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花千里雪漫漫

2021-04-13缪士毅

检察风云 2021年2期
关键词:野趣飞雪芦苇荡

缪士毅

芦花的美在于平凡和朴实(图/视觉中国)

秋冬时节,大江南北那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芦花在风中盛放,如天降瑞雪,白皑皑一片,随风轻歌曼舞,悠然飘飞,飘落在人们的头上、脸上、身上,飘落在旷野上,构成了“芦花飞雪”的美妙景象,带给人们“新秋看雪霜”的视觉享受。

芦花,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水生植物芦苇的花朵。芦苇,古人称之为蒹葭、芦荻,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春天,苇尖拱出地皮,直刺青天,生机勃发。夏天,芦苇一个劲地疯长,形成了密不透风的青纱帐。秋冬,是芦苇成熟的季节,苇叶渐白,苇穗裹实,芦花绽放,花絮飞舞,纷纷扬扬,那毛茸茸的芦花,远看似白雪一片,近观有奶白色的,还有淡青色的。一阵微风吹来,那满眼的芦花随风摇曳,宛如少女舞动着曼妙的腰肢,婀娜多姿,舞出万般风情。人们喜欢泛舟观赏芦花,芦苇多生长在水畔,坐小船穿梭芦苇荡,观赏那似雪如絮的芦花,乡野之趣扑面而来。也有人喜欢月下观赏芦花, 宋代陆游写道:“最是平生会心事,芦花千顷月明中。”现代作家郁达夫对观赏芦花有自己的见解:“赏芦花最好的季节是阴历十月,到时芦花全面泛白,若在月光下赏芦花,更为出色。”

芦花,雪白轻盈,宛如一个飞舞的精灵,飘落在诗人的案头笔尖上,引得诗人发出万千咏叹,如《诗经》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吟唱。唐代雍裕之的《芦花》诗:“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月下的芦花别有一番意境。宋代张一斋为芦花所陶醉而忘却节令,“忘却芦花丛里宿,起来误作雪天吟”。宋代许玠在《菩萨蛮西风又转芦花雪》中写道:“西风又转芦花雪,故人犹隔关山月。”诗人眼中的芦花承载的是几分浓情和思念。南宋文天祥所写:“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誰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杜鹃啼血归。”诗人以芦花见证时事变迁,故国情怀尽在其中。南宋戴复古的《江村晚眺》诗:“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让人读后平添几分野趣。元代黄庚的《江村即事》:“十分秋风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道出了雪白的芦花和殷红的蓼花,点染了秋光。

芦花多呈雪白色,似花非花,似絮非絮,貌不出众,色不夺目,香不诱人,没有牡丹华贵,没有菊花艳丽,没有桂花香郁,但它朴实无华却透露出内在的纯朴、奉献、坚毅。芦花的美在于平凡和朴实的品性,默默无闻、不争不辩、随遇而安,恰如余亚飞在《咏芦苇》中写道:“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芦花的美在于淡泊名利、胸怀天地,它悄无声息地绽放,不经意间,“两岸芦花飞雪絮”“一望芦花飞”,汇成一片银色世界,带给人们“芦花新雪满眼秋”之意境;芦花的美在于坚韧和不屈的品格,素洁、超然、乐观向上,柔顺中含着傲骨,这不,芦花迎着秋风盛开,伴着雪花飞舞,以无穷的韧性压倒寒风。

芦花虽然朴素无华,但许多地方却因它而平添魅力。如山东东营市黄河入海口的湿地公园,每当芦花绽放时节,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如堆雪白浪,风光无限;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芦苇紧拥溪水,每当芦花盛开,堆银吐絮,飞雪飘飘,尤其是芦花观赏点的秋雪庵更为迷人,恰如清末康有为所描绘:“庵在水中央,四面皆芦洲。花时月夜登阁四望,如千顷白雪身于冰壶,遇风则芦花飘舞,似漫天瑞雪。”江苏常熟沙家浜满眼芦苇荡,每当芦花盛放,那一片片洁白的芦花,清雅飘逸,漫舞轻扬,像写在大地上的诗。泛舟其间,苇香扑鼻,野趣横生,令人心驰神往。河北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不仅以千亩连片荷花淀闻名天下,也有大面积芦苇荡饮誉中外。江西的鄱阳湖芦苇茂盛,秋冬季节,丛丛芦苇迎风摇曳,鹅绒般的芦花,美轮美奂,令人陶醉,美不胜收。

“芦花千里雪漫漫”,我爱秋冬,更爱那秋冬里雪白的芦花!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野趣飞雪芦苇荡
初雪
芦苇荡里的鸟儿
长城野趣
芦苇荡
偶见飞雪闲吟
芦花飞雪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夏日荷景
六月飞雪
夏日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