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寄语

2021-04-13牛静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1年1期
关键词:成果奖头条媒介

主持人介绍

牛静: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至2019年先后出版媒体伦理、社交媒体使用等著作11本,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级、教育部和其他社科项目共计10多项;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动、催发着不同媒体应用形态的出现,算法推送下的内容平台商和短视频受到诸多用户的关注,对技术的推崇也愈发强烈。在一片繁盛的背景下,研究者对各种互联网现象进行冷静反思显得特别重要。

以头条内容审核为代表的把关工作与传统把关工作是否存在差异,把关人是如何嵌入进内容审核机制的?在追逐“网红经济”中,青年群体自主探索和自我解读城市空间的技术赋权如何演变为视觉“惊颤”和消费狂欢,城市的多元意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韵味是如何被消解的?本栏目本次推出的两篇文章,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本栏目推出的第一篇文章是来自邵恒媛的《数字劳动视域下内容把关人工作的异化——基于今日头条人机协同审核机制的研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一些媒体平台开始探索新的内容把关机制,审核把关人工作是否与传统把关人存在不同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作者主要采用了质化研究方法,基于在今日头条的实习观察,聚焦内容审核过程中“人”的活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记录,继而进行分析研究。该文站在新闻生产劳动的立场上对把关人进行分析,从政治经济视角出发重新定义把关人,可以给未来的把关研究提供新路径参考。

本栏目推出的第二篇文章是来自周婷婷、曹彦的《移动短视频中的“网红”城市现象研究》。当下,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媒介平台孵化并打造了“网红景点”“爆款城市”概念和产品,引发以青年为主的用户群体大规模的关注和追捧,线上的大量重复的虚拟文本生产与线下的“打卡”式旅游消费相结合,创造了“网红经济”神话。作者从媒介奇观的视角出发,认为在“网红景点”这个空间媒介中,政府、资本、大众媒体与青年用户群体各方力量进行了博弈与汇合——资本搭建了短视频媒介平台创造虚拟“爆款物”收割流量,大众媒体引导消费风尚和消费热点,政府利用“网红景点”进行城市营销和发展旅游经济,而青年用户群体在视觉和消费盛宴中成为“网红城市”的消极被动的买单者,而非技術赋权下城市空间意义的能动的创造者。这种分析视角敦促公众理性审视当下的“网红”概念与产品,规避消费主义陷阱和群体狂欢,反思自我参与的内涵与意义。

猜你喜欢

成果奖头条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统计与分析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特等奖、一等奖)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