并探讨了构建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体系的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人员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 多元化体育 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1-0158-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以往的课程管理体系不断发生变革,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体育课程的构建不但要能够符合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也要能够贴近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地域文化,并要对每一个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能力、认知充分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使体育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得以提升,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只有对校本课程内容构建依据进行明确,并将学生终身体育发展观念的培养作为根本,依据国家的课程标准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进步和发展。
一、构建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价值
通过构建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体系,可以排列和整合以往过于分散的体育课程内容,紧密衔接各个年级学段的课程,使小学体育课程呈现出螺旋进阶的状态,为学生拓展更为宽广的课程学习空间,使体育课程资源更为丰富化、全面化、系统化,促使学生深入到体育知识的学习中,并掌握到更多的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
(一)有利于体育课程内容的丰富
在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中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可将课内外、家庭、社区的多维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并通过比较筛选出其中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体育课程资源,有效弥补以往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使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多元化。
(二)有利于校本课程体系的完善
通过构建多元化校本课程内容体系,可使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碎片化的弊端得以改善,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学生所处的年纪及其身心发展特征,有序列、有梯度的组织碎片体育课程内容,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体育知识时便会更加容易,还可使校本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2]。
(三)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空间的拓宽
以往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场所多为操场或训练场,但通过构建多元化校本课程内容体系,可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为多元化,使体育学习不再只是局限于教室、操场,还逐渐被拓宽到社区以及家庭等空间。课程内容也逐渐地趋于多元化,除了基础的体育知识以及技能之外,还有体育游戏、竞赛、运动训练等课程内容,而这就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增加其体育知识储备,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基础体育知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习到的体育技能。
二、构建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现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小学体育课程构建的指导,因此在进行小学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时,一定要能够严格遵循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并要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点、运动需求等进行课程学习内容的设计,使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思想能够渗透在课程内容体系中[3]。
(二)学科属性
小学开展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为体育知识、健康知识以及体育技能方法,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构建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准确地把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的特征,并要对体育教材内容的类型、原理、技能、价值等深度地进行分析,统一的整理零碎的体育知识或有关联的知识,根据体育学科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进行组织。所以说一定要对体育这一学科属性进行把握,对教材内容深度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內容体系的构建[4]。
(三)学生特征
体育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这一门课程的职能是为了能够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将体育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在构建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原则,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要在课堂上细致观察学生,对其兴趣爱好、体育学习需求、个性等充分进行了解,在进行多元化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时不但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对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进行考虑,并根据学情之间的差异性,进行选择性课程和适应性课程的设置,要确保体育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并要通过大课间、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体育学习获得进步和发展[5]。
三、构建小学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的策略
(一)课程结构
学校可将融通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品德以及健康行为作为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结构。首先,要将学生思想品德、体育能力、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作为建设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的航标。其次,要根据国家的基础、拓展和品牌课程来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比如说将国家基础课程中的武术、足球、排球、篮球课程和体育课以及地方课程有机地进行整合。除了开设基础课程之外,还要进行拓展延伸课程的开设,由学校自主进行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将开发的校本课程实施在大课间、游戏、社团以及节日中。而品牌课程则是在以上两种课程的基础之上,根据学校的特色开展体育课程,开设品牌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得以提升,并使其能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行为[6]。
(二)课程结构体系
学校可将传统的篮球、足球、排球、舞蹈等体育项目,武术等民族体育,三门球啦啦操等新兴体育项目纳入到基础课程结构体系中,这一部分课程的属性为统一必修,且适合1~6年级所有年级,开设基础课程的路径主要为体育课。其次,拓展课程中可将足球游戏、三门球游戏等作为必修课程,并通过课间活动、体育课以及大课间开展游戏课程。还可以将三门球、特色操、校园集体舞、啦啦操、五禽操、素质操等纳入到特色大课间当中,变幻三门球、魅力篮球、趣味田径、排球等课程内容可纳入到社团课程中,社团课程一般适用于3~6年级学生选修。学校还可以开展节日课程,比如说假期体育作业、体育节等。最后要进行品牌课程体系的构建。学校可以将三门球特色操、三门球游戏、三门球社团等内容纳入到品牌课程当中,并通过体育课、社团、大课间等途径开展特色体育课程[3]。
(三)课程内容比例和时间安排
要确保多元化体育小本课程的比例在体育总课程的20%,而足球、排球、舞蹈、武术等基础课程应占5%的比例,并要和地方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各个项目都要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纪设置比例,一般体育课程的课时为40分钟,品牌课程和拓展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应在15%左右;学校可以每天为学生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也可每个星期安排一次社团课程,如课时可达到80分钟最为合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社团课程;学校可每学期开展一次体育节活动,两次左右的体育竞赛活动,活动时长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置;每周放学后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参与两次课外运动训练。通过构建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改变以往课程无序、碎片的问题,促进师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结构的构建,可使小学体育课程的整合性、连续性、系统性、顺序性得以增强,激发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学习到更为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还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为其终身体育鉴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一定要加强对多元化校本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重视程度,积极进行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的内容以及比例,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地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秦银桂.小学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1(1):40-42.
[2]朱彦铭. 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5):184,186.
[3]胡祎.浅析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7):97-98.
[4]王文涛.学科核心素养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策略探析[J].灌篮,2020(10):117-119.
[5]侯秀花.“開放性”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5.
[6]赵潘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因素研究[J].未来英才,2015(18):64.
作者简介:
张栋(1993年7月-),男,汉族,甘肃静宁人,小学二级教师,本科,擅长体育与健康教法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