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2021-04-14尹满海
尹满海
【摘要】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应当格外关注对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通过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让学生的道德品质成长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学科本身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有效引导,学生能够明确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德育工作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1-004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养成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开展德育相关的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对德育活动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德育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是应当转变教育工作思路,以德育为导向,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
初中法治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向在于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通过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层面的讲解,而是能够落到实处,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德育工作指引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也能够得到一定的转变,以育人为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
(二)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主要关注理论性知识的分析,导致整体教学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较低。以加强德育工作为目标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能够提升质量,教师能够真正做好教育思路上的合理转变,让学生的认知观念能够得到一定的强化。加强德育工作意味着教师需要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并且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认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道德品质水平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受到的教育以及他们成长的环境,对个人道德品质的成长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不断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凸显,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成长才能得到全面保障。实际上道德与法治教学关注对学生道德意识方面的锻炼,在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影响下,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升[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形式单一
当前许多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偏向性,采用的德育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许多教师通常只是强调对德育观点的说教,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具体需求,由于德育的方法过于单一、课堂教學环节缺乏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较大的影响。针对教师死板的教学活动,许多学生在接受德育时表现得不够积极,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德育观点进行探索,长此以往德育工作最终流于形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德育内容脱离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为浓厚的生活气息,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却没有真正考虑到德育方面的生活化特点,德育内容过分强调理论,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实际上大多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许多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紧密,但是教师却并没有对生活化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而是强调对理论性知识的讲解,这就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向性。教学内容脱离信息生活,导致学生的生活经验无法转化为理解德育观点的资源,也无法通过教师开展的德育活动,学会如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最终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德育工作缺乏实际内涵。
(三)学生认知观念未能有效转变
目前许多学生自身对德育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德育缺乏重视。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分数基本以分数为导向,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成长。学生自身对德育的重视不够充分,导致教师开展的德育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价值观念养成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在有效加强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沟通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信任教师,并且转变学生自身的认知观念。通过思想观念上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于课堂学习。应该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并且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够以教师为榜样,在德育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德育工作才能得到全面落实,学生能够配合教师主动参与德育方面的学习。
(二)在情境中突出德育主题
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有效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创设,根据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选择适当的德育场景,让深刻的德育观点,能够在情景中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好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选择创设情境的素材,借助音乐渲染气氛,并且通过图片和视频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德育主题更加清晰明确。但是需要考虑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展示立体化的教学素材,向学生呈现出生动具体的画面,让生活化的教学材料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此外,教师还应格外关注对情境教学活动的合理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围绕道德与法治知识,以及背后蕴含的德育观点,作出新的尝试与探索,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从而实现行之有效的德育[3]。
(三)围绕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是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是教师应当格外关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合理引导,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让德育工作能够真正得以落实。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好对学生的有效指引,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并且在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下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小组成员人数应当控制在3~5人,在考虑到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让小组合作探究处在良好的环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发表自身的观点,并且围绕德育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知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且在德育方面获得更加深刻的启发,每位学生都能够交流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更好地做好自主探究[4]。
(四)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实践
为了有效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要求,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提升。就要求教师能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进行有效分析,并且将现实生活与实践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践的方式验证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内容,并且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德育活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初中生该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并且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够被点燃,并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爱国的事情,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爱国情感,并且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在教学评价中突出德育元素
教学评价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方向,为了有效凸显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但是应当格外关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引導,以教学评价为基础,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能够得到转变,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凸显德育元素,确保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自身的情感变化,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位学生的生产环境不同在德育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存在差异,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教师还需要优化评价语言,充分肯定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成长表现,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德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动参与教师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 。
综上所述,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加强德育工作,这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成长现状,并且有效开发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知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观点,并且在德育方面获得有效成长。
参考文献:
[1]马玉华.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113-114.
[2]龚斌.浅谈立德树人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第二课堂,2020(4):76-77.
[3]钱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20(10):9-10.
[4]马凯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